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小老百姓神學》教導每個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成為神學家。

《小老百姓神學》教導每個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成為神學家。 (圖片來源/校園書房出版社)

臉書、一碗半筋半肉牛肉麵、女神卡卡…。你是否想過,這些「小老百姓」熟知的平凡事物,也和神學息息相關?就如同耶穌曾用唾手可得的生活事物譬喻神國智慧,在《小老百姓神學-在21世紀真實世界跟隨耶穌》書中,你也可以學習全新的屬靈眼光,讓博大精深的神學,落實在現代生活中。

精深神學vs.踏實小老百姓

「神學是為了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忠實的敬拜神。」書中指出,在現代複雜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神學」,若沒有進一步思考許多現代新事物、社會現象與真理的關聯,可能活出與聖經教導不符的神學。

作者毛樂祈將基督徒比喻為身處「魔獸世界」的「特工」,試圖在周遭置入天國價值。然而,過程中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決心,還得面對世界與天國兩極之間帶來的「張力」,因此他鼓勵每個人透過聖經對世界的詮釋,「看懂」身處的世界,才能忠實活出基督徒生命,帶來影響力。

毛樂祈指出,近年教會界鼓勵基督徒裝備自己、走入世界、帶出「轉化」,但許多基督徒容易用簡單的二分法來回應、分辨世界的好壞,卻沒有發現核心問題,不知不覺就被世界同化。

基督教信仰本身有豐富的內涵,例如上帝既是慈愛的神,又是公義的神;是獨一真神,又是三位一體,很多時候若只用二分法來理解信仰,很容易妄下定論,排除掉這些「張力」,因而失去信仰的全貌。

面對現代多元議題 基督徒如何拿掉有色眼鏡?

在書籍最後幾個章節,作者以臉書的使用、現代科技、消費文化、家庭教養、流行文化等為題,探討如何以適切的神學觀點看待種種社會現象。

在〈發光二極體內的臉書世界〉篇章中,許多字句單刀直入切中使用臉書的盲點。「它(臉書)是自己宣稱的『社交工具』而已嗎?有沒有可能,臉書其實是每個人自己的『粉絲專頁』?」這些問題引導讀者思考臉書在單純的社交功能之外,是否也擴大個人主義的意識形態。

作者強調,凸顯個人並非罪惡,但臉書的特性卻容易讓人沉溺在吸收瑣碎,甚至無意義的資訊。面對新科技帶來的人際與心理議題,基督徒不應只有譴責或逃避,而是積極帶來改變,例如降低過度使用臉書的頻率,進而思考我們是否追求眾多激情的『讚』,還是上帝默默稱許的一個『讚』?

同樣探討科技使用議題的〈賈伯斯的十誡〉章節裡,則點出科技逐漸成為「新宗教」的現象,讓人過度關注如何改善效率,卻不知不覺把「人生為何而活」的思考拋諸腦後。因此,文中除提醒教會站在信仰與科技的交會處,應該更忠於上帝原本的設計,最後也提出使用科技的建議供基督徒參考。

面對各種多元議題,作者以細膩、鞭辟入裡的分析,讓神學思考不再侷限於「好壞對錯」之分,而以聖經宏大的敘事觀看世界。

在世界卻不屬世界 活出散發香氣的「美學人生」

作者毛樂祈畢業自加拿大維真學院基督教研究所,在翻譯書籍出版為大宗的出版業,屬於少數基督教界新生代作家。出生於基督教家庭的他,由於在上海工作遇挫折,因緣際會進入神學院,踏上信仰的反思旅程。在維真神學院忠於真理,卻又跳脫框架的學風薰陶下,他認識了信仰真實、美好的一面,並立定志向,要將這段時間所學,與其他基督徒分享。

他表示,《小老百姓神學》是強調基督徒所面對的張力:一個是世界,一個是神國;一個是全球化觀點,一個是聖經觀點,不管是身分、人生目的、價值觀、品格、習慣都可能在兩者之間拉扯,若不被聖經的敘事塑造,就被另一種屬世界的觀點形塑。

很多時候,世界和上帝的目標很像,但本質卻大不相同,若能學習兩個不同的語法,活出「在這世界卻不屬於它」的張力,就能活出真實而美好的見證。更重要的是,基督徒的信仰生活超越「周日限定」模式,而是如同書中所說,全年無休活出真實、完整、和諧、綻放馨香之氣的「美學人生」!

【內容試讀】

(圖片來源/校園書房出版社)

(圖片來源/校園書房出版社)

(圖片來源/校園書房出版社)

(圖片來源/校園書房出版社)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