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現今世界就像「集中營」,人們如同被關在這裡面;因著罪的工價,結局是死亡。在這必死的結局裡,有什麼能勝過死亡?

2015年上映,一部描述1944年最惡名昭彰的「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的電影《索爾之子》,今(2016)年不僅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殊榮,去年更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讚賞。

描述二戰時期猶太人苦難的劇情片,諸如《辛德勒的名單》或《穿條紋衣的男孩》等,都將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情節以夢幻般的手法呈現故事,但集中營的真實生活與不人道程度,宛如人間煉獄。但《索爾之子》將集中營的人道問題,寫實化搬上檯面。

儘管歷史事實是,在這個集中營裡,匈牙利政府遣送了將近44萬名猶太人;但匈牙利籍猶太裔導演拉斯洛杰萊斯在片中直探人性道德良知的矛盾抉擇,及其信仰上的生死觀。

《索爾之子》男主角索爾與猶太拉比。

《索爾之子》男主角索爾與猶太拉比。 (照片來源/ Son of Saul)

長鏡頭跟拍直搗集中營的寫實面

電影中的男主角名叫「索爾」(Saul),又譯作「掃羅」,他是匈牙利猶太人,在集中營負責清理毒氣室的成員。

一開始,導演透過數分鐘的長鏡頭,一路在索爾的身後跟拍,使觀眾逐漸發現他是毒氣室的工作成員。索爾面無表情看著,被迫脫光衣服的猶太人進入毒氣室後,依然面無表情地收拾著衣物。過程中,觀眾看不見屠殺的畫面,卻能聽見毒氣室內哭嚎的聲音,直到最後看到清洗充滿穢物與血跡的毒氣室地板,觀眾才接收到屠殺的訊息。

來到集中營,不管是貴族、市井小民或衣衫襤褸的街友,所有人都要脫光衣服,集中在浴室淋浴後,索爾見完他們最後一面的工作就是清理同胞屍體,還要確認屍體死亡與否,若還活著就得通知醫護人員運往解剖室解剖。當故事隨著跟拍畫面持續放在索爾清理屍體的目光時,他發現一名倖存的男孩,劇情才開始出現變化。

為猶太男孩安葬追思 述說愛與救贖的寓意

索爾在集中營負責毒氣室的屍體清潔工作。

索爾在集中營負責毒氣室的屍體清潔工作。 (照片來源/ Son of Saul)

這位少年雖倖存,卻被前來檢查屍體的納粹軍官悶死,並送往解剖,但索爾拼命保護男孩留得全屍,希望能好好安葬,他不僅在種種困難下,將屍體偷出解剖室,還一度將男孩當作自己的「兒子」,並渴望找到「拉比」,舉行一場猶太告別儀式。

全片沒有藝術片的冗長劇情,僅將集中營兩天的生活壓縮至2小時以內,讓觀眾目睹種族滅絕、囚犯起義、以及藉索爾突破困難安葬屍體,隱含出其中寓意。索爾知道,身為清理毒氣室的工作人員,最終也將被屠殺(德國納粹將此工作稱為「守密者」,以確保屠殺暴行不曝光);但他的行為卻象徵「愛與救贖」的意義。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索爾的同伴受不了他差點破壞逃亡計畫,更提醒他說:「你根本沒有兒子!」,但索爾卻回答:「這個兒子不是我妻子生的!」讓人思考索爾的良心與悲憫。

索爾為了將男孩安葬得安息,不惜與拉比展開逃亡。他雖然無力脫離死亡的宿命,但男孩的氣息激起了他對生命的憐憫,使他安葬這男孩。雖然猶太拉比的安葬儀式最終沒有成功,索爾也在逃亡途中被槍決,但冒著生命危險尋找拉比的愛,讓索爾面對必死的結局中得到安息。

因為愛,勝過死亡

《索爾之子》不只與真實歷史有關,反而讓人看見探索生死的價值。

《索爾之子》不只與真實歷史有關,反而讓人看見探索生死的價值。 (照片來源/ Son of Saul)

整部電影的背景鎖定在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歷史,對身為匈牙利人的導演來說,各界影評幾乎一致認為,《索爾之子》隱含著匈牙利人對當時協助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歷史行逕,試圖透過電影尋找歷史救贖,卻讓人看見生死的價值。

彷彿告訴我們,生命有限,就像活在集中營一樣,終究將會消逝,不管有多大的成就,人的有限與脆弱,就像納粹欺騙猶太人「洗澡」,在無法察覺的情況下,沒有一絲反抗地進入毒氣室,生命就像失去永生的盼望一樣。

然而,電影中,索爾面對必死的結局下,仍願意犧牲代價尋找拉比,替男孩安葬,因而展開逃亡,最後途中被槍決。這種悲憫之愛彷彿如同耶穌在逾越節前告訴門徒,祂將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抹大拉馬利亞拿著一瓶高貴的真哪噠香膏,全倒在耶穌的頭上;縱使無力對抗死亡的結局,索爾仍因愛的緣故,得著救贖的盼望,還有勝過死亡的勇氣。

▌HOT!!! 本周超熱門 ▌

男人需要的第一件事,不是女人

見證上帝執行「不可能的任務」  福音電影「爭戰室」大大跌破影評人眼鏡

穆斯林主動要求聽「耶穌」! 上帝攪動北非伊斯蘭硬土

「走不下去了」怎麼辦? 比爾‧威爾森:你的委身,要強過自己的情緒

一位成功基督徒企業老闆:要成為順服的「戰馬」,因騎在背上的是「耶穌基督」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