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牧師也是人啊!」還記得某位牧師站在講台上大聲疾呼時,台下聽眾一時間並無法理解他心中的那份激動,反而覺得這位牧師特別有趣。一般基督徒對牧者的認識,可能是他們特別有愛、講道厲害,但其實下了講台,牧者也有自已的生活和興趣,甚至有才華洋溢的一面。
 
其實台灣不乏有會作詞譜曲、唱聲樂、甚至騎腳踏車很厲害的牧者,而這位則是特別會畫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高樹教會的牧師陳義仁,在去年底,他的畫作甚至被屏東誠品收集成冊編成桌曆。

不僅如此,過去他還曾出版《寶島素描簿》、《信耶穌得水牛》、《上帝愛滾笑》…等數十本包含畫冊、漫畫、甚至散文的作品,其中的文字都是以台語呈現,是少數能呈現鄉土文學、同時又充滿趣味的作家,而當中許多的素材,更是取自「牧會」中的故事。

陳義仁是位非常熱愛創作的牧師,能隨時隨地拿筆畫上一會兒,就是他最快樂的事。

陳義仁是位非常熱愛創作的牧師,能隨時隨地拿筆畫上一會兒,就是他最快樂的事。 (照片提供/陳義仁)

從插畫到文字事工 為了解更多神學而當上牧師

為什麼想當牧師?這個問題總令人感興趣,大部分牧者的答案,多是受到呼召或是擁有過人的使命感,然而陳義仁的答案卻很特別,竟然是因為在創作過程中,想了解更多神學上的知識,而選擇就讀神學院,進而成為一位牧師。

從小在長老教會成長的他,當時接觸的主日、聖經及詩歌,都是使用台語,主日還會教導羅馬拼音,也是俗稱的「白話字」,因為在那個年代,還有許多長輩不認識國語,於是教會運用羅馬拼音的方式呈現台語,領人了解聖經,相當普遍。

在此薰陶下,陳義仁對台語文學也產生一些負擔,因此其創作多是用台語呈現,不過非專科出身的他,在美術技巧上,卻是一路從課本外磨練出來。

就讀五專時,因為分發上的問題,以致未就讀到心中的第一志願-東方美工,反而去到屏東農工(現今的屏科大),但他仍是積極將已身才華運用在校刊《南風》上,負責排版、畫插圖等工作,為當時校內的重要文學刊物盡一份心力。

畢業後,陳義仁先到《女性世界雜誌》擔任美術設計,但工作3個月,發現志不在此,於是轉到《台灣教會公報》,身兼美編與副刊編輯,從而發現從事文字事工,一樣需要有深厚的神學素養,於是當公報總部從台北搬遷至台南後,他就近進入「台南神學院」就讀,踏上成為牧者的這條路。

教會中常見的一些趣事,也成為陳義仁筆下的最佳素材,作品在趣味中帶出反思。

教會中常見的一些趣事,也成為陳義仁筆下的最佳素材,作品在趣味中帶出反思。 (圖片來源/陳義仁)

用漫畫傳福音也走入社會

畢業後,牧會同時,陳義仁持續投入一些文字事工,在牧會中發現,其實仍有許多長輩及婦女不太懂中文,依然使用白話字閱讀,遂於1989年來到高樹教會服務,開始編輯《風向》雙月刊,編譯一些當時重要的社會議題、健康資訊、諺語及教會訊息,提供給這些族群觀看。

當台灣文學開始興起後,陸續出現數十種台語刊物,陳義仁發覺,很少有以圖像呈現的內容,當時教會公報剛好開始出版母語版,於是他停掉風向雙月刊的工作,開始以四格漫畫的方式投稿,因而展開了「漫畫生涯」。

「台灣的會友有一些民間文化的東西還保留著。」其漫畫中,多以趣味的方式呈現信仰及當時代的教會生活,因為看見當時的基督徒仍有擺脫不了民間信仰的習慣,他即用漫畫的方式,引導大家在趣味中發現問題,同時達到提醒效果,進而學習改進。

