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教師節即將來到,一群體制外的老師,無公教人員的身份,卻默默埋身偏鄉,陪伴單親、隔代教養等弱勢家庭的孩子。

有人放下美國教授職銜,成為台南新化孩子王;有人放下公司,遷居嘉義布袋過溝,引進城市資源助偏郷孩子學琴學聲樂;還有人將別人眼中的學障兒童變得好讀不倦

他們所為都已超越老師的身份,其心願只有一個──彌補孩子在成長中缺席的父母的位置。

從電腦教育博士改名阿呆,成為新化許多弱勢家庭的阿呆伯伯,填補了孩子父母缺席的位置。

從電腦教育博士改名阿呆,成為新化許多弱勢家庭的阿呆伯伯,填補了孩子父母缺席的位置。 (照片提供/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電腦教育博士 化身阿呆老師

台南新化1919陪讀班的吳阿呆牧師,赴美取得電腦教育博士學位,在大學擔任博士班的指導教授。1996年回到台南新化,放下教授的身份,改名「阿呆」,投身偏郷幫助一般人眼中桀驁不馴的孩子,還不時要收拾他們闖的禍。

遠東科大的阿柏(化名),國小時是出名的校園小霸王,有一次偷騎機車摔車,沒錢修車,怕阿嬤罵,從當時的台南縣新化徒步走到台南市。阿呆牧師替阿嬤找到阿柏,出錢把車修好,且未把事情告訴阿嬤,因為:「作父母的不就是要承擔孩子所做的錯事嗎?」

阿柏形容阿呆牧師就像他的爸爸,陪他、管他。雖然牧師心直口快,有時聽來不順耳,但是安靜下來,就能感受到他的愛。也因牧師的感召,阿柏自願從台南科大轉回新化遠東科大,回陪讀班幫忙陪伴教導弟弟妹妹。

阿呆牧師如師如父的愛,一代接一代地傳承給這些原本難以管教的弱勢兒少,在新化1919陪讀班中發生許多奇妙感人的故事。隔代教養的小維(化名),因阿嬤不識字,無法好好教導,原被學校視為弱智學生,就是因為陪讀班哥哥姐姐的幫助,在國小畢業時得到台南市長勵志(進步)獎。

楊智萌老師埋身嘉義過溝連結音樂資源,助小瑜學琴學聲樂,陪她追逐讀音樂系的夢想

楊智萌老師埋身嘉義過溝連結音樂資源,助小瑜學琴學聲樂,陪她追逐讀音樂系的夢想 (照片提供/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三音樂名人受感召 台北嘉義接力培育幼苗

嘉義過溝1919陪讀班的楊萌智老師原本與先生經營貿易公司,她想到「人生價值不在於賺多少錢」,於是向上帝發願,以10年的時間陪伴偏鄉弱勢家庭的孩子。

2007年3月,她南下嘉義布袋的過溝,建立了過溝1919陪讀班。9年半來,她遷居過溝,逢例假日才回台北,行動感召許多人,也帶了許多資源進到這個百年前台灣知名、現在卻少有人知的小村。

當中一位,是台灣最早YAMAHA音樂班老師的鐘麗珠,她每月一次自費到過溝教孩子彈琴,其中一位學生,當時讀小二的小瑜(化名),在無人督促的情況下竟然每天練琴5、6小時。小瑜的爸爸有病在外地休養,印尼籍媽媽為了擔起家計,兼了二份工作,無暇照管三個小孩。小瑜與弟妹從小就在陪讀班老師的照顧下長大。

今年高三的小瑜雖然功課不出色,但她愛唱歌、愛彈琴。楊老師發掘她的音樂天份,於是鼓勵她考音樂系,並結合台北的師資接力幫助小瑜追求夢想。

2014年起,鐘老師滿70歲,因體力關係無法再兩地往返教琴,為小瑜籌了一筆錢,讓她每個月北上台北學琴;並為她在台北找到詹怡嘉聲樂家,免費教小瑜聲樂。今年8月,繼鐘老師之後,楊智萌老師又找到演奏家吳天泰老師,繼續教小瑜樂理與演奏技巧。

「這是件美事,為一個喜愛音樂的小女孩,9年來,3位知名的音樂人士,台北、嘉義兩地接力。因為愛,兩地零距離!」楊老師的堅持與付出,是美事成就的關鍵。

鄭琇文老師不輕易給孩子貼標韱,認為每個孩子都是座寶藏,等待大人好好挖掘。

鄭琇文老師不輕易給孩子貼標韱,認為每個孩子都是座寶藏,等待大人好好挖掘。 (照片提供/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別人眼中的學障 她看到的是寶藏

位於台東縣成功鎮的自由成功1919陪讀班成立才5年,孩子多來自單親、外藉配偶的家庭。由於家庭失能,有些孩子到了四年級還不知道要刷牙、穿內褲;學校也引介了一些有自閉或是過動傾向的孩子。但是這裡的鄭琇文老師不輕易給孩子貼標韱,她表示,這些孩子都是寶藏,等待挖掘。

小宇(化名)小三時來到陪讀班,個性退縮,不善表達,被鑑定是發展遲緩,領有學習障礙證明。由於上課嚴重分心,連體育學期成績都拿零分。

但是琇文老師看到小宇可以用一張4×4公分的小紙,精細的摺出小昆蟲,連細部都不放過。藉由小宇的作文與畫作,發現這孩子超齡的心智,喜愛思考、觀察力敏銳、想像力豐富,只要得到一點素材,就能開始天馬行空。

琇文老師指出,小宇曾以黑白創作一隻全身都是眼睛的猴子,表達猴子用各種眼睛看世界。看到媽媽辛苦,也曾畫了一張做家事的機器人送給媽媽。

琇文老師藉著圖畫、作文來了解小宇,並與他溝通。她引導小宇如何收起過多的心思天線,專注於課程。如今小宇建立了自信,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且喜愛閱讀科學性的書籍,陪讀班的課外書籍幾乎都已看完,今年更立志鑽研馬雅文化。

台灣離婚率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這個現象在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陪讀班孩子的家庭中十分明顯。104學年度陪讀班所服務的2415位學童中,43.54%孩子的家庭為處於解組狀態。由於家長忙於工作營生,造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而救助協會的陪讀班的老師,不只注重課業,更因注重品格教育及對孩子的生活照顧,讓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找回了自信與自我,化解了社會隱憂。

基督教救助協會2004年開辦1919陪讀計畫,提供弱勢家庭的孩子免費課業輔導、品格教育、多元才藝及餐點,並延伸至家庭關懷。13年累計幫助了近3萬人次的孩子。但近年來由於景氣不佳,募款十分辛苦,特別是今年情況更形嚴峻,截至7月底,1919陪讀計畫募款還不到4成。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呼籲社會大眾關心弱勢家庭孩子的需要,支持1919陪讀計畫,讓孩子在一個愛與安定的環境中成長。

▌HOT!!! 本周超熱門 ▌

建立三個習慣

「對我來說信仰很重要」 戲劇一姐楊謹華生日受洗了!

【何志滌專欄】什麼是「真正的團契」?

陳金鋒引退賽上的另一幕暖心瞬間 黑人為罕病兒禱告 鼓勵眾人學會堅強

信心勇士之父的告白:親愛的力克,謝謝你來當我們的孩子

【為今日報臉書按讚 成為轉化社群媒體勇士】

逾百萬讀者都喜歡看,24小時陪你用「新聞」看見「基督視野」

● 手機立即加入:(點我)
● 掃行動條碼: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