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鹽光論壇藉由「環保神學」的舉辦,希望讓更多弟兄姊妹看見參與生態保育工作的重要。圖為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極端氣候事件頻傳,今年夏天歐洲適逢500年一遇的大旱,萊茵河幾近乾可見底的程度;南亞國家巴基斯坦卻遭遇世紀洪災,洪水導致境內有三分之一的國土都遭淹沒;美國境內中部與東北部的氣溫亦創下新高,並因高溫、乾旱引發數起大火。

 

環境改變已成為世界問題,王福義教授呼籲,眾人需要更多了解問題「成因」,且基督徒應看見氣候問題與神學間的關係。

 

「聖經中有多處經文提醒我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據此,我們都該遵循神的教導,明白教會與基督徒在生態保育上,應該要做到的責任。」

生態環境的變化與觀點

由牧者與學者專家攜手組成的「鹽光論壇」,每週一次舉辦專題講座。9月26日晚間,邀請在香港有「郊野公園之父」美名、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地理及資源管理系客座教授的王福義教授,分享「環保神學」專題。

 

王福義表示,研究顯示從1990年開始,地球上動植物滅絕的種類,遠超過去1500年內消失的物種數量。對此有學者指出物種滅絕,與人口增加、人類發展需求、越來越高漲的各種欲望息息相關。

  • news-details
  • 鹽光論壇藉由「環保神學」的舉辦,希望讓更多弟兄姊妹看見參與生態保育工作的重要。(圖/Fook Yee Wong FB、shutterstock)

不過,若是用信仰的角度來看待生態環境議題,則看到世界的改變源自於人類思想的變化;思想會影響行為,而信仰則有能力改變人的想法,「基督徒要更敏銳地察覺『人』在天地中的位置,神賦予人的身分與職責。」

 

現有「人本中心」、「生態中心」、「神本中心」三種討論人與自然關係的取徑。「人本中心」雖說都是以人為本,但若照流派細分,會認為人宰制自然的權力上,有輕重之分,惟思想核心還是都以人類利益為中心。

 

相對的,「生態中心」則是講求順其自然,人與自然平等,甚或強調人不會高過大自然,不應該單以其他物種是否對人類的好處,來評比這個物種的重要性,必須要追求人類與萬物處在相等的位置。

 

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態觀

德國神學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1985年出版《創造中的上帝:生態的創造論》,書中提出「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態觀」,主張神的自然(sphere of nature)與恩典(sphere of grace)是不可分割的,每個受造物當然都是有價值的,每個受造物也都與造物主連結。

  • news-details
  • 認識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態觀,將能啟發我們對於環境保護的正確認識。(圖/shutterstock)

回到聖經文本,舊約聖經中有關環境的主題分別是:

 

(1)創造

創世記1:2-31揭示上帝創造世界,是有步驟、有計畫的,而神看一切都是好的。透過神的工作,讓創造前不好的狀態得以完結,不論是空虚、混沌、黑暗、未有内容、不規則無界限、看不見影像的「六無」狀態,都在神的手裡全然改變,成為和平有序的環境。

 

(2)管理

神的創造之工完成後,創世記1:26、28以及詩篇8:5記載,人被受託治理全地、管理一切神所造的。亞當據此為生物命名,使其各從其類。只可惜對於「治理」一詞,有時會解讀為統治、高壓、高高在上的意思,長期下來就也造成生態危機。

 

(3)立約

縱然神將治理這地的責任託付予人,但祂仍持續維持所創造的一切。因此,「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創世記6:5)」、「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創世記:12)」這讓上帝決定用洪水毀滅罪惡的大地,卻又因挪亞建造方舟,讓地上萬物於滅絕中仍得著神存留的恩惠。

 

洪水過後,挪亞獻祭,「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就心裡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也不再按著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了。(創世記8:21)

 

為此,神與挪亞與他的後裔立約(創世記9:9)。王福義形容,這就像是神親自召開了史上首次的「地球環保高峰會」,立下了永不改變的彩虹之約,神應許水就再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創世記9:15)

 

(4)土地

根據舊約的記載,「土地」乃是當時生活的必需品,在連年天災、乾旱、瘟疫、飢荒、戰爭等事件中,神透過召亞伯蘭成為選民(創世記12:1-3)來顯明人與大地的關係,強調地是由神賜給選民、人要遵行神的吩咐,在宗教、社會、道德、生態四個面向都照神的心意行事。

 

神給人與土地的誡命

在宗教的面向,神提醒人要守摩西的律法,不可拜迦南的神祇、不容拜巴力及淫亂的偶像,也不可隨從當地人的風俗,以免讓土地滿了偶像與惡事。

  • news-details
  • 神以洪水毀滅罪惡的大地,卻留存挪亞方舟,作為萬物不致滅絕的恩惠。(圖/shutterstock)

社會方面,需謹守不流無辜人的血,若有這樣的人要幫助他建立逃城,要遵守地界、不可以隨便取人之物、不可惡待外人,要照顧孤兒寡婦,收割時也不可盡收,要有所保留,讓窮困者得以拾取享用。

 

道德方面,則禁止有如迦南人那般的性方面罪行,若營商者要留意商業往來的公平性,交易時度量用的砝碼也要公正不阿。

 

生態方面,神教導「安息」的觀念,人、奴、牲畜都需要有休息的時間。而人在對待地上萬物時,則不可取用殆盡,要存留幼小的生物,不可過度榨取。

 

王福義表示,藉著諸多誡命,神要人看見土地是屬於神,人僅是寄居客旅土地的純潔與人的道德息息相關,若人不遵行神的誡命、自私貪心的破壞與神的約,終將也會自食惡果

 

教會與基督徒的環境責任

從舊約到新約,四福音書、保羅書信中都能看到對於生態環境的提醒,再一次就「管家職事」、「人與神的關係」多所提醒。

  • news-details
  • 雖然神與人立下彩虹之約,但人還是需要明白自己的管家職事,才能在末了與神交帳。(圖/shutterstock)

回應神對自然萬物的關顧,王福義指出,當代基督徒可做出的回應,除了更多熟讀聖經、更多留心當代環境現況外,歐洲基督徒環保網絡(European Christian Environmental Network)也提出了實用的「四R行動」:

 

Reduce(減少消耗):減少消耗能源

Refuse(拒作幫凶):拒買損耗環境的產品

Reuse(一用再用):不使用一次性的免洗餐具

Recycle(回收物資):做好分類,確實回收可再用的物資(例如:印表機墨水盒)

凡愛生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

—約翰一書 5:1下

王福義提醒,目前全球生態環境都已因人類不當開發,受到極大的破壞,每個人最終都要向創造主交帳。

 

身為神的兒女我們,都有責任要看重生態的價值、建立能讓環境永續發展生態倫理,用實際行動更努力保護神所創造的大自然。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