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以前有位守水路的老先生(這稱為圳頭工,是世襲的工作)告訴我的...

親愛的學生:

 

我多次的告訴你們,臺灣的土地公廟,原本是紀念,而非拜拜,因此早期的土地公廟裡,只擺一顆石頭,而沒有放偶像。

 

我到新竹的飛鳳山,就看到這種早期客家人樸實無華的土地公廟,請注意看,裡面沒有偶像,只有一顆石頭。

 

懷念是早期,偶像是後來的加添。請不要把客家先人,對早期遷徙來前,對原來家鄉土地的懷念,立刻與拜偶像畫等號。

 

我怎麼知道這件事?以前我在臺北的土城,巡查水污染時,那裡有一條清朝時開發的百年老水路。

 

以前有位守水路的老先生(這稱為圳頭工,是世襲的工作)告訴我的。那裡也有個土地公廟,裡面只放了一顆石頭,此外什麼都沒有。但是後來有人把石頭丟掉,放入偶像,他老了,無力抵抗,非常難過,告訴我這事。我也老了,告訴我的學生這事。

 

不要以為只有這裡如此,台灣還有古老的土地廟(如在三芝),只放一顆石頭在裡面,是不是很有意思。

 

我以前也不知道,後來才知道以前台灣先民做一條水路,水路完成,就會從溪中取一塊石頭,放在水路的入口前,保存起來,作為紀念。日後,可以給後人作比較。

 

例如我去巡查大漢溪土城的引水灌溉工程建設,就會想百年前這大漢溪溪流的狀況,由以前留下石頭的質地、大小、形狀,顏色、軟硬等,我們就可以知道一些大漢溪以前的流況。但是石頭被人換掉,就無法參考。

 

在地老人的說明,我也才知道,以石頭紀念是個水利科學的證據,與以前的智慧。

 

大漢溪採砂石過多,河流底床的石頭全露出,已非早期有石頭可拿上岸,作為紀念,因此大漢溪不得再採砂石,石門水庫必須放水,帶下一些泥石。這些觀察,做為我們向政府建議的依據,大漢溪土城以上,不得再給採砂石的標售案。

 

現今土城以上的大漢溪,應該已經不採砂石了。

 

山坡整治,土石流整治,地震救援工程也要如此,一定要留下一顆(或幾顆)較大的石頭在路邊,不要全推下河床,要有石頭當作日後的證據與紀念,不要讓後人來此只會玩,只會觀光,只會拍照,不知道台灣有美景的環境,背後有多少的危機與風險。 

 

(文章授權/張文亮)

author

張文亮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 C. Davis)博士,曾任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台灣大學新生專題課程(大學101)授課教師,台灣大學生態工程中心主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