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福音,本是神的大能。教會的設立,始於「宣教」。在宣教的旅途上,「教會」怎能缺席其中?

為翻轉教會宣教的思維,細胞小組教會宣教網絡(CCMN)、香港牧鄰教會牧師王利民,提出「宣教」不應再多由「機構」承接,「教會」應極力回應大使命呼召。「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秘書長彭書睿,則在「跨文化宣教調查分析報告」中,指出全台從事「海外跨文化宣教」的教會「僅有7%」,期勉應有更多教會站出來投入宣教。

第5屆國是論壇第二天(20日),除了提出2020三大目標,重頭戲更聚焦在大使命的「跨文化宣教」上。

神在最混亂的世界做新事! 「教會」應勇於承接「宣教」事工

全世界近70億的人口中,有22億基督徒,福音已臨到28億人當中,但還有17億人未接觸福音;其中大多數為伊斯蘭國家。細胞小組教會宣教網絡(CCMN)目前在亞洲、非洲的穆斯林國家,擁有13個宣教工場,王利民牧師以「教會」發展宣教事工的角色,分享宣教工場的概況與核心價值。

宣教和教會不可分割。細胞小組教會宣教網絡(CCMN)、香港牧鄰教會牧師王利民20日在國是論壇中,翻轉台灣教會的宣教思維。

宣教和教會不可分割。細胞小組教會宣教網絡(CCMN)、香港牧鄰教會牧師王利民20日在國是論壇中,翻轉台灣教會的宣教思維。 (攝影/記者蔡宜倩)

在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的途中,眾教會要用愛贏回穆斯林。在中東國家,基督徒人口比例雖不到約1%,但近年成長相當快速,甚至有增長近20%。伊拉克現在面臨伊斯蘭國威脅甚劇,許多基督徒紛紛四散,全國18省中,有13省無基督徒;突尼西亞1,000萬人口中,僅有200個基督徒。

值得感謝的是,災難和混亂使人心歸向神。王利民見證,黎巴嫩教堂現在擠滿人,但進去的不是基督徒,而是尋找真神的穆斯林。現今,每15秒就有一位穆斯林信耶穌,因為「關心他(們)的人就是奉耶穌名的人!」在這些紛亂的國家中,仍有華人、宣教士進到當中,「你看見哪裡最混亂,你就要衝進去!因為那裡就是神在做事情的地方!」

他提出許多翻轉眾教會從事宣教的思維:

1. 一間教會獨自很難做到宣教,但一齊我們可以!
2. 宣教士是教會差的,所以教會要承擔宣教士的關懷。
3. 教會是最適合照顧宣教士者:因為認識宣教士、有關係,了解其掙扎。
4. 要做到宣教就必須做好教會的教練網絡、門徒訓練和家庭,從家庭開始培養出好品格的門徒。

2014跨文化宣教調查報告:教會須重新認識「宣教」

馬禮遜來華已超過200年,但事實上,台灣眾教會離「宣教航空母艦」還有很長一段路。

台灣離「宣教航空母艦」,還有很長一段路。「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秘書長彭書睿,指出「7成以上教會」未以任何形式宣教,更遑論參與狹義的「海外跨文化宣教」。

台灣離「宣教航空母艦」,還有很長一段路。「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秘書長彭書睿,指出「7成以上教會」未以任何形式宣教,更遑論參與狹義的「海外跨文化宣教」。 (攝影/記者蔡宜倩)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中華21世紀智庫協會」和「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於去年5月15日至9月30日間,進行「跨文化宣教調查分析報告」。約50名志工依「華人教會名錄」,針對全台3,918間教會,進行「宣教普查」電訪。該訪查回收全台1,889間教會資料(成功電訪1,762間教會、另外127間教會為召會自行統計),了解眾教會從事「跨文化宣教」的類型、投入方式、其教會類型與各地從事情況。

首先,彭書睿先簡介「跨文化宣教」的定義與類型:

