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如果因為「犯罪」,而遭社會視為最底層的人們,他們的生命該如何解套?

「每個人都有瞧不起的對象,但我們沒有,因為我們正是最底層、被瞧不起的人。沒有一位媽媽會對女兒說:『女兒,我希望妳將來成為最棒的妓女!』」一位保加利亞籍的妓女,在一場妓女事工聯合聚會前,用很破的英文,這麼告訴知名基督徒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當下時間頓時凝結。

知名基督徒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分享,社會中最底層的人,常是最能「領受恩典」的人。

知名基督徒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分享,社會中最底層的人,常是最能「領受恩典」的人。 (照片提供/校園書房出版社)

身為記者的他,花了3小時,一對一傾聽40名不同國家妓女生命中充滿羞恥、踐踏與暴力的故事。他告訴全場所有妓女,「你們知道,耶穌曾談論過你們嗎?耶穌說過,娼妓和稅吏,比虔誠人先進入神的國。」

《約翰福音》記載,空有敬虔外貌的「法利賽人」,抓住正行淫的婦人,討論要用石頭打死她。楊腓力說明,在這群法利賽人眼裡,把人們分為「好人」與「壞人」,即為法利賽人和妓女。但在耶穌眼中,妓女等社會底層者是「需要恩典」的人,而法利賽人則是一群「否認恩典」的人。

恩典,是一份免費的禮物,是你絕對無法「贏取」的。領受恩典,只需要把手張開。

需要小心的是,我們也常落入「自以為義」的罪中,也就是陷入一種「我比別人好」的「優越感」裡。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要走進「最虔誠的人」(宗教人士)之中;正如他來,不是找尋「義人」,乃是尋找「罪人」。

保羅在《羅馬書》中將人們分為3類:1)壞人、2)比較好的人、3)虔誠的人。

壞人,都是罪人。比較好的人,常常自以為「義」。虔誠的人,常是宗教人士。後兩者,有時會不小心議論他人,但其實也沒有比別人好。例如,社會傳出「殺人」事件時,我們是否曾說過「生氣」的話?雖未曾犯過「性關係」的罪,但是否曾動念過?

楊腓力提到,美國基督徒同樣關注「墮胎」和「同性戀」的罪,卻無意間產生「道德優越感」,把這些人歸為「壞人」。我們同樣也犯了:「不相信上帝在罪人身上,有美好旨意」的罪。

「比較好」和「虔誠」的人,總試圖想辦法脫離「罪」。《羅馬書》提到,從頭到腳都充滿汙穢的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因為行律法,在神面前稱義。如同生病時,就該找醫生。而耶穌,就是最好的「醫生」。但前提是,除非我們知道自己病得有多嚴重,否則不會想要找尋治癒的良方。

「壞人」,因經歷最底層的生命處境,才懂得「喊救命」,總最能「領受恩典」。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