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羅春明牧師的咖啡宣教事工,有一段充滿恩典的故事。 (照片提供/羅春明牧師、編輯中心製圖)

喝咖啡已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更代表著個人的品味,但可曾想過:一包沖泡的咖啡,不只能向他人展現生活價值,也能藉此傳福音;甚至能幫助少數民族咖啡農,不被盤商低價壓榨,不致埋沒真正健康、高水準的「精品咖啡」?

「CG叢崗咖啡」創辦人羅春明牧師,不只是咖啡盤商,同時也是早期大陸開放探親後,第一批前往大陸參與聖經教育培訓工作的宣教士。

但,他怎麼賣起咖啡了?

1987年大陸開放台灣探親後,大陸教會就不斷地呼求外界協助。因當時農村教會雖蓬勃發展,但缺乏具系統性的聖經教育。因此,當時福音差會就邀請當時台北「神的教會」羅春明牧師參與聖經教育的培訓工作。

2000年,羅春明在大陸成立了少數民族神學班,直到2006年,他也跟著畢業學生前往雲南,陪伴少數民族的神學生一起服事。2010年,他在雲南成立傳道人培訓中心。

 

給少數民族傳道人一支釣竿學會釣魚 展開營商宣教

「神要興起一批少數民族的傳道人,在各個鄉鎮建立教會。」羅春明領受呼召後前往雲南,幫助少數民族的傳道人,並以自身牧會經驗與金錢資助,開展中國偏遠地區的宣教工作。

他坦言,少數族群教會的奉獻通常都不足,弟兄姊妹較沒有供應傳道人的能力,傳道人須自給自足;而信仰上,少數族群仍有文化與傳統的限制須突破。因此,羅春明必須在宣教工作上,協助給予正確的聖經教育與經濟支援,盼給他們「釣竿」、也教他們學會「釣魚」。

此外,他也訓練他們,「如何透過做生意的方式,建立教會。」這是營商宣教(Business as Mission)的一種模式,以做生意的名義接近少數族群,建立信任關係後,才更容易貼近人群傳福音。

咖啡生意的異象 不僅助更多咖啡農,更盼進深入內地穆斯林世界

「要藉著咖啡事工,進入『穆斯林』世界。」這是羅春明起初投入咖啡生意的異象。他認為,喝咖啡是一種生活文化,在中國已愈普及。在大陸宣教27年來,他主要出沒在大陸東、南邊,從內蒙古西邊、陝西、甘肅、西安到雲南,而這些地方都是穆斯林的世界,所以盼藉咖啡深入內地穆斯林世界。

羅春明回憶,2012年一位傳道人拿了一袋「雲南保山市叢崗村」的咖啡豆給他,盼其能為他們的咖啡農找到生路。當地咖啡農長期受到大盤商不合理對待,咖啡豆的收購價格低到連成本都收不回,使得部分咖啡農放棄種植了三代的咖啡樹,轉種其他農作物。

羅春明牧師在大陸雲南成立的咖啡農莊。 (照片提供/羅春明牧師)

努力專業化 成立咖啡農莊、生產優質的保山小粒咖啡-「卡蒂姆」

「老實說,當初賣咖啡我根本不懂什麼是『差異化』,只希望幫忙把咖啡能賣出去。」他為了幫助當地咖啡農,讓他們辛勤耕耘的農作物有對等的收入,一面認識咖啡產業、一面瞭解公平貿易。2014年才與當地咖啡農戶合作,成立產銷合作社,並開始專研咖啡相關知識,設立咖啡加工廠,還將生產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的設備和專業技術引進來台,自行烘豆。

羅春明特別引進「紅櫻桃計劃」,透過有機耕種、精工採收到專業製作的訓練,讓當地農民種植更優質的咖啡豆。 (照片提供/羅春明牧師)

「努力專業化就是叢崗咖啡的不同。」咖啡要成為一種生活品味,勢必得讓人感受產品的好處與安全,尤其叢崗村位於雲南西部高黎貢山邊,海拔高,更富有黑土種植條件;農民就算買不起農藥與肥料,仍可以年年採收,不用休耕。但當地農民缺乏種植知識,因此只要能幫助他們學習有機耕種、精工採收到專業製作的知識,就能生產優質的「卡蒂姆咖啡」(Catimor)。

「叢崗莊園」就是在羅春明的協助下,引進「紅櫻桃計劃」-透過有機耕種、精工採收到專業製作的過程,成立咖啡農莊。

羅春明為幫助雲南少數族群,成立產銷合作社,讓農民更有機會學習種植咖啡豆技術。 (照片提供/羅春明牧師)

