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你會發現很多牧師的朋友幾乎全部都是基督徒,我們很難得有非信徒的朋友,我們的策略和方法常常都只能在基督徒或教會當中執行,比較少去想到在職場人的需要...

神同在氛圍的經營-職場祭壇非典型收割之三

 

祭司的獻祭代贖  君王的治理

祭司本身的產業是耶和華所賜的,他不需要去爭戰。我們若沒有辦法得著祭司職分,就不能吸引神同在,因為只有祭司是站在天與地之間,唯一可以堵住破口並且吸引神同在的職分。

 

可是你會發現,當我們進入到得地為業,得地為業是一個主動攻擊的動作,是需要爭戰,這就牽涉到君王了,當一個人身上有君王恩膏的時候,就可以跨疆越界,得地為業。

 

從舊約以色列國歷史進到王國時期,掃羅王是第一個以色列王,是因為以色列百姓吵著要跟列國一樣,要立一個王來治理以色列國。其實,以色列原來的王,就是天上的王─神自己。神對先知撒母耳說,百姓吵著立王,是因為他們不要神作祂們的王。

 

神已早在申命記就預知以色列國的發展,神應允了百姓的要求,並且透過撒母耳讓百姓知道他們要求立王這件事是得罪神了。並且警戒百姓,只要謹守遵行神的話,神仍會賜福以色列。

 

只要牽扯到得地為業的概念,你就知道王一定要上場。祭司本身的功能,他並不是主責「得地為業」。你如果熟稔聖經,就知道祭司本身最重要的工作是服事神,就是吸引神同在,然後讓神的能力降下來,讓神能夠醫治這塊土地。這是祭司的最主要的業務,這是我們終生職任。

 

當我們開始要涉及到得地為業的時候,就會牽涉到治理了。管理能力、資源怎麼分配,治理的權柄就來自王,耶穌基督是君王,因為神正在運行(God is working),所以我們將基礎─讀經與禱告祭壇鞏固好,打好祭壇禱告的根基,才能開始順著聖靈的帶領,一步步走向得地為業的策略。

 

一開始推讀經禱告的那幾年,我們看似沒有辦法往外擴張、進攻的時候,我們就回來檢視糾正我們自己:「我自己是怎麼樣的生命?」我們在晨禱禱文裡面寫著:「凡為著主的名設立土壇的地方,主就記念。」

 

對我一個牧師來看,我的每一個會眾都是牛和羊,就是我要把他們預備成為上好的,才能夠獻祭,所以牛和羊不能有瑕疵、不能生病、不能瞎眼的、不能瘸腿的。你會發現,其實牧養實際上只有一件事,就是預備合格的牛和羊,因為祭司就是在檢驗牛和羊。如果教會裡面每一隻牛羊都是瘸腿的、都是瞎眼的,那麼教會絕對不會有能力。所以教會雖然增長到一萬人,她仍舊是在舊的系統裡面。

 

撒但並不怕你得救,牠只怕你得勝,因為在啟示錄末後講的,得勝的要與神一同作王掌權直到永遠,是得勝的,不是得救的,不只是得救。所以,你必須要知道,上帝對我們生命的要求,是要我們成為合格的,若人家一指正你,你就受傷,你用受傷的人格來面對人際衝突是無法長大成熟的。

 

因為必須明白我們都有盲點和黑暗,我們根本看不見自己。別人一跟你講真話,我們馬上就反駁:「唉呀,我告訴你,我才不是這樣,你超誤會我,算了,算是白交你這朋友了。算了,切八段。」然後終生不理會那個指正我們的朋友,原本朋友真心告訴你關於你的黑暗,你本來可以對付自己的肉體和血氣,結果你卻放棄了這個機會。我們發現人的傷害,很多的傷都是自找的。

 

你沒有能力靠自己突破,你必須清楚認識,當你被修剪、被處理的時候,一定不舒服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就會結實櫐櫐,能夠榮耀主的名。我提到非常多原則性和根本性的問題,你應該要牢牢的記在心裡面,我們一定要曉得,我們要靈活的運用,接下來我們可以更實際地分享在職場裡面的突破。

 

在職場裡面經營祭壇 打贏轉化的戰役

 

我們在職場裡面要收割靈魂,我們就要委身祭壇。成為基督徒,我們要在職場裡面被門訓、委身,然後吸引神的同在。當我們築職場祭壇,就能吸引神的同在,因為神是能力的泉源,靠著神就能推開黑暗權勢,然後再繼續的委身,並思考要怎麼樣去營造收割的環境。

 

我們現在看台灣的情況,我們只有百分之六的基督徒,有百分之九十四都在黑暗權勢當中,但問題是這百分之六的基督徒裡面也不見得沒有黑暗權勢,只是問題的嚴重程度而已。那我們該怎樣贏得這百分之九十四未信者的靈魂呢?我們需要在職場裡築祭壇,因為我們國家最大的族群就是上班族,我們一生花最多的時間就是在職場,其實不是教會。

 

你會發現很多牧師的朋友幾乎全部都是基督徒,我們很難得有非信徒的朋友,我們的策略和方法常常都只能在基督徒或教會當中執行,比較少去想到在職場人的需要。

 

如果你的教會今天五百人,請問有多少人可以參加教會的敬拜團?很少,因為台上不可能有一百人站在上面。然後你會發現,如果他的教會非常大,可以很多人掃地,但現在比較多是外聘請清潔公司;那招待有多少人?也不多;然後小組長呢?執事呢?真正能夠參與教會服事的人,其實佔教會的總人口比例非常少。

