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蔡頌輝)

基督徒的樣子,可以吸引未信的人來認識耶穌,也可以成為別人信耶穌的攔阻。你願意為福音而改變,期待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讓神的榮耀,引人去得永恆的益處嗎?

  • news-details
  • (圖/蔡頌輝)

基督徒的樣子,可以吸引未信的人來認識耶穌。我十六歲那一年,被好友邀去參加教會的中學生團契,一到那地方,我馬上就被深深吸引了,因為每一個人的笑容和態度都讓我感覺到自己是被歡迎的,至今記憶猶新!那次以後,我就決定每週都要去,一年後在那裡信主了。

 

同樣的,基督徒的樣子也可以成為別人信耶穌的攔阻。印度的聖雄甘地很喜歡基督教信仰,認真研究聖經和耶穌的教導,他認為這些教導能解決印度在自由鬥爭中的許多問題。

 

可是有一次,他要到教會去的時候,門口有個白人擋住了他,問說:「你認為你在往哪裡走,窮鬼?」

「我想在這裡參加禮拜。」甘地回答。

教堂的長老對他說:「這個教堂不接納窮鬼。滾出去!」

 

多年以後,斯坦利˙瓊斯(Stanley Jones,《甘地傳》的作者)宣教士問他:「甘地先生,你經常引用基督的話,為什麼卻堅決拒絕成為一個基督徒?」 「我不排斥基督。我愛基督。」甘地回答說:「可是很多基督徒都如此的不像基督。」

 

在救恩神學上,耶穌十字架的信息固然是福音的核心,人能得救完全是因為耶穌的死而復活,別無他法。然而,在傳福音事工的實踐層面,首先讓人對福音產生好感或反感的,往往是已經信的人活出來的部分。福音不單要被聽見,更要被看見、被感受。正如保羅在腓立比書寫道:「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2:15-16)。「生命的道」不單要說出來,也要用行為表明出來。

 

一、教會不需要完美才能見證神

回到現實,教會有可能沒有問題嗎?基督徒的行為真的可以無可指摘嗎?似乎不可能。其實保羅時代的教會也有很多問題。保羅寫這麼多書信,都是為了教導教會如何面對和處理這些問題——加拉太教會偏離純正福音,帖撒羅尼迦教會有信徒懶惰不工作,腓立比教會的同工衝突,歌羅西教會面對異端入侵,哥林多教會問題更多,分門結黨、聚會混亂、婚姻、淫亂、吃祭偶像之物等,什麼都有。現今的教會亦然,除了內部無以計數的小問題,有些問題還鬧到連媒體也爭相報導,包括金錢、情色等醜聞。

 

教會問題多是難免的,因為其中的人也都是蒙恩的罪人,關鍵是我們如何看待教會的不完美很重要。教會的不完美至少給我們幾方面的提醒:

 

1. 教會的不完美提醒我們不要高舉任何人或教會

信仰的焦點永遠是基督和祂釘十字架!教會常喜歡使用某個名人的見證來吸引人對福音的關注,一旦有哪個人突然爆紅,只要他是基督徒,教會就會爭著要凸顯他的信仰(不管他靈命狀況實際上怎麼樣),似乎在告訴人:「這些人就是因為信耶穌而成功的!」有時候某個名人受洗了,教會也大肆地宣揚報導,好像在對人說:「你看,這麼有名的人都信主了,你也趕快信吧!」可是,這些公眾人士一旦鬧出緋聞,教會就會說:「其他基督徒的表現不應該影響你的信仰!」怪不得有人批評教會雙重標準。

 

2. 教會不完美顯示神恩典的無可取代性

正因為信主的人不完美,所以都需要神的恩典,不單是信主那一刻,信主後也一樣需要。信仰的偉大本來就不是因為基督徒過人的表現,而是因為耶穌偉大的愛、包容和接納。所以,基督徒無需擔心:「我的品格還有很多問題,我怎能為主作見證呢?」答案是能!因為我們凸顯的是神的恩典,這恩典使我們得救,也使我們能成長。

 

3. 教會的不完美激勵我們操練實踐愛的真諦

基督徒生命的見證不在於沒有問題,而是在於我們面對問題的態度。在面對沖突的時候,我們學習為愛而和解;面對個性、做法不同的人,我們學習包容接納;面對長期看不慣的人,我們學習忍耐;面對現實生活的種種問題,我們學習盼望。這就是愛的真諦!愛不是在一個完美的環境中體現的,而是在不完美的環境中才能體現且真正受考驗的。聖經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這些教導暗示了在今世教會的問題一直會存在。

