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藉由講解心理輔導與聖經輔導的差異,李春旺指出,將生命困境交託真神,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圖/台中福音堂 FB、shutterstock)

面對生命難題或困境,好像找不到出路時,能做些什麼來改善處境呢?

 

以現有的求助管道而言,人們認為藉由諮商輔導,將有可能透過相關專家的協助,讓自己從重重困難中走出。

 

然而,從基督信仰的角度出發,合乎聖經真理的輔導該是什麼模樣?

 

李春旺牧師提醒:將心志改換一新,靠著神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以弗所書4:23-24)才是從裡而外改變、最終擁有全新生命的不二法則。

以聖經真理回應心理學說

談到輔導,在9月24日的「聖經輔導與神學」講座中,台中福音堂李春旺牧師從開展「精神分析理論」的佛洛伊德、人本主義的卡爾羅吉斯、行為主義的史金納這三位心理學名家談起。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主張,人的行為與內在就像是一座冰山,僅有少部分的行為是露出水面的樣貌,各種價值觀、想法與動機都是藏在水下無法察覺的部分,這讓人類想說與想做的,其實都是出於無意識與下意識的驅動;僅因透過社會化的訓練,讓人有能力將言行合理化,進而看起來是「正常」的樣子。

 

卡爾羅吉斯認為「人性本善」,人在出生時所需的一切都已經與生俱來,也因此人們能做出正確決定;史金納則認為「人」也不過就是動物的一種,雖然人類的行為能力遠較其他物種複雜,仍然可以把神學、靈性都捨棄,透過設置特定情境,來驅使人類做出模組化的反應。

 

即便上述學說都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理論架構,但,當我們用聖經真理予以查驗,就會發現相悖之處。

  • news-details
  • 牧者提醒,以聖經真理來查驗心理學論述,將會發現心理學說仍有其疏漏之處。(圖/記者林稚雯)

李春旺提醒,創世記1:27、2:7記載,我們是神按著自己的形象所造、因著神將生氣吹入人的裡面,我們就成了有靈的活人,這就是我們與其他創造物最大的不同

 

再加上以弗所書2:1-3、詩篇51:5節教導,人天生有「罪性」、是在罪孽裡生的,都是在提醒我們,需要更加留心查驗心理學的各樣主張,更認識並追求上帝的真理。

 

聖經中的「心」與改變

也因此,當我們帶著自己的問題,進入輔導系統時,基督徒需要更進一步思索:「我希望尋求改變,但所謂的『改變』果效會是什麼?

 

以佛洛依德的學說回答上述問題,這位心理學家可能會從人的意識著手,要做出「深層」的輔導。對此,馬太福音15:19卻指出,「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凶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

 

實際上,聖經中談到的「心」並非是人的感覺或感情,而是指我們的內在生命。這是在每個人最裡面的深處、是除了神以外,任何人都無法有所察知的部分。合乎聖境真理的輔導,就是要關注人生命的最深之處。

 

帶著這樣的眼光,基督徒進行聖經輔導的核心在於讓人「再一次找回對神起初的信心與愛。」

 

也因此,若是基督徒有機會輔導未信者,就需明白:因這人還不認識主,他們的心從未被上帝的靈轉化,也還不知道屬靈的真理,此時不應用人的力量想要帶出改變,而是要先向這些覺得處於生命困境中的人傳福音。

 

如同哥羅西書1:28指示我們,「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誡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經文中的「勸戒各人」意指輔導、「教導各人」意指講道;我們要幫助人信主重生,經歷過「石心換肉心」的變化,才會有因神而出的真正改變

 

「傾聽」的聖經智慧

再一次將心理學與聖經輔導做比對。李春旺提到既有的心理輔導理論,多認為改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人可以從A到B、B到C、C到D不斷往好的方向發展,再加上心理學的方法會是以傾聽和同理的方式著手,讓人感到被接納與關切。

  • news-details
  • 本次講座吸引眾多弟兄姊妹們報名參加,一同認識如何以聖經真理來改變生命處境。(圖/記者林稚雯)

不過當我們觀察實際現況,就會發現人的改變是一個不斷往復的過程,就算只有A到D的四個階段,也會隨著不同景況,在這四個階段反覆移動。

 

這種變化則彰顯了心理學說不夠完全之處,被幫助者可能因為說話被傾聽而感到療癒,既有問題卻未被解決;輔導者也可能太快給出答案,來不及查驗問題真正的所在。

 

甚或,初步了解後就給答案,未能察覺回應和問題核心是不同層級,以致單純以人的力量做干預的輔導工作,無法收得應有果效。

 

李春旺用一個小故事作為範例。有一對夫婦失和後,選擇透過心理輔導來改變現況,沒想到,就算是夫婦倆人都到場,爭吵細節也僅關乎夫妻互動的事件,仍然發生了二人各執一詞,沒辦法釐清事件真相的情況,導致後續的心理輔導工作都未能以需要的方式進行。

 

「需要留心,各自表達的時候,人數再少、事實的真相都可能隱而未明。」據此,李春旺透過箴言18:13、15、17三個章節,從聖經出法給予「傾聽」的三個原則

 

(1)要傾聽全部的事實,聽完後才給答案。

(2)輔導者必須管控資料收集過程,主動地傾聽事實,不只是聽感覺

(3)傾聽時要把所有與事件利害相關者都帶進來,若有未能到場的,其他人不能用負面方式陳述與未到者有關的事情。

 

從神而出才有真正更新

該如何真正解決生命中的各種問題?李春旺表示,遵循聖經教導進行傾聽外,以弗所書也給了我們全備的答案。

 

以弗所書全書6卷,一到三章為人揭示蒙召後的救恩,四到六章則是基督徒行事為人的準則。以和合本聖經來看,使徒保羅告訴我們「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以弗所書4:22)」

 

同樣章節參照新譯本、現代中文譯本、呂振中譯本,則能得到更淺顯易懂的理解,神的心意是要人靠著祂來改變信主前行為上的習慣模式。

 

李春旺說明,「『習慣』會在你的生命中占據主控的地位。」因著習慣,人會很自動、很舒適且熟練地重複某件事情。信主後我們需要有所更新、效法神的形象,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4:24)。

 

而以弗所書4:23也明白地告訴我們,更新的方式就是「將心志改換一新。」查考希伯來文,「更新ἀνανεόω(ananeoo)」的意思是成為有用的,成為年輕、柔軟的、活力充沛的。意思是靠著上帝的恩典,再度成為亞當一度是的那種人,在我們的心思上有亞當有過的那種態度和精神。

 

這樣的標準也就提醒我們,「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不只是停止或放棄一件原本習慣的事;只「脫去」仍是錯誤的回應,要更積極的用新習慣來取代舊習慣才對,「惟有破舊立新二者同時工作,真正的改變才會真實發生。

 

也如同以弗所書4:28的告誡,「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做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

 

研究指出,養成和戒除習慣都需要經過66天的時間,基督徒應嚴肅看待「習慣」,不要讓舊習成為生命主宰的同時,面對生命問題,也該留心查驗由「誰」成為問題的主宰

 

「提摩太啊,你要保守所託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虛談和那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學問。 已經有人自稱有這學問,就偏離了真道。(提摩太前書6:20-21)」

 

要讓耶穌基督做王、居首位,將問題帶回神的面前,才是最終的解決之道。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