● M1同地同語言同文化:如教會在本地植堂、傳福音,不屬「宣教」。
● M2本地異文化:如板橋教會至中和設立外勞福音中心。
● M3異國同文化:如板橋教會至洛杉磯設立華語教會。
● M4異國近文化:如板橋教會支持東京的大陸學生中心。
● M5異國異文化:如板橋教會認領巴基斯坦Sindhi族。

跨文化宣教=M2/M4/M5 海外跨文化宣教=M4/M5

其中,跨文化宣教始於「M2本地異文化」類型;自「M3異國同文化」開始,才邁入「地理上的跨界」。而M4、M5的異國近文化與異文化,才是屬於「海外跨文化宣教」類型,M5即為最重要、也是眾教會關乎的「未得之民」宣教類型。

在成功訪問的1,889間教會中,有534間教會從事「跨文化宣教」(M2/M4/M5),佔28%,意即仍有7成以上教會未參與宣教。若是將534間教會的數據放在全台3,918間教會中,僅佔了14%;而真正進行狹義的「海外跨文化宣教」(M4/M5),只有263間教會,佔全台7%。

成功訪問的1,889間教會裡,有參與宣教的部分教會中,其宣教類型分佈如圖表一:

圖表一:參與各類型宣教的全台教會數。(資料來源:2014跨文化宣教調查分析報告。點圖可放大。)

圖表一:參與各類型宣教的全台教會數。(資料來源:2014跨文化宣教調查分析報告。點圖可放大。) (製表/記者蔡宜倩)

1,889間教會裡,有參與宣教的部分教會中,在跨文化短宣隊、奉獻支持、宣教年會和專職同工等,宣教投入方式比例,如圖表二:

圖表二:全台教會投入宣教方式比例。(資料來源:2014跨文化宣教調查分析報告。點圖可放大。)

圖表二:全台教會投入宣教方式比例。(資料來源:2014跨文化宣教調查分析報告。點圖可放大。) (製表/記者蔡宜倩)

有趣的是,若以有無參與「跨文化宣教」教會的平均年齡來看(如圖表三),當中落差不大,因此,「跨文化宣教」無關乎教會設立時間長短、資源多寡。

圖表三:有無參與宣教的教會年齡層。(資料來源:2014跨文化宣教調查分析報告。點圖可放大。)

圖表三:有無參與宣教的教會年齡層。(資料來源:2014跨文化宣教調查分析報告。點圖可放大。) (製表/記者蔡宜倩)

各地區投入宣教的教會,佔全台電訪成功的各區教會比例,也是相差無幾(如圖表四);因此,全台參與宣教的情形,似無城鄉差距。

圖表四:台灣各地教會參與跨文化宣教比例。(資料來源:2014跨文化宣教調查分析報告。點圖可放大。)

圖表四:台灣各地教會參與跨文化宣教比例。(資料來源:2014跨文化宣教調查分析報告。點圖可放大。) (製表/記者蔡宜倩)

【跨文化宣教調查分析報告】調查結果

1. 對「跨文化宣教的定義」,台灣教會普遍仍感陌生。
2. 「7成以上教會」未以任何形式宣教,更遑論參與「大使命宣教」(指:M5異國異文化的福音未得之民)。
3. 參與宣教,和教會所在「地區」、教會設立「時間」長短無關。
4. 教會增長,和「參與跨文化宣教」程度關係為「正相關」。
5. 「中小型教會」仍有很大發展潛力「開始」跨文化宣教;「大型教會」參與跨文化宣教可以更「多元」。
6. 參與跨文化宣教,多數教會僅「差派短宣隊」,反應出2012年宣教士調查報告後,台灣教會仍缺乏差派「長期宣教士」的動力。

【跨文化宣教調查分析報告】調查建議

1. 跨文化宣教最重要的第一步:不是語言或財力,而是「態度」!
2. 每一間教會都有推展「宣教通識教育」的能力。
3. 沒有「禱告」無法抵達的地方,從上帝的眼光關懷世界!

「宣教這個詞,可能是被偷了。當我們什麼都在說是宣教時,就沒有真正的宣教。」─巴柝聲牧師(Rev. Ross Paterson)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