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照片提供/時代論壇)

香港牧職神學院於5月底主辦「拉登之死對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影響」公開講座,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阿拉伯及伊斯蘭教研究所哲學博士余之聰主講,平安福音差會總幹事林兆源牧師、牧職神學院院長李盛林牧師及該院學生關文輝回應,約150人出席。

余之聰認為,賓拉登死後,中東局勢短期內會接二連三爆發報復行動,對阿拉伯國家長遠的發展抱持審慎樂觀的看法,認為會與苿莉花革命互為影響,或有助進民主進程;但他對以巴局勢的展望則不感樂觀。

對阿拉伯及伊斯蘭教有深入研究的余之聰解釋伊斯蘭教的「Jihad」觀念,指該詞普遍被譯為「聖戰」(Holy war),但該詞語義學上的意思與戰爭無關,並不單是普羅大眾認識的那種恐怖式襲擊。

至於賓拉登的蓋達組織則屬於狂熱的宗教激進份子,該組織所發動的「Jihad」涉及暴力,因為他自覺受真主委任清理阿拉伯的問題,所以他認為用甚麼方法行動都是合法的。

      (照片提供/時代論壇)

余之聰認為,賓拉登死後,短期的影響是引發新一輪報復性的恐怖襲擊行動。但對長遠的影響抱審慎樂觀的態度,他指賓拉登之死可引致伊斯蘭國家把地區性的社會組織分散,從而政黨化的一個契機。政黨的形成有助營造與政府討論、商議的空間,可推動民主進程,幫助社會基層爭取需要,進一步發展國家的經濟、民生。

另一方面,他指賓拉登之死適逢茉莉花革命發生,一連串示威活動已在中東國家此起彼落。中東人民開始醒覺他們不應依賴賓拉登一人推翻腐敗的政權軍主制。他們不應單靠美國的援助,中東人民的力量才是他們應該倚靠的希望。

余之聰認為賓拉登之死,對阿拉伯和以色列以後的發展有正面的影響,但說到以巴局勢,他認為還存在著4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使兩國的衝突持續下去:

  1. 土地衝突:以色列必定不會放棄耶路撒冷的主權予巴勒斯坦。
  2. 超過4萬6千巴勒斯坦難民雖擁有約旦戶籍,但他們始終想返回自己的土地,不想定居在外邦。
  3. 沙龍下令以色列人撤出西岸加沙地帶,同時把巴勒斯坦人困於當地,不供水給他們,這使雙方難以融洽。
  4. 雖然以色列於去年完成了西岸圍牆的建設,限制阿拉伯人出入,暫時看來防止了恐怖份子進入以色列領土施襲,但以色列人仍感到安全受威脅。

林兆源表示,賓拉登的生比死對在中東宣教有更大的影響。首先,賓拉登的出現加速了宣教的定性方向,由一般性轉成獨特性,及至前線的未得之民。在6萬9千的穆斯林中,已有2萬7千人曾經聽聞福音。其次,賓拉登促使宣教力量的轉移,從北(美國)到南(中東)。至於他的死,令中東的戰況失去公敵,使宣教的視野重新放大到整體穆斯林的身上。

林兆源指賓拉登的死,某程度標示著他對聖戰、信仰的委身,值得基督徒反思自身對信仰的受苦心志、捨己程度。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