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照片來源/基督教勵友中心)

「學校怎麼樣?」「學校就學校啊…」
「同學怎麼樣?」「還好啊!」
「考試會寫嗎?」「就那樣啊。」
開學了,孩子脫去稚氣換上國中制服,多數家長雖然關心,卻常常問不出所以然來;更棘手的是,孩子的回答總是模稜兩可,爸爸媽媽就會備受折騰。這種親子互動的對話,不但充滿無力感,還常常擦槍走火,親子關係瞬間變成情緒拉扯的火線。為什麼孩子不像從前,隨意起個話題,就打開話夾子聊不完呢?面對新環境,孩子們說得這麼輕描淡寫,但真的都沒有狀況嗎?

 

其實,這個時代、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往往有許多煩惱,是遠遠超乎爸媽所想像的喔!

 

邁入青春期的孩子們,已經開始辨認自己的喜好、想法和價值觀,而且會自主地、直接地反應在人際互動與行為處事上。這使得他們在「國中階段」的友伴關係,變得「道不同不相為謀」,同儕間的差異性也逐漸拉大。孩子們既期待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又擔心成為落單的那一位;「同學說」、「朋友說」成為他們非常在乎的自我價值衡量標準。生理方面,討厭的青春痘、生理期、變聲期、發育期、身高成長期、課業壓力、升學問題,成為同儕間的比較和煩惱、甚至取笑的話題。

 

面對這麼多的轉變,孩子對別人的目光和言語也變得敏感,他們直覺地感受到「誰是在敷衍他」、「誰是真的懂他」,也因此「你不懂我,我就不說了。」這種內在的獨白,成為青少年回應世界的方式。

 

切換與跳開

 

事實上,爸、媽與青少年對話時,可以試著「把問題變得細緻一點」,比較有助於親子關係的延展。例如:「學校怎麼樣」的問題,可以縮小範圍,變成「現在座位都怎麼安排呢」、「坐你旁邊的人,你喜歡嗎」、「你們班上需要分組嗎」、「最近學校有什麼事讓你擔心嗎」。如果您想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不妨換個角度切入:「現在考試有沒有同學在作弊呢」、「這麼多科唸不完,你都怎麼辦呢」,這種說法會比「考試準備得怎麼樣了」更容易得到孩子的回應。

 

若原有的親子關係不佳,爸媽不妨先觀察孩子的需要,先試著為孩子做些什麼事。例如:發現他開始在乎外表,不妨為他買罐洗面乳,告訴他:「你長大了,青春期的身體狀況都是階段性的,不用太在意」、「兒子呀,你越來越帥囉」!當孩子願意分享時,試著說:「原來,你已經有自己的看法了嘛!」這類肯定式的言語表達方式,將有助於親子間的分享與討論。有時,這對家長來說,找出小孩的優點來肯定,有時真的要挖空心思去想,但只要把握正確的相處訣竅──「少嘮叨」和「多肯定」,持續這樣一段時間,相信您會發現,臉臭臭的青少年,其實深懷著一顆特別柔軟的心喔!

 

要和青春少年仔「好好說話」並不容易,但說話卻又無可避免,而且還非常重要!當我們不曉得孩子「在發什麼脾氣」時,最好先打個預防針,提醒自己:「不是我」、「多數孩子的情緒並不是針對家人,多半是來自於一整天在校的壓力。」家長可以試著認真地聽孩子說話,而不被他們情緒化的言語影響。絕對不要捲陷入孩子的情緒風暴裡,掃到颱風尾囉!

 

要置身事外,也許很困難,但爸爸媽媽可以學習「跳開」!當孩子回應說:「你都在敷衍我。」你可以反問:「所以,最近有人敷衍過你嗎?是什麼事情?」這樣的對話,家長不必急著對號入座,也可以為孩子開一扇自省的門,看清自己情緒的來源。

 

讓我們用心了解孩子,極力避免誤入「誰在敷衍誰」、「誰的態度比較差」的言語纏鬥,畢竟這樣『扭毛巾』的親子關係,最終常會不歡而散,把關係弄擰了,往往不好收拾。

 

箴言15章1節:「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我們相信,「與孩子相處」是上帝在調整父母親的一種鍛鍊的歷程;因為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不免一再地撞擊成人世界中既定的思想、框架和價值觀。長輩學習以「正向言語」、「好好說話」的方式回應,不只幫助孩子,更能引發我們「大人」更多的人事洞悉。

 

做父母的持續嘗試改變,將會發現青春少年兄其實是有幽默感、有思想,也有豐富的創意和彈性的。對於一些生命中的重大決定,他們是有足夠的思維邏輯、判斷力,足以與成人一起討論。甚至這些青春的衝擊,對長輩們會是一種正向的挑戰,讓「大人」透過孩子的眼光重新探索這個世界。

 

你還在為『青春期的孩子頭痛』嗎?也許換個角度、換個方式,四兩撥千金,迎接他們的衝撞,借用他們的新眼光,攜手並肩同行。掌握「少嘮叨」、「多肯定」、「不是我」和「跳開」的原則,爸爸媽媽更能定意陪伴孩子,共同面對他的壓力和變化。這對你、對孩子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更好的開始!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