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媒體常見學生跳樓輕生、自殺等新聞,引起大眾對學生心理狀態的重視。追溯問題源頭,多是因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害。養育兒女是神所託付父母的產業,該如何使用神所賜的權柄?
「(孩子)內在空洞化嚴重,對未來有高度不確定性。」親子教養專家洪英正教授對著台下父母分享親子教育,他遇過不少親子問題個案,發現台灣家庭親子問題嚴重,家庭存在意義低落。目前孩子的成長年齡往後延遲,有些學者認為30多歲的成年人,仍處於青少年時期。
親子教養專家洪英正教授於5月底親子特會分享教養,使父母更清楚如何教育孩子 。(攝影/記者林葶熙)
隨著孩子年齡成長,有天必會挑戰父母權威與中心思想。身為基督徒,首先要確立是否在家中建立、穩固神的真理根基,以此給予孩子正確的方向;第二,時常將自身攤在真光下,求神恢復並破碎生命。
「受傷的人容易傷害人。」洪英正表示,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背景,過去所受的傷害或許尚未有所意識,卻隱藏在生活行為中。若未處理,傷害將永遠存在,甚至影響現在家庭。
輔導個案中,他發現夫妻間的爭吵與咒罵,會進一步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萌發逃家念頭。父母行為舉止對孩子也有極大影響,若未樹立榜樣,長大後可能導致對人缺乏忠誠、不信任、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家庭與親子建立於真實經歷中,而非抽象概念,因此要與孩子共同撰寫生命故事,累積「愛的資本」。孩子進入青春期會開始注重隱私權,若與父母關係不好,孩子不會讓其進入房間,心理也會愈來愈封閉。當孩子開始頂撞父母時,愛的資本將成為修復關係的潤滑劑。洪英正表示,「事實上神的心意就在你我身上」,父母或許因忙碌而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即使他們的物質生活富足,但內心缺乏安全感。
他提出4個不同時期父母角色:
1. 學齡前:愛育者,如園丁細心呵護。
2. 學齡後:訓練者,建立規範及生命品格。
3. 青少年時期:保護者,前期累積愛的資本成為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4. 青年期:父老,給予孩子意見。
他以兩個理論談論親子關係。「危機樹理論」提到,樹是生命,土壤是社會,根是家庭,彼此關係環環相扣;「衛星理論」則提到,孩子漸長將脫離父母,尋找自我,健康的家庭可給予其健康的自我價值、信任與安全感,而不成為他人的衛星。
「孩子所有問題都與人際關係有關。」人際關係若有問題 ,各方面將受影響。洪英正鼓勵父母在能力範圍下,關心孩子的人際關係,但並非干涉一切。
從基督徒角度來看,與神關係不好,生命也會受影響。不可單顧自身益處,忘了神所託付的產業。我們既知祂用生命將贖回人,更明白如何愛孩子,願意付出體力、時間、資源。「父母最大的權柄就是愛,不要放掉愛兒女的權柄,你的權柄由此而生,因為神就是愛。」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篇127:3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