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當父母年老,我們需要付出多少,才能算「盡孝道」?

生命是一個能量移轉的過程。孩提時,父母像大樹,用愛供應溫飽、成為遮蓋,無怨無悔分享自己的本錢,成為兒女離家闖蕩的力量。然而,隨時間逝去,強壯的枝幹慢慢凋零,父母齒危髮禿、說話不清,於是和忘了停下腳步的兒女漸行漸遠。

這時,「孝順」該如何實踐?是病榻前的攙扶、生活起居的供應,還是用心感受衰老的失落與脆弱?當孝順,已變成一個沉重的擔子,孩子該做到幾分?付出又該多少,才能彼此滿足?

見證生命一點一滴流失的歲月

身為老么,又是家中唯一女兒,中華信義神學院兼任講師顧美芬萬萬沒想到,這個難題在他不到50歲的時候,就臨到他。

人的一生可能要面對各種不同的「失去」,包括失戀、失婚、失業、失智,甚至完全失能,然而前面幾個在愛情、工作方面的失去,通常不致於讓你一無所有;後面幾種失去,卻似乎意謂著生命時限的倒數。

對顧美芬而言,由於雙親都活到超過90歲高齡,回憶陪伴父母日漸衰老的過程,就像見證生命能量如何一點一滴流失的無奈。

原本能讓母親雀躍的玉蘭花串,卻因漸失嗅覺,不再有芳香;母親一向喜愛的老家無錫肉骨頭也就此失味;和父母對話總需大聲嚷嚷,他們輕跌一跤就可能送進手術房。在她的母親出現躁鬱症狀後,情況更讓人抓狂。母親白天睡得安穩,晚上卻打電話到處找人聊天;時常嚷著要出門,出門後沒多久卻又喊著要回家。

種種折騰讓她決定顧及家庭,做出不符合「傳統孝道」的決定:送父母到安養院。

當愛成為一場試煉

顧美芬將照顧父母的過程記錄下來,後來經出版成為《照顧父母:59分》,鼓勵人照顧父母其實有出路!

顧美芬將照顧父母的過程記錄下來,後來經出版成為《照顧父母:59分》,鼓勵人照顧父母其實有出路! (圖片來源/道聲出版社)

「真的很難接受一個本來是賢妻良母、身為基督徒的媽媽,突然變得像個無理取鬧的小孩子。」顧美芬表示,由於自己是全職媽媽,全時間的照料家人本是熟悉的事,但照顧父母過程卻讓她驚覺,自己愛父母的心,竟不如自己愛孩子的心。

對顧美芬而言,照顧父母的過程,從兄長照顧、自己照顧、請人照顧,到最後將父母送入安養院,都讓她更深體會「愛」的功課不如想像中容易。包括推輪椅、抱著上下樓、抽空探望、一起吃飯到定時就醫,每個環節都需要丈夫與孩子的配合。她也曾試著將長輩安置在同一棟大樓,然而隨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挑戰也越來越艱鉅。

對於老人家的照顧,很多人一開始是出於愛,然而照顧八、九十歲父母卻像是無止盡的重擔,讓人覺得沒有出路。雖然每個人理性上都知道再久也不過是10多年,但許多人都還不及做好心理預備,知道可能犧牲假期、與朋友出遊、親子時間、學業、工作…成為人生重大的轉折。

在這樣的關係中,愛可能像是年輕人的考試、年長者的試煉。就如同耶穌為了愛受苦,我們也在「愛」中可能受難。可是,有人會問,愛父母難道就必須要這麼苦嗎?

走上窄路 為愛盡力朝標竿直跑

「我做男孩的時候,選擇安全;我作男人的時候,選擇痛苦。」-魯益師(C.S.Lewis)

顧美芬與年邁的雙親合照。

顧美芬與年邁的雙親合照。 (照片提供/顧美芬)

在華人的傳統中,孝順是身為子女的基本責任;在聖經中,不僅談孝順父母,更談人際之間捨己的愛。顧美芬指出,不管從傳統還是信仰的觀點,照養父母確實與每一位華人基督徒切身相關,然而在將之視為「生命難以承受之重」前,更應該思考如何在心理、物質,甚至經濟上,都積極做準備。

她認為,很多人會把讀書、就業、結婚、生子等重要的事情,放入人生的行事曆,但很少人會規劃照顧父母的時間。兄弟姊妹之間容易推三阻四,甚至不甘心的問:「為什麼是我?」這時家庭關係面臨嚴重考驗,唯有「真愛」會促使人負責、扛起擔子、規畫時間的分配。

另外,基督徒「尊榮」父母的意思,是從心中尊敬,把父母看得很重要,不鄙視他們的需要,並用自己最好的供應他們,而不是基於傳統或道德的規範,「單做給別人看」,因為得以在父母晚年親身服事他們,是上帝賦予的使命。

然而,基督徒不要忘記自己可以「大膽的」向神求恩典,與親友溝通、共同分擔,並邀請教會成為家庭的幫助者。顧美芬也指出,「以紀律分配時間」是照顧父母過程重要的法則,只要在生活、家庭各方面都提前預備,懂得取得身邊資源,照顧父母的困難可能是有出路的。

每個人在生命中都要面對「愛」的難題,然而人生沒有補習班,也沒有考古題,更何況每個人的考卷都不盡相同,但卻能在其中仰望同一位神。因此無需比較、不要逃避,只求在愛中,自己是否為著上帝盡力,就是最好的成績。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