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在大陸,流傳一則笑話:

「中國人民幣面額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但是在大陸,偽鈔十分盛行,甚至有辦法在一般市面上流通。

有個人專門生產偽鈔,還可以在各地區流通。某天,他決定製造15元的人民幣偽鈔,並拿這鈔票去買一個1元的紅薯,想方設法要把偽鈔用出去,結果賣紅薯的老伯拿出2張7元的鈔票找給這個人。」

大陸北京國際基督教教會國際華語部牧師李潔人。

大陸北京國際基督教教會國際華語部牧師李潔人。 (攝影/記者吳佳玲)

大陸北京國際基督教教會(Beijing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Fellowship)國際華語部(International Mandarin Service)牧師李潔人,對於中國基督教發展有深入研究,來台期間,特別接受本報專訪,談到「中國家庭教會的發展與面臨的困境」時,他以這個笑話故事為開頭指出,教會的發展和整個國家社會的文化與發展密不可分。要了解中國教會發展,一定要先對當地現今社會整體發展現況有所認識。

瞭解中國教會發展 先從今日社會發展現況談起

李潔人牧師說,這則笑話其實是真實故事,反映出中國當前社會的現狀,是一個普遍缺乏誠信與基本道德觀念的社會。

他進一步舉例,前陣子被兩岸媒體大篇幅報導的北京霾害,霧霾天氣嚴重到已經死了好多人,上海更發生黃浦江漂著6千多頭死豬的事件,於是上海人開玩笑說:「北京人打開窗戶就能『抽菸』,上海則是打開水龍頭就能喝『肉骨湯』。」這事情以前從來沒有過。但要感到慶幸的是,這些漂流死豬都是有問題的,往年這些病死豬都直接被宰殺銷售到市場去。

中國教會近30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發展,他認為,雖然基督徒人數上不斷增長,但是「靈性」層面上卻是在降低。

中國家庭教會發展3大階段

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開放與熱絡,基督教往來也更加頻繁,李潔人牧師強調,唯有對中國教會有更多正確的認識,才有助於雙方健康的交流。但對台灣來說,普遍對中國大陸家庭教會認識有限,長期對於當地家庭教會具有深入觀察與研究的他,將家庭教會發展歸納出3大階段:

1.小型家庭教會時代(1978年改革開放、1979年宗教開放之後)

上海沐恩堂。

上海沐恩堂。 (攝影/記者吳佳玲)

1978年改革開放後,當年底官方體制下第一家被允許開始聚會的三自教會在寧波,第二家則是1979年重啟的上海沐恩堂。當時剛開放後的第一個主日,政府以為沒甚麼人會參加,將宗教開放視為單純信仰自由的標幟,結果當天周日凌晨2、3點,教會門口已排滿人龍;主日開始時,崇拜教堂更是擠爆。

為什麼?李潔人指出,中國30年間沒有宗教自由,從50年代末起,即1958年聯合崇拜後,教會一間接著一間關,北京62個家教會關到剩2家,上海200多個家教會關到剩1家,基督徒都被打散了、聖經燒掉了、傳道人坐牢了、神學院關了、神學生不見了。

因此大陸高層領導覺得奇怪,教會不是關了、耶穌不是死了、傳道人不是坐牢了,為什麼重啟教堂後,還有這麼多人來?因為耶穌基督一直活在大陸基督徒的心中,這是李潔人牧師親眼見證的事實。中國教會最復興的時候,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因為信仰越是受壓迫,越是引發反彈。

那時候的家庭教會很單純,規模雖小,每個家庭教會約30至50人左右,由於官方抓得很嚴,多為低調聚會,連詩歌都要極小聲唱。李潔人說,當時要得一本聖經真不容易,若能擁有中英對照本聖經,就好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簡直被當成寶;不像現在,每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多本甚至數十本聖經,可是卻沒有一本能真正看完。

宗教開放後,當時三自教會主席丁光訓牧師曾提議,要和家庭教會聯合起來,因為中國主要的基督徒是在家庭教會,甚至在1988年提出一個主張:「三自是腳手架(即鷹架),教會是建築本身,既然建築已經完成,三自應該就要退場。」希望能加大改革的力道,但因為1989年天安門運動後,這樣的建議也不了了之。

大陸農村家庭教會。

大陸農村家庭教會。 (照片來源/www.pcchong.net)

2.大型團隊時代(1990年代)

直到90年代,中國最著名的是5大農村家庭教會團隊:唐河(又名「中華福音團契」)、方城、利辛、穎上、溫州興起,每個團隊對外號稱有上千萬信眾,以至基督徒人數一下子突破7千萬,還有最多到達2億多的說法。李潔人認為,這些數字真的都不太可信,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數字能明確指出調查出處從何來,或調查方法如何執行。

三自教會曾做過研究,當時在三自教會聚會的會眾約有1千5百萬左右,家庭教會會眾最多約4千萬。每個團隊對外號稱上千萬人,是怎麼演變而來?

