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劉宜欣牧師自製影片,分享照顧染疫家人的經驗,盼幫助大家預做準備,若遇到時不致手忙腳亂。(圖/劉宜欣牧師YT影音截圖)

當同住的家人確診,未染疫的其他家人,一方面自己不能出門,同時須照顧確診者,且不能與之接觸,該如何使自己免於被病毒侵襲,又可滿足確診者的需求?平時可以如何先做預備?

 

「燕巢長老教會」主任牧師劉宜欣,在照顧染疫的家人一週後,其他家人、包括自己皆未被感染,特別錄製影片分享經驗,盼幫助大家:「在面對這樣的難題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用慌張,也可以駕輕就熟!」

「燕巢長老教會」主任牧師劉宜欣表示,師丈於5月2日勞動節補假當天下午,開始發燒、喉嚨痛,在家快篩呈陽性後,立刻前往醫院作PCR檢驗確診。

 

在師丈尚未從醫院返家期間,劉宜欣聞訊後,先將兒子從學校接回,二人快篩皆呈陰性,然後他們戴上口罩和手套,進行房子大清消(非牧師館);師丈一回到家,直接進入4樓房間,全家人也開始居家隔離。

 

平時可先預備的物品,及照顧確診者注意事項

然而事發急促,家人往往來不及預備相關生活用品,必須請親友協助購買,因此劉宜欣列出下列清單,供大家參考,平時就可先預備起來:

 

1.噴嘴酒精:平時家中可備用幾瓶,確診者房間一定要有一瓶。

2.飲用水:6,200mL桶裝水,建議儲備2~3桶。

3.垃圾袋:確診者房間要有垃圾袋,垃圾拿出房門之前必須先綁好,將袋口打結後,整個垃圾袋外部都用酒精噴一噴,再放到房門口;家人要去拿取時,先戴好口罩和手套,拿之前先用酒精噴一次垃圾袋,再另外準備一個乾淨垃圾袋,將確診者的垃圾袋裝進乾淨垃圾袋,把開口用酒精噴一噴後綁起來,再丟掉。多注重細節,以避免病毒再傳給別人。

4.衛生紙:確診者擤鼻涕也須使用,像是師丈就有出現鼻塞的症狀。

5.吹風機:因確診者無法出房間,需要多一台吹風機讓其單獨使用。

6.食物與碗筷:他們有時叫外賣,有時自己煮。為減少接觸確診者使用的碗筷,故準備一些免洗餐具

7.家庭用乳膠手套:清洗和消毒時要戴;拿東西給確診者,或收拾確診者房間的垃圾時,都戴著手套和酒精。所有確診者接觸過的東西,交接時都要先噴酒精消毒。

8.止痛劑:如今知名廠牌的止痛藥難求,因此可在專業人員的建議下,準備其他牌子的退燒、止痛藥。

9.鹽/「維生素C+D發泡錠」/「維生素B群發泡錠」/咽喉痛及發炎緩解用的喉糖:不一定對每個病患通用,但師丈屬於喉嚨很痛的症狀,因而提出這項需要。

 

劉宜欣解釋,師丈雖屬輕症,但喉嚨非常痛,他形容感覺「如刀割般」,連吞口水都會全身痛,即使吃了止痛藥和醫院開的藥物,仍十分難受。但「C+D發泡錠」喝下後有大幅緩解,並增加復原速度,因此師丈本身大力推薦;但須適度,不能喝太多。

 

而補充「B群發泡錠」,原因之一是患者往往因疼痛而沒食慾,需補充營養。

 

此外,為防止家人輕症變重症,要密切留意確診者的需要

以感恩和喜樂的心面對

劉宜欣表示,因得知有些人和她一樣,突然被隔離而一度手忙腳亂,因而前幾天有感動要錄影分享經驗;特別是其牧會地區位處鄉村,透過影片逐步講解,更能幫助當地人清楚理解,沒想到發布2天就有上千點閱,可見大家有迫切需求。


「早一點知道,就不必緊張;慌張、恐懼是因為未知,但若『知道』就可以減少恐懼。」劉宜欣勉勵,得知家人確診時毋需過度緊張,既然政府政策是要漸漸與病毒共存,大家就一起來打這場病毒的戰;雖然5、6月會有一點辛苦,但帶著喜樂和感恩的心面對,畢竟相較於世界其他地區,台灣疫情較晚大爆發,疫苗覆蓋率已更高,輕症比例也較高,擔憂程度相對降低許多。

師丈經過近10天的休養,現已康復許多;因隔離期間沒電視可看,平時生活忙碌也難得有時間好好安靜下來和靈修,並表示,上帝在這過程中,對他說了許多話、幫助他轉換成「得勝者思維」,之後回歸職場也會更加警醒、剛強站立;遇負面或難題時,降低「發出抱怨」的話語,而要說出「智慧得勝」的話語,來帶領團隊。

 

訪談最後,劉宜欣感謝上帝,給一家人這段時間可朝夕相處、好好互動;就當作休假,也終於有時間大掃除。後續衛生所主動通知,沒確診的家人一人發3支快篩試劑,加上同住公婆,全家共拿到12支試劑。

 

她提醒,雖處在疫情壟罩的大環境,但不要專注於負面消息,基督徒應為社會注入更多陽光正面的聲音,引領世界而非隨從世界,換個角度想,數算恩典時,會發現有許多值得感恩,甚至能幫助他人的地方。

 

【政府相關規範】

◆5月9日發布 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對象快篩陽性之評估確認及通報流程 請點我

◆4月21日發布 我該如何照顧家中的 COVID-19 確診病患? 請點我

確診者/接觸者居家隔離相關指引 請點我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