叢崗咖啡」是雲南保山地區特有的小粒咖啡「卡蒂姆」(Catimor)。早在1958年,保山小粒咖啡就在英國倫敦國際品嘗會裡榮獲一等品,甚至被大陸譽為「全國咖啡之冠」。卡蒂姆咖啡是阿拉比卡的亞種,「不苦、不澀是精品咖啡的基本功,但卡蒂姆更優於其他精品咖啡!特殊的『喉韻』,略帶核桃木香、水果酸味以及最後回甘的層次。」這是卡蒂姆品味的重點。

產銷合作社成立當天,羅春明(左)為此獻上感恩禱告。 (照片提供/羅春明牧師)

行銷自己來 結合福音的經文咖啡包

羅春明將叢崗咖啡引回台灣後,雖然起初不太讓業者認可,但他特別以「產地直銷」的方式,省去盤商的利潤拆成,使消費者能以實惠的價格,喝到精品咖啡。甚至前往「品嚐會」,親自泡咖啡給品杯師品嚐,才漸漸打開台灣市場,讓當地咖啡農有了更好的收入,藉此產出更好的咖啡。

羅春明牧師為了將咖啡與福音結合,特別以「掛耳式」的包裝形式推出經文咖啡。 (照片提供/羅春明牧師)

還為了將咖啡與福音結合,特別以「掛耳式」的包裝形式推出經文咖啡。其目的不只讓人享受咖啡美味,更重要的是,讓基督徒可以在請朋友喝咖啡、聊天時,透過包裝,將神的話與見證,很自然地將咖啡的生活方式,分享信仰。

一盒「羅牧師部落精選咖啡」內有6種不同風味,共12包。 (照片提供/羅春明牧師)

一盒「羅牧師部落精選咖啡」內,有6種不同風味,共12包,經文更包含安慰、鼓勵、生活指引或提醒,其包裝上也有簡約風格的插圖,基督徒可針對不論是慕道友、未信者,或基督徒,選擇適合的咖啡經文,看圖說故事一樣地分享信仰與見證。未來,羅春明更希望設計出更多經文的插圖,為咖啡做福音包裝。

賣咖啡沒有隱藏的事 重視品質與安全比賺錢重要

不僅如此,他甚至將每次運抵來台的咖啡豆送SGS檢驗外,還送至台大農藝系進行「考種」與「杯測」(cupping)、品質分類到真空包裝。最後,就連自己也考了一張國際證照,為的就是讓咖啡變得更好,更讓人信任。

羅春明牧師為了叢崗咖啡的品質,特地送至杯測。 (照片提供/羅春明牧師)

「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路加福音12:2)

2014年,羅春明將叢崗咖啡引進台灣時,碰巧遇上食安危機。對此,他有感而發:「許多人做生意的目的不外乎賺錢,以降低成本獲取最大利益,就連在咖啡產業裡,也有業者把淘汰的咖啡豆,再製後便宜賣出。消費者喝下肚後,出現不良的反應也覺得正常,但真正新鮮的咖啡對身體有益無害。」

「我能體會基督徒事業家每天都需要依靠神的恩典,甚至在決策上也是如此。」從26歲開始全時間服事,但他從來不懂企業家每天要面對的挑戰是什麼,他們不僅要面對商場的試探,還要學習如何「分別為聖」。因為,他也曾遇到有業者直接掏出50萬現金,向他買品質較差的咖啡豆2,500公斤,對方盼能賺取更大的利潤。但他拒絕了,因為「連我自己都不敢喝的東西,我怎能給人喝?」

如今,羅春明創立的叢崗咖啡事業,仍在貸款中,但他為這一切的付出深感樂意。他以歷代志下16章第9節分享,「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祂心存誠實的人。你這事行得愚昧;此後,你必有爭戰的事。」

他賣咖啡的動機與出發點,對神、對人都「心存誠實」,上帝必鑒察,也必祝福。因此,他不擔心未來的經營方向,因上帝已向他顯明,為他開路。特別是經文咖啡已順利在各基督教書房上架,甚至有咖啡店認同叢崗咖啡的品質,開始經營使用。

不只將焦點放在咖啡身上,他同時也希望將叢崗咖啡的生產行銷模式,套用在其他產業上。因著營商宣教,將福音傳給讓更多國家的少數族群與弱勢人民,發展其產業,獲得合理收入,培養自給自足能力,改善生活,並間接帶動當地的宣教工作。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