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家長們總是樂觀地想著:「我再多用點力,再多給點什麼,孩子也許就會改了!」可惜的是,本來只想「教育」孩子的初衷,最後,往往變成「教訓」的口吻。

家長們總是樂觀地想著:「我再多用點力,再多給點什麼,孩子也許就會改了!」可惜的是,本來只想「教育」孩子的初衷,最後,往往變成「教訓」的口吻。

有過類似的經驗嗎?

前陣子,朋友在辦公室養了一窩楓葉鼠,他很開心同事們的經驗分享,讓他獲益良多。但上週見面時問起他的養鼠趣事,卻是他有點失落的無奈笑容。他說:「有好多人告訴我可以怎麼做,我很開心;但這陣子這些聲音漸漸變成『我跟你說的你有照做嗎?』『你怎麼會用這個牌子?那種比較好!』還有他們經過時看著我的鼠籠皺眉頭的反應,讓我覺得好有壓力…其實我也查了很多資料,想試試看照著自己的方法養。」

養寵物就像帶孩子因為在照顧的過程,都用了滿滿的愛。但是,孩子越到青少年時期,家長越覺得他們變得不可愛了,彷彿長越大意見就越多,總是「為反對而反對」,而且非常難溝通。然而,為了因應他們的狀態或是導正他們的行為,此際,家長們最常採取的策略是:給他們「建議」

給善意而不是給建議

家長們總是樂觀地想著:「我再多用點力,再多給點什麼,孩子也許就會改了!」可惜的是,本來只想「教育」孩子的初衷,最後,往往變成「教訓」的口吻,『建議』更在不知不覺會變成『指令』,無怪乎,孩子最終只感受到『限制』,而沒有接收到建議背後的『善意』。

還記得之前聽過一個故事,有個學生在紙上畫了一朵朵的花,老師走過來說:「孩子,你的花畫得真好,但是,花是沒有臉的喔。」小孩抬起頭來說:「我的花有。」而這個孩子就是華特‧迪士尼。其實,善意就像是我們投出一個球,讓對方接到,而不是我們把球硬塞在他們手裡,所以,往往是被接受的那一刻,「善意」才真正地存在,否則可能會淪為「自以為是」的建議。

有些奇蹟,必須親身經歷

其實,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以各種方式表達著喜歡與不喜歡;成長過程中,他們觀察周遭的一切、吸收生活中的種種訊息,構築獨特的性格。當孩子陷入窘境時,你想幫他走出這種狀態,就你的角度去給他一些見解是再正常不過的,但是,你有發現嗎?平滑的表面往往留不住水滴,同樣的,沒有親身經歷的故事是不會有記憶的,太多的建議會不會反而是剝奪孩子創意發想的時刻?

紀伯侖在<先知>中提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你是弓,孩子是從你身上射出去的箭。」爸媽的陪伴和支持就像彎曲的弓,但瞄準目標及放開弓弦的那一剎那,仍需要他們自己來,因為,有些奇蹟,必須親身經歷!

【HOT!!! 本周超熱門】

夫妻相處之道:管住你的嘴!

亞洲天王高舉萬王之王 周杰倫演唱會敬拜主信仰實錄

與牧師喝杯咖啡》走出教會外立起「免費禱告」招牌 陌生靈魂找到生命答案

孟庭麗回美好天家 真善美的榜樣 追思會逾百人流淚紀念

負評如潮報導中的另一個角度-看一位世界最大教會牧師如何面對錯誤

【我有感動、我要立即奉獻】

●使用信用卡奉獻、感動不斷電:(點我1)

●加入三百壯士奉獻專案:(點我2)

●劃撥帳號:50330559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今日傳媒發展協會

●銀行匯款
玉山銀行/新莊分行
銀行代碼:808
帳 號:0059-968-218511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今日傳媒發展協會

※請註明奉獻項目:支持「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今日傳媒發展協會」媒體宣教事工

【歡迎加入今日報Line生活圈,關注更多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 ID:@IOB5227J
● 手機直接點入加入:(點我)
● 行動條碼:

Line@行動條碼掃描。

Line@行動條碼掃描。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