李潔人解釋,海外教會對中國教會代禱、付出和支持很多,卻也間接害了中國教會。因為中國教會開始向國外要經費與資源,甚至形成壟斷勢力,藉由進入中國開拓教會或培訓為條件,要求海外教會只能和他們個別來往,海外所有籌到的經費資源也都要進到他們手上。

90年代的教會發展,就是從農村這種弱小家庭慢慢連結起來,成為很強的團隊勢力,進入高速增長期。

3.城市化教會(2000年之後)

然而農村家庭教會團隊緊接而來面對最大的困難,是「城市化」的考驗,農民工大量從農村進入城市。今天在中國大陸社會人口中,有將近50%人口在城市,中國社科院預計20年後,將有75%的人口會集中在城市。

今日,中國大陸1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就超過600個,當大量人湧進城市,導致農村家庭教會開始荒涼。但是家庭教會並沒有跟著轉型,沒有支持進入城市的年輕人在城市裡開拓教會。另外,很多農民工進入城市後找不到工作,罪的問題開始不斷發生,姊妹們從事不正當的工作來謀生。

李潔人表示,5大農村家庭教會團隊去年在重慶開了一個會,正式宣布解散,因為城市化的衝擊,導致農村教會垮掉。期間,中華福音團契曾對外表示,已成功將農村化教會轉型為城市化200家家庭教會,事實卻不然。

幾個月前,家庭教會領袖和工商團契領袖、西方海外教會領袖在北京開會,提出一個新口號:「結合5大農村家庭教會團隊和城市工商團契」,卻缺乏異象和具體的執行策略,李潔人認為這很容易淪為「口號式基督教」。

農村化家庭教會沒落,城市化家庭教會接著興起,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如北京守望教會、錫安教會等,有上千會眾,多透過租借大型會議型場地舉辦主日。另外還有分堂式的家庭教會,如北京福音教會,每次有16至20堂,每堂約有50人,總共約有千人;城市復興教會也有16堂會,大堂會有200人,小的約有50、60人,這類型家庭教會最大的困難就是「牧養」。

過去教會發展重「培訓」 今日應重發展「健康教會模式」

教會不只要大,更需要健康發展。

教會不只要大,更需要健康發展。 (攝影/記者吳佳玲)

中國教會目前進入一個艱難的發展階段。李潔人認為,10年前中國教會最重要的是「培訓」,然而近1、2年對中國教會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發展出一個「健康教會模型」,就是甚麼樣的發展模式才是符合聖經教導,又能促進中國文化、社會、政治與宗教管理環境的發展模式。

「健康教會模型」目前在三自教會中都沒有看到,因為三自教會「大而不強」。在家庭教會中存在的問題更多,因為營運本身不透明,許多家庭教會想登記,卻被政府拒於門外;也有的是本身就不願意登記。因為不透明,家庭教會產生一連串的問題和困難,如缺乏公開透明的會計、稅務、審計、法律制度等。

因為家庭教會本身不健康,傳道人也變得不健康。曾有傳道人拿教會的資金到澳門賭博,結果全輸掉了;有些牧師薪水微薄,根本不夠養家,自己必須憑信心募薪水。還有很多家庭教會領袖多親戚或裙帶關係;而真正專業、優秀的神學生、傳道人到國外受到最好的神學訓練,最後卻無法回到自己教會。

李潔人說,上述的種種困難,都是以前沒料想到的,看似微觀的問題,卻成為中國教會今日發展上的阻攔,更突顯出發展「健康教會模型」的急迫性。

中國基督教發展面臨三大挑戰

1.政治化

這是三自教會與家教會共同存在的問題。三自教會在一個政府欽定的框架中,每位三自教會的牧師都有政府行政級別,不能跳出這個框架。

至於家庭教會,如北京守望教會站出來與政府對抗,也是另一種政治化傾向。李潔人說,宗教自由是需要的,但是否有需要把教會弟兄姊妹當作籌碼,公開與執政者對抗?

2.極端與異端化

李潔人指出,大陸所有有基督教背景的異端邪教,都是從正統基督教發展出來的,如東方閃電(全能神教會)開始都不是邪教。在大陸農村家庭教會聚會時,經常有人會忽然站起來說:「我是耶穌的某某,耶穌跟我說…。」這種人可以在中國大行其道,而且很有市場,從這些現象可以瞭解整個民族普遍的教育水平與對信仰理解程度的狀況。

3.世俗化

中國大陸近年有很好的經濟發展,上帝從中興起許多基督徒商人和工商團契,但是同時魔鬼也在當中做了很多手腳。李潔人表示,很多工商團契分不清甚麼是「Ministry(事奉)」,甚麼是「Business(商業)」,有時會把兩者混在一起,帶出不少困擾。

不過,他認為西方的世俗化和中國的世俗化本質上不太一樣。過去西方國家是長時間以宗教信仰為主導的社會,在城市或鄉鎮都會有一座建築最高的教堂,其所在位置都是社區的中心點,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建築高過教堂,表示世俗的勢力已經超過宗教的勢力,這是「西方的世俗化」。

今天在中國,情況剛好相反。中國歷史上,不是一個真正有過宗教信仰的民族,有的是民間求神拜佛的思想意識形態,沒有一個信仰上的敬畏能長時間帶領著壟斷性的社會地位,以致當中國社會面對高科技物質化的發展時,完全沒有底線,失去免疫與抵抗能力,一瀉千里,這是今日「中國的世俗化」問題。

李潔人牧師認為,「儘管中國教會發展充滿挑戰,盼望仍然很大。因為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才是最有希望的時候。」他深知,海外與台灣教會很熱心,一直為著中國大陸的教會代禱,他希望透過這些分享,讓海外及台灣教會與基督徒可以更多認識中國教會。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