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1816年成立於紐約的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1960年代總部搬遷至百老匯大道1865號,因為財務需求,這棟12層樓高的建物,以3億美金出售給地產公司,預計今年6月徹出紐約,轉入車程2小時外的費城。歷史悠久的美國聖經公會,離開東岸最繁榮的城市,代表福音機構財務銳減,同時象徵基督信仰的衰退。

美國聖經公會曾是最早提供聖經給飯店的機構,也是在南北戰爭期間,首度發放聖經給軍人的機構。1818年,第一次翻譯的聖經,是為著原住民德拉瓦族人,對美國以至於全球聖經翻譯事工而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物價高以致同工難以負擔生活費 經年虧損

位於百老匯大道的美國聖經公會總部,原座落在昂貴的黃金地段,如今因財務困境,不得不退出紐約。

位於百老匯大道的美國聖經公會總部,原座落在昂貴的黃金地段,如今因財務困境,不得不退出紐約。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美國聖經公會總部與著名的中央公園,僅有一條街區之隔,大樓內還有其他基督教機構及聖經藝術博物館等,紐約高居不下的物價,對非營利機構而言,負擔很重。

2013年,前執行長道格(Doug Birdsall)就任時就表示,自從2002年起,該會累積2.5億美金的超支預算,為了符合紐約市的建築法規,還得再撥款2千萬改建。不希望遷出紐約的他說,「很多機構為了降低花費,離開主要的大城市,前往其他地區,反而衝擊到事工,造成損失。」道格一度提出計畫,打算將總部搬到30樓高的建物,結合飯店、主辦活動等其他機構,卻被董事會駁回。

羅伊(Roy Peterson)於2014年1月接棒執行長職務後,3月便宣布,由於長期的財務困境,可能出售黃金地段的總部大樓,但隨後董事長彼得(Pieter Dearolf)表示,美國聖經公會將永存於發源地紐約。

「心痛的抉擇」 徹出紐約轉進費城

最後仍是作出「心痛的抉擇」,決定出售大樓。海內外25家公司出價,由不動產投資信託企業「艾芙隆海灣社區公司」(AvalonBay Communities Inc.)買下。考量策略合作機會、可負擔和可居住性,美國聖經公會新家選在費城市區,距離獨立廣場(Independence Mall)僅有幾條街區,展開公會第三個世紀的歷史。

該會預計今年夏天結束前會完成總部的遷移,趕上9月教宗方濟各造訪費城;新家除了辦公之外,也規畫未來在1樓設立聖經探索中心(Bible Discovery Center)、聖經貯藏所 ( Scriptures Depository)及學術工作圖書館。 巧的是,該會的共同創辦人及第一任主席埃利亞斯(Elias Boudinot),就是出身費城。費城市長麥可(Michael Nutter)也歡迎美國聖經公會搬新家,表示這對費城來說相當光榮。

信仰團體退居指標城市 如歐洲數千教堂凋零

位在英國布里斯托的聖保羅教堂,1790年代建造,現已改為知名馬戲團訓練學校。

位在英國布里斯托的聖保羅教堂,1790年代建造,現已改為知名馬戲團訓練學校。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近10年有愈多信仰團體,出售上個世紀累積的資產,首先是會議中心和營地的減少,再來是黃金地段的教會建築、設備規模縮減,反映出美國社會的世俗化和宗派陷入財務困境。

美國信仰光景,與曾經輸出大量宣教士的西歐國家相似。西歐擁有歷史悠久的數千座基督教堂,卻難以抵擋世俗化潮流,信眾流失,使空蕩蕩的教堂面臨關門、廢棄或拍賣。

英國國教會每年關閉20間教會、丹麥200間教會幾乎關閉,而10年來德國的天主教堂也有515間關閉。更困難的是荷蘭教會,10年內預計有3分之2的天主教堂關閉、4年內預計有700間基督教會關閉。

坪數小的教堂,被出售作為一般民宅使用,有的則被改裝成各式各樣的營業場所,如書店、超市、花坊、健身房,甚至是馬戲團訓練所、主題酒吧…;有些古蹟教堂,因為社區民眾反對改為商用,但缺乏高額的整修費用,也只好閒置。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