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015門徒訓練領袖研習會」由道聲出版社和衛理公會主辦,邀請以「門徒訓練」著稱的韓國「愛的教會」牧者團隊來台分享。

「2015門徒訓練領袖研習會」由道聲出版社衛理公會主辦,邀請以「門徒訓練」著稱的韓國「愛的教會」牧者團隊來台分享。 (攝影/記者林胤斈)

一提到「青少年時期」,就讓人聯想到諸如:邊緣人、心理斷乳、狂颳期、第二叛逆期…等定義,「幾乎沒有一個是正面的。」韓國「愛的教會」主日學教育事工負責人金耕德牧師笑稱。

但這些都是成長階段普遍的特質,只是當「不再成長」的大人不了解孩子處於哪一階段時,便不容易在服事現場隨機應變。

「所有兒童主日學老師、青少年輔導和牧師都必須了解『發展理論』,才能理解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變化的孩子!」

從四大發展理論了解孩子

許多理論,或許我們早已耳熟能詳,如:為何從小有良好的教育如此重要?因為,過去的經驗會影響個性的形成,進而影響未來的發展與行為,這是佛洛伊德(Freud)的「性心理發展理論」。

艾瑞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也發現,不同年齡層會受不同的對象影響,如:兒童常會將「老師說…」掛在嘴邊,但對青少年而言,「同儕」的影響力甚於一切。

皮亞傑(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則歸納出,不同年齡的孩子,其接受資訊的程度也不同。例如,11歲以上的孩子開始有「抽象思考」的能力,因此會懷疑、甚至反抗師長的權柄,這正是「青春期」的最大特徵。

柯爾柏洛(Kohlberg)發現,一個人的道德,與國家或文化無關,而是隨著「年齡」有固定的發展順序,因此發表了「道德發展理論」。

其實,這些理論可以成為教會和父母牧養孩子的輔助工具,衛理公會牧師James M Fowler引以上四理論為根基,歸納出「信仰發展階段」。

台上分享得精彩,台下的輔導們也忙著筆記和拍下PPT,極為認真。

台上分享得精彩,台下的輔導們也忙著筆記和拍下PPT,極為認真。 (攝影/記者林胤斈)

何時適合講床邊故事?

「信仰發展階段」分成三時期:1)嬰幼兒、2)兒童、3)青少年。

「嬰幼兒是透過『感覺』來認識世界。」金耕德舉例,父母可一邊讓孩子觸摸柔軟的棉被,一邊說:「天父的愛就是這麼溫柔!」值得一提的是,這時期的孩子因「注意力和思考能力」有限,反倒不易理解「故事」。

而年齡稍大一些的兒童,就相當愛聽故事,不僅對此著迷,甚至是「完全相信」。 有次,一個考試這樣問:請列出解決乾旱的方法,竟有教會孩子寫下─「禱告」,為什麼他這樣回答呢?「因為聽見以利亞為乾旱禱告,天就降下甘霖的聖經故事。」可見,孩子是多麼單純、有信心!父母務必把握此階段,多多和孩子分享《聖經》。

學校沒教的事,教會要負起責任!

當孩子邁入青少年,就常會思考「哲學性」或「宗教性」的問題,如:我是誰?世界是如何被創造的?只是常礙於學校課業過於繁重,以致沒有空閒思索答案,但這對信仰而言卻至關重要。

「這些學校無法解答的問題,教會要負起責任!」

舉例來說,金耕德常問學生:「為什麼要念書?」許多人會回答:「為了榮耀神。」乍聽之下好像沒什麼不對,但仔細一想,只有好成績的學生才能榮耀神嗎?想必答案是否定的,而這卻是許多原本熱心服事的孩子,升上高三後,消失在教會的普遍理由。

「應該是要教導孩子,因為神在每個人身上都放下不同使命,為了尋找這個獨一無二的計畫,我們需要認真念書。」唯有幫助孩子在青少年時期「自我認定」,生命的根基才不易動搖。

金耕德強調,認識這些發展理論和階段,有助於掌握孩子不同時期的特徵和變化, 這些是很好的輔助工具,但也別忘了,真正能改變孩子的,是聖靈的工作和能力。

父母和輔導最需要學習的一件事,就是以「神的話」來教育、牧養孩子,然後「耐心等候」聖靈帶來的生命改變。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