「當時流行的是諸葛四郎、小俠龍捲風這類的漫畫。」從小他的興趣就相當廣泛,除了漫畫,也常看心理學、哲學的書籍,因此在其畫作中,常會從人性甚至政治的層面作探討,豐富的取材也使其作品刊登在當時的一般報紙上,甚至還出版幾本書,堪稱是教會走入社會及政治領域的先驅。

陳義仁畫作的筆觸線條中,展現一種樸實卻很有溫度的景象,能讓人細細品味。

陳義仁畫作的筆觸線條中,展現一種樸實卻很有溫度的景象,能讓人細細品味。 (圖片提供/陳義仁)

用畫畫排解憂愁 陪伴20多年重病孩子

漫畫充滿趣味性的陳義仁,其實有位讓他相當掛心的兒子,從小罹患罕見的「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簡稱DMD),隨著病情惡化,從兒子10歲就,他就必須開始背著他上下樓,每晚也要幫孩子翻身近10次,但陳義仁卻相當樂觀,「我其實滿好睡的,幫他翻過,我就繼續睡。」

當長老會中會得知陳義仁的情形後,就募款幫他蓋一間「無障礙空間」的牧師館,然而在獻館的感恩禮拜當天早上,兒子逝世,讓陳義仁心情相當複雜,不過他仍感恩上帝。

「我這小孩沒受過什麼苦,甚至連住過院都沒有。」他感恩上帝,賜給兒子很好又單純的個性,不知煩惱的兒子,常面帶笑容,若有時間,陳義仁也會帶著兒子去開會、坐火車。其實一路走來,孩子已很幸福。

「我兒子能這樣快樂過一生,每天都很開心,這樣結束就好了。」他說。

兒子過世後,有次陳義仁搭電聯車從屏東至台北,在車上,他不斷畫車上的旅人,他認為,人本身有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或興趣,對事物的看待方式會有些不同,而畫畫就是陳義仁最好的慰藉。

閃靈樂團主唱Freddy也是陳義仁牧師的忠實讀者,還曾在《寶島南風》中幫忙寫序;陳義仁過去在自由時報的投稿很受歡迎,也被收集成冊出書。

閃靈樂團主唱Freddy也是陳義仁牧師的忠實讀者,還曾在《寶島南風》中幫忙寫序;陳義仁過去在自由時報的投稿很受歡迎,也被收集成冊出書。 (圖片來源/博客來)

像個小孩喜愛這個世界 愚昧其實是一種恩典

「那時,我在他那裡為工師,日日為他所喜愛,常常在他面前踴躍,踴躍在他為人預備可住之地,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箴言裡的這段經文,是陳義仁最喜歡的一段,他說「工師」也有翻作「小孩」,而他就像個孩子喜歡這世界的一切事物。

曾有人看到他的《寶島素描簿》而問他,為什麼你是個牧師,畫作裡的廟卻比教堂多,但對陳義仁來說,其實只是看見什麼、就畫什麼,他覺得看到的每個景象,都是一個故事,都能表達一些意涵,所以不只畫廟,還畫過火葬場、甚至是墳墓。

其實他也曾問自己,為什麼會畫廟,是不是很奇怪?當他看到廟裡的人在拜拜時,也會感嘆「他們不知道自己在拜的是什麼」,也許有些人會覺得一位牧師不應該畫這些東西,但他不這麼認為。

他說,箴言裡常以「愚昧」這個詞來形容人,而當上帝說到愚昧時,其實有種「恩典」,為什麼上帝不說這些人「壞」,而是說「愚昧」,「因為他們所做的事,他們並不知道。」

雖自嘲自己不像牧師,但陳義仁的作品卻讓人真正感受到濃濃的情感,對於人、對於這塊土地,他用自己的筆觸和方式,記錄下片刻的感動。

他是位牧師,卻能放下立場,擁抱不同信仰的人、事、物,去喜愛他們,也許這正是上帝賜給牧師的職務及繪畫恩賜時,希望帶給讀者們最深的感動。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