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1.他的態度不好,不像從前乖巧順服,他變壞了

青少年因為不確定自己的價值,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正被接納與被愛,會突然覺得非常沒有價值感、沒有安全感、情緒不穩定,以致在心裡面就會產生怒氣,甚至呈現語言暴力、態度暴力,這是因為身心變化大,情緒的感受或表達都會比較強烈,也難以預測,因此不是他變壞了。

父母必須瞭解這時期的青少年是矛盾的,他既想獨立卻又害怕父母不愛他,所以即使孩子表現一副酷酷、無所謂的模樣,父母還是要在耐心中給予愛、接納與包容。

另外,與孩子間要建立無礙的溝通管道,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盡可能避開情緒上的反擊,以開放的心看待青少年。孩子情緒來時,父母要尊重他的感受,才能為孩子的情緒指引成熟的方向。親子間的情緒衝突,多半來自於父母不暸解這時期孩子的特質,如果父母願意多花時間陪伴,引導他們走過這段青澀又充滿挑戰的過程,相信這是我們所能給予他們最佳的生命典範。

2.他的態度不好總是針對我,或他態度不好是因為青春期的關係,本來就無法控制。

由於青少年身體、心理都處於一個快速成長的時期,往往也承受不少壓力,並累積了滿滿的情緒。

由於青少年身體、心理都處於一個快速成長的時期,往往也承受不少壓力,並累積了滿滿的情緒。

由於青少年在身體、心理都處於一個快速成長的時期,往往也承受不少壓力,並累積了滿滿的情緒。孩子面對愈親近、越有安全感的人,就愈容易流露真面貌及發洩情緒,甚至是惡臉相向。此時父母需要清楚知道,孩子生氣不是針對我,乃是在傳達因為對成長改變的不適應,所以產生不成熟的表現。當孩子態度不好時,其實是在發出求救的訊號:他需要幫助!他需要父母接納包容他。

面對孩子態度不佳時,父母也不要跟著隨之起舞,陷入自憐、憤怒的情緒當中。先求神光照,自省以前和孩子之間,是否有累積一些我們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和不滿,沒有被化解,孩子的怒氣只是冰山一角,下面隱藏的其實是一顆受傷的心,這些都需要父母勇敢的去面對處理,甚至去道歉、請求饒恕。

試著去同理孩子的情緒,再慢慢引導他學習自我約束、情緒換檔、適度合宜表達情緒,而不是順著血氣失控。藉由問題本身,幫助他拆解問題、面對自我,並且看清出錯的地方,花時間關心他、與他談話,關係融洽了再教導真理。父母親合宜的情緒管理,是孩子最好的示範和榜樣,因此,孩子即使在青春期,也能好好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

3.無論如何,孩子都應該聽父母的。

身為父母都非常渴望我們的孩子是順服,是聽話的,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及成長環境的不同,現在的青少年大多有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常不同於父母親。父母面對青少年的孩子違背我們的心意時,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憤怒、冷戰不溝通,或想透過威權來迫使子女回心轉意。也有父母認為若不採取高壓政策,就代表放任他們。其實不然,放下身段、委婉的與子女談話,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被了解,反而更能使孩子的心柔軟,不但因此讓陷入困境的親子關係有修復的機會,更能提高孩子願意採納父母意見的機率,願意從心裡面信服我們。

父母在子女未成年之前,教導、規範、糾正與要求他們按照真理而行,雖是必要的,但到了青少年,儘管他們有一些想法還不夠成熟,如果是在不違背真理的情況下,父母仍可以有彈性、適度的放手,選擇讓孩子做他們想要的決定,並從旁指導他們,為自己決定帶來的後果承擔責任,這樣必定更能幫助孩子邁向成熟。

4.父母不應該發脾氣,發脾氣是不敬虔的表現。

此處存在一個陷阱,容易讓身為父母者落入自責的光景。事實上,在日常管教子女的事例中,我們很難不發怒。聖經中許多屬靈偉人,連耶穌也發過義怒,有情緒是正常的,但重點在於發脾氣的原因、方式、對象及後續處理的態度,聖經告訴我們:生氣卻不要犯罪,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以弗所書四章26、27節)。

父母發脾氣若只是順著自己的本性(老我),那是不合神心意,沒有智慧的管教態度。聖經說:不要惹兒女的氣,我們要小心,不要在發脾氣時用不合宜的言詞或行動,去惹動兒女們進入憤怒狀態,以致在他們心中產生一種持久性的怨恨。也就是父母在發脾氣中,請勿傷害孩子的自尊與志氣!

我們要隨時讓神在生命中做主,在行為上按照神的心意而行,保持愛箱是被神所填滿的,就不容易情緒化;孩子犯錯需要管教時,也要謹慎自己,千萬不要藉機大吼大叫或責打,把孩子當作發洩的對象。

生氣以致於犯罪固然是神所不喜悅的,然而,當父母不小心失控發脾氣之後,若能讓孩子看見父母仍願意回到神面前禱告、悔改,並請求饒恕,這對孩子而言,是很好的生命示範。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但「願意悔改道歉」的父母,卻仍然可以讓孩子學習到真正敬畏神的美好生命。

5.我都是為你(孩子)好,你應該要順服、感激。

有此想法的父母,可能認為孩子還不夠成熟到,可以完全有自主判斷和作決定的能力,深怕他們因錯誤的決定而受傷;基於愛子女心切,於是干預甚至強求孩子必須百分之百依從父母的決定。然而,父母的用心,做孩子的是不容易了解的。當給出去的愛不被接受,甚至被退回來,對父母而言一定很傷心挫折。這時,父母親一定要把生命的插頭插在上帝身上,認定真正的滿足源自於神,而非來自兒女的感激或回饋。

此外,父母應當尊重孩子,適度的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己作決定,即使結果不如父母所做的決定,但可以讓孩子經由錯誤而從中學習。父母只要扮演教練的角色,從旁給予鼓勵、支持和陪伴,因為這是協助他長出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

當青少年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與信任時,就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自然能體會、感激父母的用心。但我們也要常常檢視自己對子女的愛是否有條件,或者是一種想掌控的愛,那種「自我」的愛並非真正為孩子好,不可不慎。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