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面對「不婚、不生、不養、不教」的婚姻家庭價值觀,台灣政府究竟該如何看見盲點、對症下藥?2013台灣家庭政策國際研討會暨城市論壇,聚集多位專業領域學者,已多年實務及研究經驗,對台灣在婚姻、育兒、高齡人口、工作與家庭平衡四大議題的相關政策,分享觀察並提出建議。

一、婚姻議題-強化婚姻重於強調生育

「台灣的婚姻價值沒有改變,是導致民眾對婚姻的信心和動力快速降低的原因之一。」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系教授林如萍從「傳統觀念」的角度指出,對中國人而言「婚姻從來不只是婚姻」,很多人還是受「門當戶對」、「男尊女卑」等觀念影響。

因此她認為,不應該有「女生不結婚是不負責任」的想法,或認為「年輕世代該扛起婚姻問題的責任」,若社會氛圍沒有改變、社會工作環境對女性生涯發展沒有足夠保障,那麼大多數的人仍舊會對婚姻失去信心。

政府政策不應停留在口號或是強調生育的表面層次,應「設法」讓民眾面對婚姻、生育時,有良好的支持系統,因為包括家庭觀念、工作環境、育兒制度等根本問題若沒有解決,再多的鼓勵仍無法消滅人心中的擔憂和恐懼。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台灣大約只有不到10%的人知道「家庭教育」專業,更不用說實際接受家庭教育的人。林如萍說:「家庭是祝福,卻也賦予無法選擇的限制,但教育讓人看見改變的可能!」政府應加強在青少年階段、初婚階段的家庭及婚姻教育。

二、育兒支持議題-邁向在地普及與優質化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系副教授陳若琳教授指出,國家期望年輕家庭多生育,但對家庭育兒負擔提供實質且普遍的支持作為卻相當有限,不僅國家沒有積極營造育兒友善環境,企業或社會整體也沒有重視兒童、育兒的共識。

在幼兒托育方面,台灣目前採取直接補助津貼、提供托育措施、提供居家或機構托育服務等方式,但在價格上有很大的城鄉差距,應加強服務的在地化、普及化和平價化。

實際的育兒政策建議除包括提升托育服務的軟硬體品質,如健全育兒支持照顧體系、提供育兒經濟支持、推動「幼兒托育法案」、增設公共親子空間及親職教育活動場所、落實育嬰假,以及試行非營利的「平價友善保母方案」等。

三、工作與家庭平衡議題-政策、法規以家庭為焦點

師大人發系系主任周麗端教指出,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是重要卻不受重視的家庭議題,目前在台灣也沒有任何相關政策。現代人由於壽命加長、網路科技崛起,反而模糊工作與家庭的界線,上班大多不再是朝九晚五、工作機會集中城市而且流動性大。工作和家庭在許多人觀念中,只會「衝突」,不可能「互利」。

目前台灣法律中,並沒有專屬家庭與工作平衡的相關立法,而是有些規章條文散見於勞工基準法、性別工作平等法、幼兒教育與照顧法等法案中。反觀冰島、新加坡等國家,不僅設有親職假、為家庭生活設立的無薪假,還在企業友善家庭評選,鼓勵企業設計重視家庭價值的學習活動,幫助勞工再思親子與夫妻關係等。

周麗端指出,家庭狀況和工作表現無可避免的會互相影響,但若好好學習處理家庭事務,其實可以為工作加分,但全國從上到下要先改變思維。

四、高齡議題-加強生活照護及政策配套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系副教授鄭淑子博士指出,現代社會需要更具包容性、可及性的環境,讓老人家出門安全。對老年族群來說,最缺乏的其實不是醫療照護,而是生活起居照護,但老人長照法目前還需要更完整的配套。

台灣自2008年開始實施的長期照顧十年計畫中,居家服務使用最多,但也因為人力不足,社工必須身兼多職,因此應更重視「生活家庭教育專業人員(Life-support Advisor)」的設立,加強證照制度與專業訓練。

回歸生活照護層面,老人族群其實需要預防勝於治療,平日就從肌力訓練、吞嚥訓練、失智症預防、尿失禁預防等方面加強照護,並在各地普遍設立相關機構提供交通服務、照護喘息服務等,讓老人照護體系更加建全。

這些服務的設立應朝向「在地化」發展,讓老年人所需的供應在社區中普遍化。由於老人服務相關的職務太少,分工不夠精細專業,因此長照保險、相關法案的設立應該要更明確。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