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如經中說:「沒有人是盼望那已經看見的,而是盼望那還看不見的。」因此,信心就成為了可以盼望的緣由。不是相信壞事一定會變好,疾病一定會康復,而是相信創造生命的上主,並無差錯,也未離開…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昨天早晨,我在教堂中與一群特別的人相遇,他們多半是成雙成對的父母,有一些則只有媽媽現身。他們有的相當年輕,有寫則明顯蒼老,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都養育著非常特別的孩子——都有著輕重程度不等的智能發展問題。

 

我原是要與他們分享和介紹,我這幾年所投入另一個罕見疾病族群,以及我在當中所學到的功課。但當我在這些動輒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養育特殊孩子的父母當中時,我曉得自己有限的見聞與經驗,根本不足以撫平和安慰他們在時間重壓與社會眼光下,難以言喻的心路歷程。

 

你不難想像,一個無法與一般人如常溝通的孩子,會令周圍的人多麼挫折,進而轉成了歧視或排斥;從家庭到學校,從街坊到市場,從親戚到朋友,那些有意與無意的憐憫同情,甚至冷漠嘲笑,無孔不入地滲入了這些特殊孩子的父母心中。

 

有一位媽媽問我,「盼望」到底是什麼?我懂,如果她自己的際遇不會好轉、孩子疾病不會痊癒,那在無盡暗夜的周圍,她從何盼望?為何盼望?甚至任何心存盼望的鼓勵,都會變成另一種事不甘己的傷害。

 

我說:「盼望是與信心連在一起的。」《聖經》中說:「沒有人是盼望那已經看見的,而是盼望那還看不見的。」因此,信心就成為了可以盼望的緣由。不是相信壞事一定會變好,疾病一定會康復,而是相信創造生命的上主,並無差錯,也未離開。

 

那位媽媽看著我,我知道自己不能只說出這幾句話。

 

而當我環顧大家,為我們短暫的相遇感到愛莫能助時,我的心中想起一個問號:「愛,豈莫能助?」我沒有對那位媽媽再說更多,但我心中向天父祈禱:「主啊,讓我能愛,所以能助。」

 

新的一週,若我們能愛,讓我們能助。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author

花輪・牧思

李貽峻牧師,天主教輔仁⼤學⼼理學系博⼠,曾於校園福音團契,全職從事學生福音事工11年;曾擔任東海大學校牧。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