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近年來,台灣的食品安全問題一件一件如未爆彈逐步引爆,2011年塑化劑事件重創台灣飲品市場;今年5月毒澱粉問題,衝擊台灣美食小吃;沒想到僅僅相隔幾個月,連家庭民生食用油,也因著添加棉籽油問題而浮出檯面,昔日台灣美食不再得到保證,卻因著食安問題被貼上危險標籤。

      如今人人談油色變,人民要問的,不是甚麼不能吃,而是有甚麼可以吃?

在檢測單位的追根究柢之下,查證添加物的背後,始終都是一個「貪」字,企業試圖用低成本替代物,為自己賺取更大的商業利潤,即使是40年的老店或國際知名企業,隨著全球布局、行銷各地策略,展開不當的利益追求之路,最後走上商譽虧損一途。

《聖經》提摩太前書6章9節提到:「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面對社會的輿論、民眾對企業的信心瓦解,上了食安危機排行榜上的企業,必是有許多愁苦與壓力,商譽恢復之路就看企業如何真心與用心的挽回。

早期的台灣民風真誠純樸,人民吃苦耐勞、努力踏實的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也因此創造出台灣故事與品牌,如今MIT的形象卻也毀在這些創造品牌的台灣企業手上。

大統油品連環爆,連帶其他油品廠商也進行檢驗。送審能檢驗油品的成分,卻也能測出企業良心,不僅將「黑心」與「良心」一分為二,檢驗合格的油品企業,有接不完的訂單,所謂「真金不怕火煉」,好的商道為他們贏得更好的利潤與企業價值。

《聖經》提到,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正直善良是神賜給台灣人最好的禮物,但昔日台灣美善的民風,如今何在?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