news-details

美聯社回顧2015全世界的大事,選出十大頭條新聞故事,其中不免令基督徒沮喪,但「黑暗將過,黎明即至」,並且耶穌基督是我們的盼望,他必將智慧、權能、臨在與平安賜給我們。

美聯社回顧2015全世界的大事,選出十大頭條新聞故事,其中不免令基督徒沮喪,但「黑暗將過,黎明即至」,並且耶穌基督是我們的盼望,他必將智慧、權能、臨在與平安賜給我們。 (照片來源/ 丹尼森論壇;本報製圖)

歲末年終之際,回顧2015全世界所發生的大事,美聯社選出十大頭條新聞故事:

一、伊斯蘭國(IS):

2015年全世界都受到IS恐怖行動的威脅,中東地區、非洲及亞洲基督徒尤受嚴重迫害,其暴行令人髮指。因其發言人曾公開恐嚇基督教會,「我們會征服你的羅馬,打破你的十字架,和奴役你們的婦女。即使我們沒有達成此目標,我們的子孫將達成它,他們將在奴隸市場,將你們的兒子販賣成為奴隸。」…(詳全文1)

二、同性婚姻:

去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通過全美同婚合法,致使各州許多基督徒陷入被起訴、甚至工作自由受迫的情境中;世界各地同性倡議團體更加活躍,台灣也受到劇烈影響…(詳全文2)

三、巴黎恐攻:

去年11月發生在巴黎的恐怖主義份子槍擊、爆炸事件,奪走129條人命,引起西方國家大震撼,而歐洲、美國、以色列等地的恐攻事件似乎也有明顯上升趨勢…(詳全文3)

四、群眾槍擊事件:

今年12月初,發生大規模預謀槍擊事件,2名配戴重武器的攻擊者,闖入美國南加州聖伯納迪諾市(San Bernardino)殘障社福中心,在正為殘疾者舉辦的宴席中掃射開火,事後導致14死、21輕重傷,震驚全美社會…(詳全文4)

五、遭遇警察臨檢致黑人被殺:

美國種族歧視依然備受關注,去年4月初,南加州北查爾斯頓(North Charleston)的黑人沃爾特•史考特(Walter Scott)開車上路時,遭白人警官米歇爾.史拉格(Michael Slager)攔下,並遭史拉格連開8槍擊斃,經調閱旁觀者以手機錄影的資料,史拉格遭謀殺罪名起訴,並判刑確定。

六、對恐怖主義的驚恐: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去年美國總共出現355起大規模槍擊事件(超過4或5人死亡的事件即稱之)。聖伯納迪諾市的事件,在在引美國人民對恐攻的驚恐…(詳全文5)

七、美國大選:

為角逐今年11月美國總統的大位,兩黨候選人正力拼出線代表該黨參選。然而共和黨有意出來的候選人大爆炸,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是新聞紅人、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致力網羅支持人群、傑伯.布希(Jeb Bush)正在籌募競選經費,評論人在乎的,卻是誰可能像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八、氣候變遷:

第一個「全球性氣候會議」巴黎氣候峰會在11月間,經2週馬拉松式討論,195個國家提出最終版草案,限制暖化溫度在2°C以內,並朝1.5°C邁進,全世界一致認同該協議「很重要」…(詳全文6)

九、查爾斯頓槍擊案:

令人心碎的事件發生在6月中旬,21歲的種族仇恨份子魯夫(Dylann Storm Roof),闖入美國南卡羅來納州(South Carolina)查爾斯頓市(Charleston)街頭的「以馬內利非裔衛理公會教堂」(Emanuel African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查經班,開槍掃射其會友,造成9人身亡,該堂會42歲牧師兼參議員的品克尼(Clementa Pinckney)也因此遇害,該槍擊案震撼並激動全美國人民的心…(詳全文7)

十、歐洲移民危機:

受到內戰及IS逼迫的敘利亞難民,是誰的問題呢?歐洲國家在此問題上呈現十分不同的觀點,甚至連美國也受到影響,一方面擔心經濟財政受到拖累,更害怕深怕IS極端份子混入難民中,破壞各國的安全…(詳全文8)

上述10則,除了選舉及其結果的不確定性之外,顯然另9條故事都令福音派基督徒深感沮喪。

「黑暗過去、黎明將至」 基督徒應以信仰與盼望樂觀迎向2016

然而,仍有人分享一些好消息。英國伊莉莎白女王在向「英國聯邦國家」(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作年度致辭時,表示「尚有最棒基督教信息」,以此表明她此生深受信仰與盼望所驅動,並以「基本樂觀」而非這些日子以來的「總體憂鬱」,來策劃未來。

然而,在今日所處的境遇中,基督徒為何應感到樂觀呢?

致力以信仰與文化因應社會議題的「美國文化護道家」吉姆.丹尼森(Jim Denison)博士,針對當前世界混亂局勢,提出以賽亞書第8章21至22節:「他們必經過這地,受艱難、受飢餓;飢餓的時候,心中焦躁,咒罵自己的君王,和自己的神。仰觀上天,俯察下地,不料,盡是艱難、黑暗、和幽暗的痛苦。他們必被趕入烏黑的黑暗中去。」

他認為,先知可能描述了基督徒所面臨的艱難時刻,但別忘記:「黑暗過去、黎明將至」。

正如以賽亞書9章1節所說,「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取而代之的是,「你使這國民繁多,加增他們的喜樂,他們在你面前歡喜,好像收割的歡喜,像人分擄物一樣的快樂」(3節)。但為何得以歡喜快樂呢?正如第6節經文所說的,「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
 
在耶穌降生的7世紀以前,以賽亞描述了聖誕節的基督,「他的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丹尼森以當代文化觀點,從希伯來文字的意義來詮釋這些頭銜的意義:

1. 我們可以信任他的目的,因耶穌是「充滿驚奇、施行神蹟的策士」;
2. 我們應尋求他的權能,因耶穌是「擁有能力的上帝」;
3. 我們歡迎他的臨在,因耶穌是「永遠的天父」;
4. 我們要宣告他的和平,因耶穌是「賜和平的君王」。

他強調,不論在「後現代」裡,基督教文化怎麼呈現,要知道「耶穌是真實的主」。環境不能給我們定義,也不能奪走它原本的意義。

丹尼森同意偉大的教父暨神學家奧古斯丁所說的,「信仰就是去相信我們眼所未見的,而其報酬就是看到了我們所相信的事實成就。」不論基督徒身處何種境遇,我們可以請求、並領受耶穌要賜給我們的禮物,那就是他的智慧、權能、臨在與平安。

【看更多2015熱門新聞,歡迎加入今日報Line生活圈】

● ID:@IOB5227J
● 手機直接點入加入:(點我)
● 行動條碼:

Line@行動條碼掃描。

Line@行動條碼掃描。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