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每個人一生中最大的功課,便是人際互動關係。即使曾有歡樂美好時刻,但憤怒、受傷、痛苦、恐懼等負面情緒卻總緊緊抓住我們的心,使我們無法原諒這些得罪、傷害我們的人。他們可能是最親的父母家人,鄰居、同學、師長、同事、老闆、教會兄弟姐妹、牧師,甚至可能是弒父仇人、窮凶極惡逼迫我們的人。

然而,馬太福音6章12節中,耶穌在主禱文中卻教我們,天父「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15節又說「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但,生命中所承受的傷害和痛苦,豈是一句「饒恕」,就能輕易放下呢?身為基督徒真的好難,因為人若不只一次得罪且傷害我們,按耶穌教導彼得的,我們仍要原諒他「七十個七次」,意思是總要一再原諒。

事實上,「饒恕」不是靠自己就能做到的,我們可從以下幾位基督徒「原諒仇敵」見證中看到:唯有一再領受、支取天父豐盛的恩典與慈愛,才可能在基督裡、藉聖靈能力,真實放下仇恨並饒恕他們。

而在饒恕仇敵之前,我們必須先學習「與自己和好」,先饒恕自己、放過自己,生命才能再度綻放喜樂的光芒。

(照片來源/本報資料照片整理;編輯中心製圖)

饒恕自己

攪動靈魂深處的電影 張艾嘉執導《念念》 「與自我和好」的旅程

傷痛,可能是來自最親愛的家人,一個人若沒有真正與內心傷痛「和好」,仍會在長大後持續發酵,成為生活中的某個「關卡」;唯找到「與自我和好」的關鍵,為「心」找到一個家,才能有「愛下去」的力量,《念念》就是在說這樣的故事…(詳全文1)

「不饒恕」幾乎等同「慢性自殺」

「『不饒恕』會讓人產生莫大壓力,長期下來,身體、心理、甚至是關係,都會受影響。」當人不願意饒恕時,身體的壓力機制就會開始啟動,造成心跳、血壓的提高…(詳全文2)

饒恕至親、同儕與師長 帶來的傷痛

福音」的電視劇 紀寶如在《珍珠人生》戲中化怨

「我的生命,如果不是因為認識上帝,不可能被翻轉。這部戲要怎麼避掉上帝,都避不了的!」紀寶如雖信主了,但在饒恕奶奶的這部分,卻是在接演《珍珠人生》電視劇中的奶奶角色,才得到安慰與醫治…(詳全文3)

「我願意相信你相信的耶穌」 曾陽晴與父親關係破碎23年,從此修復!

原來,與爸爸的破碎關係,是自13歲以來最深的痛。直到經歷天父的愛,心中的空缺才得以被填滿,並擁有從神而來的力量,把福音傳給父親…(詳全文4)

走出家暴陰影 「饒恕」成為上帝愛中最美麗的風景-陳泳霖

對許多人來說,「家」是最溫暖的避風港;但對陳泳霖一家人而言,「家」卻曾經是一段無力面對的傷痛,直到耶穌的愛介入…不只父母之間關係修復、家人彼此和好,陳泳霖的父親也受洗成為基督徒…(詳全文5)

隱忍霸凌長達3年 高三生基督徒陳虹約:曾想不開,但我選擇原諒同學

「過程中,我當然會想不開…不管結果如何,我一樣要選擇原諒我的同學。」高雄某中學傳出遭霸凌3年的基督徒高三生陳虹約,日前忍痛揭露自身遭霸凌的歷程,引起社會關注,今接受本報採訪的他,表示雖身心受創,但因著信仰,仍願意選擇饒恕,而站出來,是希望遏止校園霸凌現象… (詳全文6)

「饒恕,我願意」─張顯爵走過喪妻之痛

確認蔡美瓊死因當天,張顯爵禱告過後,很清楚從心裡聽到「饒恕」,這兩個字也浮現腦海中,因此選擇順服主的聲音,願意原諒該教會同工,並向縣台辦表達「釋放」該教會同工的意願… (詳全文7)

饒恕遭逼迫、殺害的仇敵

因IS無家可歸 10歲女童語出驚人,替人們上了一堂信心課!

上帝的恩手讓她逃離伊斯蘭國(IS)的魔爪,但米利暗失去了「家」、「生活」和「最好的朋友」。儘管如此,她非但不抱怨,反而不住感謝、甚至歌唱神的慈愛!「我不會對付他們,他們迫害我們離開家園,我很難過,但我會求神饒恕他們。」除了求神饒恕,本身是否願意饒恕那些讓她受苦的人?「會!」…(詳全文8)

健二走了 日本牧師:擦乾眼淚,饒恕、愛IS

後藤健二的死,令人悲傷,日本和台灣有許多基督徒都為後藤禱告,但瀧元提及,「我們要知道,後藤健二曾說過,『饒恕』。」有的時候,我們無法饒恕那些傷害我們的人事物,但要想到,基督也會饒恕那些看似罪無可赦的人們…(詳全文9)

曼德拉-以饒恕妥協灌溉仇恨的南非總統

改編自南非首任黑人總統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獄中書寫的自傳《曼德拉:漫漫自由路》電影,細細描繪他從意氣風發的律師,投身黑人平權運動,甚至為此付上27年牢刑代價,在邁向自由的漫漫長路中,他最終選擇擁抱和平與饒恕,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並當選南非總統…(詳全文10)

饒恕才能得釋放! 二戰後70年德國全球回家 猶太牧者站上慕尼黑

繼2014年,在以色列耶路撒冷首度舉辦全球回家「822聚集」,以色列和阿拉伯基督徒彼此擁抱、饒恕後,今年更盼促成猶太人與德國人彼此饒恕的美事。2015年是二次大戰結束70年,「全球回家聚集」也特別選在發動二戰「軸心國」之一的德國舉行…(詳全文11)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