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馬鞍峰教會華凱怡師母。(圖/JoniLambMinistry Facebook)

2013年4月5日,華凱怡(Kay Warren)師母的小兒子馬太(Matthew)選擇在家中結束生命。年僅27歲的他,長期受憂鬱症困擾,儘管有全美最好的醫生、藥物和諮商提供幫助,仍然無法走出絕望的情緒。此後的許多年,華凱怡與先生──暢銷書《標竿人生》的作者、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的牧師華理克(Rick Warren),致力於心理關顧的宣導。「那些身處黑暗時刻的人,要到那裡尋找盼望呢?」是教會,絕對是教會。

華凱怡師母持續呼籲教會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那些與精神疾病共處的人們,有哪裡可以去呢?他們可以到哪裡得到安慰和理解?那些身處黑暗時刻的人,要到那裡尋找盼望呢?」她問。

 

「基督耶穌所愛的教會,需要成為那一個安全、張開雙手擁抱,並且滿有憐憫的避難所。讓那些受苦的人有地方可以去。」

 

青壯年死因排行第二名

根據美國「全國性精神健康非營利組織」(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NAMI)的調查報告,每五個成年人就有一個人有精神疾病;每二十個成年人就有一個人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一半以上的終身性精神疾病始於14歲,近八成始於24歲。在10歲到34歲的族群之間,自殺高居十大死因的第二名。

 

而在台灣,衛福部2020年統計,青少年族群的自殺死亡率持續攀升,光在2019年就有近四千人自殺死亡,通報企圖自殺的數字則高達三萬多人。親子天下去年的報導,在15到24歲的青壯年中,自殺是死亡原因的第二名。

 

華凱怡師母,教會迫切的需要介入那些有心理困難,或者正遭逢精神疾病挑戰的族群和他們的家庭。這是棘手的任務,但若教會不參與其中,光靠專業的治療與幫助,很難徹底轉變一個絕望者的生命。

 

美國國家圖書館的「全國醫學健康中心」(Medicin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提供了數據,在那些心理健康出現狀況的族群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會尋求牧師、拉比等宗教領袖的幫助,在那之後才會前往正規醫療機構接受診治。華凱怡師母強調,這不正是教會應該做的嗎?在這條心理復原的漫長道路中,填補出現的缺口。

 

親身體會孩子自殺的痛,她沉痛說:「我嚴肅的發出懇求,不要就這樣看著嚴重的精神疾病侵蝕我們的社會,然後就這樣走掉,撇開教會該付上的代價。」教會是傳遞上帝憐憫與溫暖的地方,基督福音的核心就是走向苦難中的人群。

 

即使這些人並不容易陪伴,付出努力也不見得有果效,但我們怎麼能說我們愛基督,卻排斥自己的教會接觸或忽視這群人?「他們是基督的肢體,在屬基督的教會,每個人都應該是受歡迎和值得被愛的。」

 

基督的教會責無旁貸

華凱怡師母提到一項2014年的統計,會在講台上分享精神疾病相關議題的牧者,比例少於一半。教會最多就是被動地提供資訊,那些有需要的家庭卻很少被主動告知可尋求幫助。有四分之一的家庭曾說,他們不願意或者不會想再進入教會,因為教會對心理疾病的關心實在太不積極。

 

「聖經很清楚地說,一個人有疾病並不代表這個人的靈性出了什麼問題。」華凱怡師母同時也安慰那些處在掙扎中的人,而教會最重要的意義,不是大家快快樂樂的在一起,而是給予極痛苦之人持續的陪伴和盼望。

 

驅動她持續關心此議題的,絕對是其痛失摯愛的經歷。「直到我死前的那一天,我都會非常思念我的孩子。」在2021年的福音派聚會中,華凱怡師母這樣說。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 12:15

華凱怡師母分享關於心理關懷事工的重要性。

 

精選要聞》

你的敬拜是有能力的! 游智婷牧師:當你是真Highest praise,仇敵

洞窟受9日,奇蹟生還! 14歲少年:我在害怕時,唱了幾千次

你永遠不會嫁給一個

立刻加入今日LINE,熱門文章一次看

【傳奇今生唇膏】奉獻專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