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基督教中壢浸信會主任牧師、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助理教授戴文峻牧師。 (圖/ 戴文峻牧師、 shutterstock)

「主餐」是象徵性的紀念禮儀,今日的教會在舉行主餐禮拜時,強調得救的信徒才能領受,因此對外界來說,如同帶著神秘面紗,讓人難以一窺究竟。但值得基督徒省思的是-「領主餐」的真實意義到底是什麼?

基督教中壢浸信會主任牧師、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助理教授戴文峻牧師強調,「領主餐」不僅要確認得救的信徒才能領受,更重要的是信徒應當省察與基督的關係除非是棄絕耶穌的救恩,不承認祂是救主,否則都應當吃主的餅、喝主的杯,沒有理由拒絕領主餐。

  • news-details
  • (照片提供/約記聖餐)

戴文峻提到,根據哥林多前書11章的教導,保羅提醒信徒在領主餐時,必須要有以下態度:

 

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哥林多前書11:27

 

「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這裡所謂的「按理」一詞,原有「配得」的意思。

 

早期信徒常在家中聚集、舉行主餐聚會,主餐儀式前會先一起用餐。保羅指出,哥林多信徒在用餐時,貧富各自分開吃。保羅認為,吃飯時信徒都不能彼此照顧、分享,怎能在領主餐時有合一呢?

 

因此,保羅提醒信徒,務必要使自己「配得」領受這神聖的主餐,不要再有「不配」領主餐的荒謬行徑(例如分門別類、荒筵醉酒),否則就是干犯(藐視)主的身和主的血了。

 

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哥林多前書11:28

 

應當自己先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主餐儀式前省察自己是否已參與基督的身體裡面,因為主餐中領餅、杯的動作,乃是象徵信徒聯合於基督,是「基督的身體」。所以,若不是屬於基督身體的,就不能領受。

  • news-details
  • (攝影/記者陳衿妮)

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此,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死的也不少。-哥林多前書11:29-30

 

針對「省察」的重要性,保羅說:「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而這樣的結果,導致信徒被主審判與懲治,因此哥林多教會裡的信徒「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死的也不少」。

 

所以我弟兄們,你們聚會吃的時候,要彼此等待。-哥林多前書11:33

 

要彼此等待──以初代教會將愛筵與主餐先後舉行的形式來看,信徒的確不要因為吃飯的事,而影響主餐神聖的進行來得好。若有人因為饑餓爭食,在如此不合一而混亂的狀況下領主餐,是不合宜的。因此,信徒應當彼此等待、預備心,直到有合一的心之後,再來領主餐,會是主所喜悅的。

  • news-details
  • (攝影/記者陳衿妮)

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有古卷:擘開)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哥林多前書11:24-25

 

主餐為的是紀念主──今日的基督教會,幾乎是接受「主餐」(認為僅是紀念主,而其中不帶有神秘得救效力之教派稱之)而非「聖餐」(相信其中帶有神秘得救效力之教派稱之),是紀念說(象徵說),而非同質說或合質說。

 

「同質說」是羅馬大公教會所持的觀點,認為餅和酒的本質就是耶穌的肉與血,具有使人得救的效力。「合質說」是馬丁路德的觀點,認為被祝聖之前的餅與酒,都是平凡物質,但當被祝聖之後,基督就神聖臨在於餅與酒之中,與之合一。上述兩者都主張餅與酒都具有使人成聖或得救的效力,因此稱為「聖」餐,而非紀念說所稱的「主餐」。

 

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路加福音22:19

 

戴文峻表示,聖經學家F. F. Bruce與Ralph P. Martin均認為「紀念不單是一種思想上的習作,而是將過往的救贖,以最真實的方式重活一次」。因此,當基督徒領主餐時,當知道用心靈和誠實來紀念為我們破碎身體而死,以及為我們傾流寶血的耶穌。我們所領受的餅,並不具得救的效力。我們所同領的杯,不可能在所謂祝聖之後就具有醫治百病、驅邪趕鬼的法力。其真義之所在,乃在於紀念主耶穌的救贖。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