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神創造女人後,聖經創世記清楚提到「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圖/shutterstock)

為什麼建議婚前不要有性行為?何謂「真愛要等待」、值得嗎? 美國佛羅里達州「歡慶教會」(Celebration Church)的主任牧師、同時也是在世界各地分享幸福婚姻秘訣的國際級講師姜馬克(Mark Gungor),解釋上帝鼓勵人們婚後再發生性行為的原因,不是為了限制或剝奪,而是為了讓我們進入充滿安全感的婚姻。

姜馬克說道,許多人不了解為什麼教會教導「不要婚前性行為」,不明白背後的原因不是為了限制,而是為了更美好的婚姻關係。他解釋,神之所以鼓勵人們「婚後再有性生活」,是因為若不是這樣,「你極有可能把事情搞遭。」

 

他表示,這件事對男人來說特別真實,因為「男人傾向牢記他們最初的性經驗」。就像有些鳥類,會牢牢記住出生第一眼看見的東西,認為那是牠們的媽媽,因此養育員常要非常小心,以免這些剛出生的幼鳥拒絕自己的母親。

 

「如果男人最初的性經驗是在一個迷失的環境裡,」姜馬克舉例,「如果這個經驗關於『碰巧』、『車的後座』、『某個不認識的人』,這些都會深映在男人的心中。」特別因為第一次的性帶來如此強烈的感受,他們會傾向記住那次性,卻不是哪個女孩。

 

姜馬克相信,那是許多男人試圖在婚姻外的性行為尋找刺激的原因,「他們試圖想要營造過去的那種環境,又或是強迫妻子做很多不舒服的事情。」

 

如果是另外一種情況,如果男人最初的性經驗是在婚姻中。在婚裡的日子,所有人都聚在一起,可能在教堂舉行婚禮,神認可了、朋友和家人都祝福了。「他們有生命中最大的慶祝,在新婚的夜晚,一起有了第一次的經歷。」姜馬克形容,那就像第一次的感受一樣,男人會努力在腦海裡記住每個時刻,「他會銘記這個女孩,和這個女孩建立極深的關係。」

 

因為他將銘記她,而不僅僅只是「性」。

 

有個男人發現自己在婚後對「性」不再有興趣,然而他過去不是這樣的。他說,「如果我們有美好的夜晚,先去餐廳吃飯,或去酒店我就可以。」姜馬克深入了解,才知道這個情境正是這個男人第一次性行為的情境。「他銘記當時的經歷,不斷想回到那裡。」

 

姜馬克提到,或許有些心理學家或性文化研究者會鼓勵其再次營造那種經歷,然而「持續幻想這些東西,會(對婚姻)帶來相當大的破壞力」。他們會很難和另一半結合,雖然這種困境可以突破、還是可以有健康的性生活。

 

其實,對女人來說同樣也是如此,只是銘刻的與性無關,而是發生在性「之後」的事。

 

「當女人在婚姻前發生性關係,沒有生命真正的結合,沒有後續,她們銘刻所得到的是『沒有』。」若性意味著「沒有」,或許也是許多已婚女人對性持有負面態度的原因。「如果女人等到新婚之夜,就會看到她是如何跟這個男人結合的,」在盟約的婚禮、眾人的祝福下,她就能理解性與一切。

 

姜馬克強調,不要說這樣「才是純潔的」,也不要說「性是不對的」。因為真正的重點是,有些東西就是會對人有很深遠影響,「這不可能只是簡單消失,你勢必會在餘生中為此掙扎。」因為這有關身體、有關信任、有關安全感和被愛,性是兩個人超越身體的連結,可能帶來的影響或傷害也超乎想像。

 

他講到一個研究,顯示女人的身體在發生性關係時,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讓她們享受在性的關係中。生完小孩也會有同樣的化學物質,幫助女人跟孩子在情感上緊密結合,「研究發現有多個性伴侶的女人,這種化學物質的分泌會越來越少。」這並不值得。

 

姜馬克以新陳代謝作比喻,有些人新陳代謝很好,可以一直吃想吃的東西,卻不會胖且能維持健康。「但我們光看到食物好像就胖了,」他的意思是,「我們還是可以保持健康,但是對我們來說卻更難-我們要花更多力氣才能達到健康。」

 

而「性的新陳代謝」也是一樣,如果一開始做得好-婚後再發生性行為,讓自己有健康的新陳代謝。「你將一生帶著這些…就像一般人一生通常只結一次婚,這些人18歲結婚,結合在一起,103歲去世。」其他人都在掙扎的時後,卻有人可以省去這些辛苦的過程。

 

這並不是說婚前有性行為、婚後就不會有美好的性生活,姜馬克再次強調,「你可以的,只是會需要比別人更用心,更努力。」而這也是為什麼父母應教導孩子等待,因為真愛值得等待。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