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照片提供/基督教勵友中心)

許多家長在面對家中青少年孩子時,會覺得孩子好像變了個人。以往言聽計從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意見,甚至開始挑戰爸媽的權威。當不習慣被挑戰的父母親覺得不耐煩時,親子的關係變得針鋒相對。

若有機會把吵架的內容錄音,就會發現爭執的內容似乎已跟原先的主題無關。多數父母最在意的是孩子的態度,而孩子在意的是父母親有沒有仔細聽自己的想法。

快聽、慢說、常引導

有時候,孩子思考在方面的確有欠周延,但並不表示他們沒在想。

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提到:青少年階段需要的是認同。但孩子的想法往往不夠周延、不夠優質,父母親很容易因此而動怒。當青少年發現:無法從父母親身上取得認同時,就會轉向其他同儕尋求認同。

認同,不是要父母親有求必應,而是願意傾聽青少年想說些什麼。父母親可以跟孩子討論「為什麼會這樣想?」、「這樣思考或決定的後果可能有哪些?」但儘量避免直接表達自己的建議,因為青少年會覺得「你就是希望我聽你的」、「反正就是你的決定比較好」,這常常是親子間衝突的開端。

與青少年討論的過程中,不妨慢慢地引導他們思考,提供各種可能的選項,還包括了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許他們面對抉擇後的錯誤(當然這要以不傷人、不害己為前提)

聖經上說:(雅1:19 )「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做父母們都很害怕孩子做錯抉擇,但哪有不犯錯的人呢?我們不就是在錯誤中習得經驗而成長的嗎?

認錯、包容、更順暢

許多家長會問:「可是我孩子現在已經不跟我說話了怎麼辦?」

「面對真實的關係」是修復關係的第一步。當父母親願意正視自己忽略了孩子的意見,甚至為此表達歉意,大部分孩子是會願意再次嘗試分享想法;當孩子發現原來爸媽也會道歉,也願意學習傾聽,關係的修復就展開了。

有些父母親會表示:我有認錯、也有聽孩子的建議,可是我們還是衝突不斷,彼此關係也沒有修復

建議處於這個狀態的父母親,可以尋求青少年機構的協助。有時候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有限與軟弱,讓更懂孩子需求的專業者來協助,以便發現盲點,找到問題的癥結。

愛,是包容與接納。包容孩子的情緒與想法、也接納自己的不足與錯誤,彼此敞開心來談,關係修復之後,親子溝通就會更順暢。

▌HOT!!! 本周超熱門 ▌

「同性婚姻修法」將破壞「台灣主人」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使他們成為最大受害者!

「越感恩,恩典越多!」 12項基督徒在感恩節應有的禱告

針對同權會指控 台北真理堂聲明全文

公聽會登場》牧師蔡維恩先發言:同婚修法,應在不破壞家庭架構的前提下

民法972修法擇期審查 台北1130連兩天圍院行動取消、1203凱道聚集如期舉行

 

【為今日報臉書按讚 成為轉化社群媒體勇士】

逾百萬讀者都喜歡看,24小時陪你用「新聞」看見「基督視野」

● 手機立即加入:(點我)
● 掃行動條碼: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