 

可是聖經告訴我們:「要成全眾聖徒」,當你的身體當中,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動,百分之七十沒有在動,這叫中風,因為你的細胞只有百分之三十在運作,所以那這百分之三十的人很辛苦。

 

我們需要再擴大眼光重新思想,哪些的祭壇是能夠發揮最大功用的祭壇?就是職場祭壇。因為很多人都在職場上班,不只是在職場,在家庭裏面也是一樣,我們必須要讓每一個弟兄姊妹都成為我們的前哨站,在每一個點上面,都能夠成為一個基地台,一個一個都帶下祭壇的大能。

 

一個祭壇有三個面向:吸引神的同在、推開黑暗權勢、得地為業,只要你的職場祭壇持續穩定地操作,一定會發生這三件事。

 

教會的會友以前沒有做職場祭壇,基督徒全部都只在教會裡面築壇。所以教會的會友並沒有看重他的職場中的人際關係,並且行使祭司職任,築壇獻祭,吸引神的同在,推開黑暗權勢,得地為業,我們往往在教會附近或以教會為本位來思考福音工作,使得很多人的功能和恩賜,沒有辦法被成全,發揮他的命定和恩賜。而一個人最容易在職場打開你的命定和恩賜,你會發現敬拜團是萬中選一,可是在職場,雖然五音不全,但是總比那不會唱的人強一點。

 

教會成職場航空母艦  差派,並建立職場小組

教會就是要把所有的弟兄姊妹全部送到職場裡面去,弟兄姊妹的命定和委任就能被成全,成為所在職場裡面屬神的祭司。當職場祭壇越來越多的被建立,台灣會不會是一個打開的天呢?會的。

 

過去我們都在教會裡面牧養小組,可以盡力的發展所有的小組。但不可否認,教會裡面不會百分之百的人都參加小組。這個情形在台北市更是明顯。會友常因工作距離聚會地點太遠了,參加小組來回交通加上聚會時間,就要花上三、四個小時,往往回到家時已經深夜了,所以沒有辦法做到委身小組聚會。

 

但若是他在職場有小組,你可以發現,他可以選擇參與職場小組。因為若是下班回到家,再去小組,本來答應要出來,一到家就被許多家務事和繁雜事務綁住了,不能出來。當然牧者要在白天職場弟兄姊妹上班的時間做跟進關懷並不容易,職場小組當然不足以取代教會的牧養小組功能,因為教會小組的時間比較長,相對職場小組的時間比較短,只能用中午休息時間小組聚會,但是在功能上是可以發揮到一樣的效果,職場小組的牧養關懷更須要重視品質。

 

過去我們在教會辦佈道會,為好多的節目忙碌,我們就開始釣魚了,釣一隻、釣兩隻,從你的職場培養了好多關係,你送蛋糕、送蘋果,送營養品、小禮物,一直跟他保持一個好關係,然後跟他說我們教會辦一個活動,邀請對方來。然後邀十次,他可能只來一次,就是那唯一的一次他答應了,走到路上說他迷路就回去了。

 

過去往往都是這個模式,那我們現在要怎樣修改呢?我們現在要外掛職場小組,以教會為航空母艦,然後外掛好多職場小組,因為不同的職業別,會找到不同的人,而且不同的職業別的溝通的語言性比較相似。

 

譬如說,我們今天辦一個歌劇,或者辦歌仔戲或平劇,你覺得可以吸引怎樣的人參與?我們在教會裡不太可能辦,除非比較大型的教會,它可以囊括許多類型,有平劇,有歌仔戲,有什麼地方戲曲,有客語、有台語、越南的、菲律賓的…,功能性活動很多,但通常在一般的教會我們只有一種。

 

就市場學來說,我關心的人就不適合邀請到這個聚會,我每次帶小孩來,然後你們演的是很深的那個浪子回頭的戲;或者是演大衛擊打歌利亞…,但是當職場小組外掛出去,只要在那個地方有人築祭壇,他就可以吸引神的同在,推開黑暗權勢,得地為業,他可以就地取材,就地得救,他們的語言又很相似,更了解同性質人群的需要、並能用適當的真理教材來教導牧養,這樣收割是更快速的。

 

但是這裡牽涉到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如果你在心裡面尖酸又刻薄,既不大方又偷竊又貪小便宜,那是無法經營這個外掛的職場小組。長效型關係是非常重要,你不得不經營所謂的長效型關係,你的看見以及不看見的好行為都非常重要。

 

如果你在你的職場裡面越來越不卓越,每次都是出錯誤,或者你都是那個品行、品德操守最糟糕的那一個,你也不用做了。在職場的時間是很長的,你沒有辦法戴面具假裝,在職場你必須真實的經營長效型關係。

 

我要告訴大家,不要以為職場祭壇只是一群人聚在一起禱告,這只是某一個階段,最標準的職場祭壇是吸引神的同在,推開黑暗權勢,不要忘了第三步,得地為業。要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這個得地不只是得人,還有得著影響力,包括你的卓越,這也是一個地業的改變,也就是改變職場的文化。

 

(文章授權/潘劉玉霞)

author

潘劉玉霞

現為全國禱告網絡總幹事,新恩堂主任牧師。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