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灣‧以色列教育與創新論壇」昨日下午,於金融研訓院繼續討論創新主題。由左至右為工研院創業育成中心業務總監徐竹先、智合生醫總經理汪嘉林、台灣大學副研發長胡文聰、前英特爾全球廠務計畫專案資深經理張仲民、葛洛斯投顧董事長林榮恩。

「台灣‧以色列教育與創新論壇」昨日下午,於金融研訓院繼續討論創新主題。由左至右為工研院創業育成中心業務總監徐竹先、智合生醫總經理汪嘉林、台灣大學副研發長胡文聰、前英特爾全球廠務計畫專案資深經理張仲民、葛洛斯投顧董事長林榮恩。 (攝影/記者林純如)

根據2011年的數據,以色列的新創企業有3,850間,在總人口僅有800萬的國家來說,新創企業密度相當高。迄今,以色列儼然成為創新之國。昨日(31日)下午,「台灣‧以色列教育與創新論壇」,聚集台以產官學界人物,就兩國新創的環境、觀念、制度進行討論,激發雙方「創新」新視野。

以色列:政府扶植「新創」,締造佳績

以色列駐台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韓得榮(Doron Hemo),分享以色列政府扶植新創團隊的成功經驗。

以色列駐台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韓得榮(Doron Hemo),分享以色列政府扶植新創團隊的成功經驗。 (攝影/記者林純如)

創新、創業、教育,對以色列而言,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是投入經費,培育人才,而創新產業,便是投入人才技術,創造利潤。

在新創事業的發展歷程,以國政府扮演重要角色。以色列駐台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韓得榮(Doron Hemo),分享以色列成為創新之國的秘訣時提到,公部門會在新創公司成立的前2年,給予資金援助,並提供辦公空間、教育培訓、法律扶助等。若企業營運後有盈餘,再把資金還給政府。審視往例,有高達三分之二的新創公司存活。

葛洛斯投顧董事長林榮恩舉例,以色列政府與民間育成中心合作,當育成中心決定出資100元取得某間公司5成股權,經由公部門評估,認為這是值得投資的技術或企業,就會提供育成中心85元的資金。若最終並未成功,政府提供的資金也無須歸還。

以色列:看顧高風險技術 彌補私人市場不足

(攝影/記者林純如)

以色列公部門提供的資金,尤其看重未成熟的技術產業。因為剛起步的技術,最後成功的比例相當低,高風險導致民間投資意願低落,公部門出手,能幫助大膽創新的團隊不再落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至於「安全」、可以迅速上市的技術,容易透過私有市場募資,因此公部門不會介入。

此外,以色列企業沒有疊床架屋的層級制度,很快就能找到企業內部決策者。而以色列公部門提供資金,就是克服人性想要「賺快錢」的特點。

台灣:投資者「賺快錢」心理 想募資,人脈是關鍵

葛洛斯投顧董事長林榮恩,以投顧者及創業家的角度,分享台、以的新創企業經驗。

葛洛斯投顧董事長林榮恩,以投顧者及創業家的角度,分享台、以的新創企業經驗。 (攝影/記者林純如)

林榮恩分享,在台灣為新創募資首要面臨的壓力,就是投資者總會問「多快可以產生多少利潤?」多數投資者只對發展成熟,準備IPO(首次公開募股)的企業有興趣。

台灣創業家除了面臨「賺快錢」的人性,還要有好的人脈背景,才有機會讓創新技術被看見。如果要讓新產品被世界看見,通常要透過大企業的保護傘,帶入新產品,但沒沒無名的創業家,若要在層層企業制度裡找尋關鍵的決策者,可能需花費相當的時間。

台灣:「成王敗寇」深植人心 公部門補助繁瑣

台灣大學副研發長胡文聰,以自身在校園所見的創新經驗,分享台灣在創新面對的挑戰。

台灣大學副研發長胡文聰,以自身在校園所見的創新經驗,分享台灣在創新面對的挑戰。 (攝影/記者林純如)

「成王敗寇」這個觀念深植台灣人心,「失敗」不值得被鼓勵。在創新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正如台灣大學副研發長胡文聰所言,「若你要去做些驚天動地的創新,一定有很高的風險。」倘若負責任的認真經營,最後還是失敗,社會卻不允許這樣的結果,創意終究被壓抑。

事實上,對於新創計畫經費的審核,台灣的校園或公部門,都有相當繁瑣的制度。若計畫的某個環節失敗,很可能失去後續的經費補助。

台灣新創團隊國際發光 學習動力、不怕失敗才能激發創意

但,胡文聰也提到,在相對限制的環境中,台灣大學育成中心帶領的創業團隊近年持續發展,台大學生「FLUX」團隊自製3D印表機,透過Kickstarter平台募集1.65億美金,成果耀眼。

台灣學生不差,但需要被鼓勵,才能激發創意,胡文聰認為「學習有動力,失敗可以站起來,距離這些還有一段路要走。」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