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大家一起來大朋友送食物包,小朋友拉提琴。

大家一起來大朋友送食物包,小朋友拉提琴。 (照片提供/基督教救助協會;編輯中心製圖)

 

在去年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的4,489個受助戶中,有高達1/5為獨居長者。這些長者除了需要滿足基本溫飽外,還需要有人陪伴與關懷。南港舊莊1919服務中心每次發放1919食物包時,固定都會有十餘位胡適國小弦樂團的家長及小朋友前來當志工,幫忙把近20公斤的食物包送到10戶受助家庭,並演奏懷念老歌。讓許多老人家備感溫暖,甚至潸然淚下。

 

其嵩牧師握著阿嬤的手,「阿嬤!您的手怎麼這麼冷?」阿嬤:謝謝你扶我一把。

其嵩牧師握著阿嬤的手,「阿嬤!您的手怎麼這麼冷?」阿嬤:謝謝你扶我一把。 (照片提供/基督教救助協會;編輯中心製圖)

 

家長同學一起來  邊送食物包邊演奏

1919食物銀行自2011年起,每二個月發放一次1919食物包給弱勢家庭。每包內含米麵等主副食與日常生活用品,市值約2,500元。而所有食物包都由1919志工親送到府,5年來已累計資助22,031戶次的弱勢家庭,送出102,443包。

南港舊莊1919服務中心的張其嵩牧師,有三個孩子,其中兩個孩子,都就讀胡適國小,在樂團中拉大、小提琴。每次食物包發放時,兩個孩子都會跟著父親一起去當志工。「讓孩子學習樂器,不純粹是為了興趣或比賽,如果能用在服務上,則不但有表演舞台,也能關懷弱勢,這樣會更有意義。」張牧師說。

張牧師會將來參加的孩子家長們送食物包的照片分享在FB上,引起許多家長的共鳴,於是也紛紛加入1919志工的行列,至今已有多位家長及小朋友固定參與發放。經過多次的服務學習,這些小志工都十分了解爺爺奶奶們的喜好,對該演奏哪些曲目很有心得。

 

孩子與老人家共渡一段美好的午后懷念時光

孩子與老人家共渡一段美好的午后懷念時光 (照片提供/基督教救助協會)

 

每包20公斤扛上樓 再重也不以為苦

每次食物包發放時,張牧師都會先講解志工該注意的事項,並特別叮嚀小志工,到了環境很糟的案家,仍要保持禮貌,不可以有不自在的表情。張牧師表示,有一位獨居李老奶奶,長期臥病在床。家中雜亂不堪,老鼠亂竄,有如資源回收場,但孩子們也能有小志工的特質,一點也不嫌棄,都能泰然自若地盡心演奏。

每次李奶奶聽到小朋友演奏〈相思河畔〉、〈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懷念老歌時,都非常陶醉,心情也特別好。張牧師表示,李奶奶一直很期盼能聽到管弦樂的現場演奏,但苦無機會,現在床邊就能聽到孩子們的演奏,直說自己好有福氣。

由於食物包的份量不輕,特別遇到送洗衣粉、沐浴乳、洗髮精,再加上其他的米、油、醬油等,一包就將近20公斤,需要兩人一起扛抬。而許多案家住在老公寓的頂樓加蓋,送時要爬五層樓,真的十分吃力。還好小志工們不以為苦,還愈做愈起勁。

 

懷念的歌曲,懷念的歲月,阿嬤忍不住紅了眼眶。

懷念的歌曲,懷念的歲月,阿嬤忍不住紅了眼眶。 (照片提供/基督教救助協會)

 

資助日常用品  改善生活品質

去年1919食物銀行4,489個受助家庭中,平均家庭月收入僅15,668元,每月平均透支6,902元。這些家庭的支出中,有高達57%是用在伙食、水電、瓦斯費上。所以許多受助戶甚至連洗碗精、牙膏等日常清潔用品都捨不得買,只為了能多省下些錢來買食物。

因此,1919食物包除了提供食物,也供應日常生活用品,以改善受助家庭的生活品質。這些生活用品多來自企業捐贈,如台塑企業暨慶寶公益信託,連續兩年認捐食物包中的洗衣粉、沐浴乳、洗碗精、洗髮精,至今已捐出超過15,000份,另外還有18,000公斤的米。

2016年救助協會預計透過全台450間1919服務中心,關心4,500戶家庭,一年發送27,000份食物包。民眾捐款1,000元,就可認領一份食物包,資助一個弱勢家庭一月的基本生活物資。讓弱勢家庭三餐不斷炊,感受更多來自社會大眾的溫暖。

「1919食物銀行」聯絡電話:(02)8660-9995轉118。

 

 

【有感動、三百壯士就行動!】

●使用信用卡奉獻、感動不斷電:(點我1)
https://goo.gl/28bSz6

●加入三百壯士奉獻專案:(點我2)
http://goo.gl/xDDCfK

●劃撥帳號:50330559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今日傳媒發展協會

●銀行匯款玉山銀行/新莊分行銀行代碼:808
帳 號:0059-968-218511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今日傳媒發展協會

※請註明奉獻項目:支持「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今日傳媒發展協會」媒體宣教事工

 

【歡迎加入今日報Line生活圈,關注更多暖心事工】

● ID:@IOB5227J
● 手機直接點入加入:(點我)
● 行動條碼:

Line@行動條碼掃描。

Line@行動條碼掃描。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