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據最新研究結果指出,很多千禧世代的年輕人離開教會、失去信仰的主因,是兒童時期父母離異。 (圖片來源/本報媒體庫)

面對這些年來教堂裡頭大量空出的座位,許多人猜測千禧世代離開教會、失去基督信仰的原因,可能與教會無法充分處理有關「性、科學或政治」等議題,及其立場所致,然而,現在出現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因素,根據最新研究結果指出,很多千禧世代年輕人離開教會、失去信仰的主因,是「兒童時期父母離異」。

 

公共宗教研究機構(Public Religion Research Institute)最新研究,發現千禧世代大潰逃的另一個原因-父母離婚。該機構將探討焦點放在千禧世代的成長階段,而非文化偏好,並將其發現〈幾十年來,離婚如何腐蝕了宗教?〉發表在《華盛頓郵報》上。

 

首先,該研究發現,兒童時期父母離異的人們,長大後,相較那些成年時期父母離異者,似乎更顯著沒有宗教信仰。調查研究顯示,兒童時期父母離異的受訪者,有35%表明其現在「無宗教」;而在兒童時期,其父母存在婚姻關係的受訪者,僅有23%「無宗教」。

 

兒童時期由離異父母撫養長大的美國人,相較於此時期父母婚姻存在者,「每週至少上教會1次」的比例更少,兩者大約是21%比34%。並且,對於美國人「是否仍持續保有宗教歸屬感」的問題上,此種孩童時期,其父母是否離婚,在這問題上的差距也十分明顯。大致而言,由離異父母撫養長大、具宗教歸屬的美國人中,十人中有三人(31%)表示,其至少每週上1次教會,而父母未離異者為43%。

 

教會應多關懷、牧養身處父母離婚風暴下的兒童

 

The Boundless網站提出警告,認為此結果說明:教會並未能成功牧養這群「我們最脆弱、且無辜的會友」。

 

大學教授安得烈.路特(Andrew Root)曾出版一本探討《父母離婚對於兒童心靈後果》的專書,近日〈華盛頓郵報〉一篇文章即引述其觀點。

 

路特認為,教會並未充分關懷這些處在父母離婚情境下的兒童,講道也未直接觸及此議題,致使這些孩子因教會失能而喪失了基督信仰。「當1980年代離婚率攀升時,很多牧職人員並未致力關懷父母離異的兒童,尤其是主流新教牧師們,因不想疏離離婚會眾,反採取絾默作為,未能適時站出來反對該離婚行徑。」

 

關於該研究發現,那些在信仰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若兒童時期父母離異,相較父母婚姻關係存續的,其上教會比例是31%比43%。那麼,這兩者之間有何關聯呢?

 

該文引述路特觀點表示,「離婚後,所有事都會造成分裂。」父母的朋友、親人會分裂,所有人都必須選邊站,甚至連信仰也是,致使教會會友分裂,父母親彼此離棄另1人的信仰。

 

「真的沒有人問我『還好嗎?』」蜜雪兒21歲時父母離異,即使當時已非兒童,仍需要有人關懷,但當時教會會友卻選邊站,支持父親、疏遠母親,結果造成其家庭的大災難。她感傷表示,「教會有義務愛所有離婚的人,它應該是一個可以令我們感到安全、領受到關懷的處所,而非論斷審判…」

 

「年輕的我需要聽到自己是被愛的,而非告訴我,因父母離異,因此他們會下地獄。這使我誤解了福音,使我直到多年後才明白什麼叫恩典。」

 

似乎整個千禧世代已因父母離婚,嚴重傷害到其信仰。教會是基督肢體,不僅需以更多的愛和接納,盡力協助、支持婚姻關係出現裂痕的配偶,也必須關懷並教導他們的孩子,使其真實領受到上帝的愛永不離棄,一生跟隨上帝。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