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ews-details
2019年4月12日至13日,建道神學院舉辦一連兩天的「塑造香港教會前景會議」,帶來九場共二十七位講員的精彩分享,其中一場講到「基督徒生命與靈性發展」,由三位講員探討現今信徒在靈修生活所出現的問題。(攝影/記者鄧敏如)

每個基督徒的靈修方式都不一樣,這也反映出個人的屬靈氣質,平常是怎樣與神相交。四月中,建道神學院在宣道會北角堂舉辦「塑造香港教會前景會議」,透過三位講員與參與者的互動一共同探討「基督徒生命與靈性發展」,讓各人重新建立與主有一個親密關係。

經歷上帝的同在,從認識自己的靈程著手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譚子舜牧師。(攝影/記者鄧敏如)

 

譚子舜牧師根據蓋瑞.湯瑪斯(Gary Thomas)的研究指出了九種的神聖的路徑(Sacred Pathway),分析人跟與上帝親近的途徑,九種屬靈氣質如下

 

1. 崇尚自然者 (Naturalists):走到大自然親近神,透過欣賞神所造之物來領悟屬靈真理。

 

2. 感觀探索者 (Sensates) :藉著可見、可聽、可聞、可摸各種感官來瞻仰神的榮美。

 

3. 忠於傳統者 (Traditionalists): 重視先輩留下的符號、儀式、節期等,過有紀律的信仰生活。

 

4. 苦行修道者 (Ascetics) :廢棄所有宗教儀節與世俗享樂,單以獨處、簡樸生活來尋求上帝。

 

5. 社會行動者 (Activists):在社會以具體行動追求公義,就是一個向神的敬拜。

 

6. 關愛他人者 (Caregivers):透過服事人來服事神,並在過程中看見神。

 

7. 熱衷歡慶者 (Enthusiasts):擁抱信仰的奧秘性,常以熱情表達歡喜神的臨在。

 

8. 默觀朝聖者 (Contemplatives):視神為自己的愛人,常渴望可凝視和尊敬祂,以親近祂為滿足感。

 

9. 思想理智者 (Intellectuals) :大腦的思考先於心的感動;喜歡鑽研的他們是以概念來建構信仰。

 

譚子舜牧師提醒,我們與弟兄姊妹相處時會看到各自的「神聖路徑」,這時我們在態度上要學習接納別人的不一樣,要承認與神相交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種方式而已,所以就不要批評與自己不同的人。

中國神學研究院實踐科助理教授潘怡蓉博士(攝影/記者鄧敏如)

 

潘怡蓉博士補充,神有豐富的性情,祂創造我們也有各種不同的個性,「理性分析力強的人愛查經,行公義的人愛在街頭上向公眾表達意見。」她更觀察到現今信徒在靈命培育上傾向自我實踐、提升靈命的方法,而讀經禱告、恆常聚會及敬拜、找時間整理生命等等的,似乎往往都給忘記了。「其實我們要知道自己是誰,神給自己有什麼特質,細察萬事萬物裡遇見基督,再者是擁有愛人愛神、開放的生命及謙卑的態度,」她表示這些比起要跟一些靈修步驟更為重要。

 

靈命塑造時著重「個人的救主」,但不能遺忘「重返群體性靈修的必要」

譚子舜牧師提到,靈命塑造往往側重個人化,因而忽略在群體內建立靈命,這也是現今教會信徒的問題。他說,這種把福音信息個人化的做法,取而代之會是信仰群體對人的靈命培育的重要性遭瓦解。他指出,在邀請人信主時常這麼說,「你是否願意接受耶穌成為個人的救主」,耶穌固然是個人救主,但絕不是「私人的救主」,這樣下去「個人化的表現」便一觸即發。譚子舜牧師舉例說,這些信徒很容易在教會裡感到很難與人相處,就離開去找另一間教會。

 

潘怡蓉博士強調,靈命培育要建立在信仰群體中,任何側重個人化、內心化和抽離化的靈命培育都是不能助長。「我們的存在是在關係裡的,一定是群體性和關係性,在強調內心的省察和生命的重整時,也要平衡在群體關係裡面處理自己的靈命,不然就有試探的驕傲和『離世』。」因此,潘怡蓉博士很關注「尋找屬靈夥伴」,覺得要找回靈程經歷的分享,「職場事奉、婚姻家庭、親子關係等等都要一起參與。」

當日出席的參與者坐滿整個禮堂。(攝影/記者鄧敏如)

 

精選要聞》

若上帝無所不能 為何不毀滅撒但?

普世宣教代禱:斯里蘭卡宗教現況、0421連環恐攻事件情勢

【泉源之聲專欄】如何跟家中長輩傳福音?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詩篇73:26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