 

4. 教會的不完美提醒我們永遠有長進的空間

教會在今世永不可能完美並不是我們縱容罪惡、閒懶不長進的藉口,相反的,保羅勸勉教會要努力的面對和克服教會內的問題。加拉太教會偏離真道,保羅指正他們;腓立比教會不同心,保羅勸勉他們同心;哥林多教會面對各種問題,保羅都一一地指示他們應該如何做。有些人需要我們用愛去接納,有些人需要我們勇敢按公義指正。我們不要嘗試尋找一個沒有問題的教會,但一定要齊心去建立一個更能榮耀神、更美的教會。

 

二、竭力成為得眾民喜愛的教會

談論至今,我們還只停留在「消極」的好行為(即我們盡量不去犯罪,或做不榮耀神的事),但基督徒的好行為還有積極的一面,即去服事這個被罪綑綁的世界,讓他們實際經歷和感受神的愛。

 

今天,為了讓未信主的人更有機會經歷神的愛、嚐到教會生活的美好,教會福音策略必須有所更新。傳統的傳福音方式多為「點狀式」,即透過佈道會或個人佈道讓未信者聽一次福音。這些方式讓未信者有機會聽到和在某程度上理解福音,感受一時的氣氛,但很難較深刻地經歷福音的價值。

 

為了彌補這個缺點,教會發展出「帶狀式」的佈道(如啟發課程、幸福小組),以一系列的聚會,讓聽福音者可以同時體驗和經歷信福音的生活。馮珮牧師在見證集《幸福到你家》中寫道:「福音的本質是愛,愛不是用頭腦來理解,必須用心來經歷。」

 

「帶狀式」福音策略講求基督徒慷慨、熱情的服事,讓未信者內心防禦的高牆被攻破,彼此建立親密的關係。起初大家互相不太認識會感到有些尷尬,但透過真誠的接待,輕鬆的氛圍,敞開的分享、熱心的服事,來賓能夠漸漸融入教會生活。所以,基督徒應該在福音上更多地表現出熱情來。

 

台灣福氣教會的楊錫儒牧師常強調信徒要積極服事慕道友,他說:「做不足是虧欠,做剛好是本分,做過頭才叫感動!」這種慷慨的服事不只是在聚會中進行,也在乎平時和來賓的聯繫和關心,在他們有需要的時候,給予積極、主動的幫助。

 

我曾經和一個推動「帶狀式」佈道策略朋友聊過,他說,因著弟兄姐妹熱情的參與和委身在其中,他感覺到教會整體的氛圍漸漸改變。這種佈道方式塑造了教會傳福音的文化,點燃了傳福音的熱忱。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些做法過度「刻意」。他們說:「如果我心裡沒有感動,主動接觸人也不是我的個性,刻意為福音而做,會不會很假?是不是應該自然比較好?」坦白說,自然就是不長進!成長就是要刻意、要突破、要改變。如果任何事情都要等到有熱情了才做,很多機會都會錯過了。反之,當我們開始做的時候,熱情往往就燃燒起來了。

 

另外也有人擔心: 「好行為會不會容易被利用?」是的,會!我們很樂意用愛心去服事世人的需要,但我們真正的動機是希望他們因認識主而生命改變。我們需要神給我們智慧如何去拿捏,好讓我們能不負主真正的託付,又能讓未信者實際感受神子民身上所流露的神的愛。

 

讓我用保羅的一句話來作為總結:「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9:23)沒錯,人性會告訴我們:「凡我所行的,都是為自己的緣故,為要使自己得到好處!」但神的子民都要願意為福音而改變,期待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讓神的榮耀,引人去得永恆的益處。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76期(2023年4-6月)「能被看見、被感受的福音」

(文章圖片授權/蔡頌輝)

author

蔡頌輝

歐洲校園事工(ECM)宣教士、神學院講師、漫畫家、詞曲創作人、專欄作家。先後畢業於新加坡神學院及中華福音神學院,獲神學碩士學位,主修新約。目前在德國東部德累斯頓市做華人留學生福音工作。2007年開始創作單格信仰反思漫畫,2012年開始以邊講道邊畫漫畫的方式佈道,廣受世界各地網友歡迎,亦經常受邀在各地主領聚會。著有《給靈命把把脈》、《別搞錯信仰》、《千萬別搞錯信仰》等。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