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018青年領袖特會,葛兆昕牧師分享信息:信心的四個課題。(攝影/記者李子偉)

2018年青年領袖特會再度在南台灣高雄展開,10月5日晚上第一場由屏東和平長老教會葛兆昕牧師分享信息:「信心的四個課題」。

葛兆昕說:「信心不需要用力,不需要很大聲,不需要呼喊。」撒母耳記上17章49節:「大衛用手從囊中掏出一塊石子來,用機弦甩去,打中非利士人的額,石子進入額內,他就仆倒,面伏於地。」這裡沒有講到大衛呼喊,呼喊代表很有信心嗎?聖經沒有講到大衛有任何聲響,沒有提到大衛怎樣強勢,但是他非常有信心。

 

信心是勝過自身的軟弱

葛兆昕把「信心」的信息焦點放在患血漏12年的婦女身上,這位婦女的的信心是經過耶穌認證的。從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婦女身上,葛兆昕表示我們可以看到信心的四個課題,第一個就是:信心是勝過自身的軟弱。

 

信心不是沒有軟弱,有軟弱,但要勝過軟弱。當人們軟弱的時候,不被自己的軟弱來限制,不讓自己的不信所攔阻。

 

這個婦女,聖經上說她患了血漏症12年,在醫生的手裡花盡了他一切養生的,並沒有一個人能治好她,12年了,錢花光光。然而這個婦女沒有放大自身的軟弱,她確實知道她有軟弱,她確實知道她有疾病,她有需要。所以她才想到要來到耶穌面前尋求醫治。

 

有時候有些錯誤的信心觀,認為人不能承認自己有軟弱,人不可以描述自己的疾病,人不可以述說自己的困難,並說這個叫做負面的宣告。事實上當我們否定現況的時候,其實是等於我們不相信神能處理現況。

 

一個人願意承認他的缺乏,承認他的不足,承認他的軟弱,但沒有被軟弱來限制,他沒有放大現況,導致對神不信,選擇相信耶穌基督,在這個婦女身上可以看到信心是勝過自身的軟弱。

 

信心是無畏周遭的環境

回到那個婦人的處境,她患了血漏症12年,根據當時的猶太律法認為婦女在生理期的時候,是不潔淨的,不可以去到會堂,不可以觸摸人。一般人生理期,三到四天,但這個婦女12年來被拒絕進入會堂,四周人是拒絕與她接觸的。

 

一般人如果是這樣的處境,可能會想算了,當時這麼多人擁擠著耶穌,要到耶穌身旁,她摸到誰,誰就不潔淨,她也有可能會被認出來,這麼多人在耶穌身旁 ,她要怎麼擠進去。但是這個婦女沒有大吼大叫,叫眾人讓開,她也沒有讓任何不利的人事物來攔阻她。在這婦女身上我們看到:信心不需要大聲嚷嚷讓別人看見,信心是無畏周遭的環境。

 

信心是帶到耶穌面前

當人們講相信耶穌的時候,其實「相信」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涵義,第一個叫「 I Believe In」:相信耶穌所說的是真的,相信耶穌所做的是真的。另外一個信心是「I Trust  In」:相信耶穌這個人,祂的人格,祂的屬性。

 

有時候人們會相信歷史上耶穌曾經做過什麼,歷史上耶穌講過什麼,人們相信那是真的。可是當他面對自己的困難處境的時候,他就信不過了。特別是神的帶領跟這個人想法不一樣的時候,他就會質疑神:「神啊,你帶對了嗎,我應該是萬事亨通的吧,我應該是蒙福的吧?」

 

這個婦女對耶穌的信心 使她不顧一切,就是要來到耶穌面前。她不到其他地方,因為在其他醫生那裏找不到醫治了,她已經沒有盼望了,連一點錢都沒有了。她唯一的盼望是耶穌。當下耶穌一直往前走,耶穌沒有為她停留,可是不管環境如何,「I Trust In Jesus」,不管別人眼光如何,她還是要把自己的問題帶到耶穌面前。

 

信心是內在強大的渴望

婦人來到耶穌的背後,為什麼不來到耶穌面前呢?耶穌當時趕路要到睚魯家,因為睚魯家有一個獨生女兒12歲快要死了,很緊急,耶穌趕路走很快,後面又都是人,婦人挨近了耶穌的背後,她抓到了他衣裳的繸子,血漏就立刻止住了。

 

根據聖經的記載,她沒有直接觸摸到耶穌,她沒有跟耶穌說到話,而且耶穌沒有正式的醫治行動,但是她得醫治了。

 

一般人常有的問題就是:人們作禮拜聚會的時候,常常是希望今天聚會主題是與我們有關的。最近經濟狀況不太好,「主啊!請感動牧師,講到財務的信息。」今天牧師沒有講到財務興旺的信息,牧師今天講的是受苦,那就認為自己來錯地方。

 

耶穌今天根本不是為婦人而來的,她今天來到的是別人的場子(睚魯的女兒),但是她內在有一個強大的渴望,那個渴望讓她即使只能從耶穌的背後去摸到衣裳的繸子,但感覺起來就好像來到耶穌面前,緊緊抱緊耶穌一樣。因為這樣的渴望、這樣的信心,她得醫治。

 

信心會啟動連鎖反應

馬太福音14章35及36節:「那裡的人一認出是耶穌,就打發人到周圍地方去,把所有的病人帶到他那裡,只求耶穌准他們摸他的衣裳繸子;摸著的人就都好了。」信心的行動,會啟動連鎖反應,葛兆昕最後鼓勵在場的年輕人:「今天晚上當你來到這裡,你已經跨出信心的第一步,你是有信心的行動才會到這裡,耶穌要你在公開的地方,用你的信心行動,影響今天沒有來這場聚會的人,永遠不要小看這樣的小小行動,你持續的跨步,就會產生連鎖反應,為主得著未信者的靈魂。」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希望將訊息更快速傳達給您,懇請您為今日報奉獻一份心力。(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