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七股沿海土地資源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惠欽,本身來自高雄市茄萣區;當兵前後的他來到七股,至今已在地生活約35年。(圖 / 記者辛毓珊)

「大家知道我是基督徒,但我們沒有刻意去渲染。」楊惠欽夫婦經營水產,並定位為「營商宣教」,從本業技術及形象帶出正面影響力,在七股當地撒出福音種子,盼望使人「看見光」。

 

即使一開始,人們可能不曉得何為「光」,但能因夫妻倆溫暖而堅定的亮度,有需要就來尋求幫忙。「我希望是活到那種程度。」楊惠欽說。

  • news-details
  • 楊惠欽自詡為七股ㄩˊ(魚.漁.娛.愚)人,所經營的「七股水產」位於十份里。(圖/記者辛毓珊)
  • news-details
  • 七股水產以「養殖、餐飲、批發、電商」來自產自銷,其中黑琵食堂「以餐帶遊」,頗具人氣。下:楊惠欽發想蓋樹屋,採重力使樹枝向四方生長。(圖/記者辛毓珊)

道教環境下長大,受基督徒姊妹吸引進教會

出生高雄茄萣漁村的楊惠欽,成長於道教環境,父親是廟裡的董事長;高中時,認識一位基督徒女同學,對方氣質出眾、親和力佳,深受吸引的他因而進入教會;之後,兩人於1995年結婚,楊惠欽相當尊重妻子的信仰。

 

父親過世後,楊惠欽接受洗禮,也坦承:「很多人說洗禮後,生命會重新開始,但說真的啦,我洗了之後,還是沒有感受到神的召領。」

 

直到幾經大風大浪,「心」才真正轉向神。

 

養殖業起家的他,曾待過水產試驗所、前往國外傳授草蝦養殖技術,20多歲返國創業,從事海水魚苗養殖。然行業風險高,35歲時,因經歷一場寒流,讓滿池的種魚翻肚,事業再次歸零,還負債500萬

 

事業谷底之際,楊惠欽決定跟著妻子黃淑雅來到教會、學習奉獻。而恰巧,新任牧者當時想開辦愛餐,從事相關產業的他便認養服事。只是,三年後經濟仍有困難,又因人的問題過意不去,暫時淡出教會生活。

 

奇妙的是,過往不太禱告的他,此時,卻開始向神坦承「自己是無知的」。

  • news-details
  • 楊惠欽與妻子黃淑雅。楊惠欽與神之間,不是交換式的禱告,而是尋求智慧面對難題,做對後,他也會進一步想:「我應該如何回應神?」(圖/記者辛毓珊)

妻子活出基督、照亮丈夫

「我只求『智慧』而已」

楊惠欽說:「我求主賞賜智慧,我只求這一項而已。」

 

沒想到禱告後,靈開始甦醒。「很神奇,好像任督二脈打通,太太也覺得奇怪:怎麼先生突然變成另一個人?」開始可以一一解決困境。

 

當時,楊惠欽混養文蛤,收近海漁獲作批發通路,黃淑雅則負責跑魚市場叫賣。她感謝恩典相隨,謙卑地說:「我真的不會做生意啊,就傻傻站在那裡。」但總有客人主動詢問,漁獲經廣播後搶購一空,每賣每賺。

 

顧好養殖池的楊惠欽,並出貨給餐廳、外燴,也從各國進口優質漁獲,冷凍產品擴充到700多樣,財富日增月盛、10年後無債一身輕

 

過程中,楊惠欽非常感謝太太,以堅定的信仰,始終在一旁鼓勵支持著自己。「(她)每天光照我,我就不得不跟著她走,她的光影響到我。」

 

即使起初靈命尚未成熟,楊惠欽竟也開始尋求「自己作為基督徒,如何活出基督榮耀形象」的答案,渴望生命能領人轉向神。

 

順服「靈光一現」的當頭棒喝,生命更豐盛

楊惠欽分享,禱告後,第一個「當頭棒喝」是:魚苗養好卻「賣不對人」,延續性卡關,使能賣到1,000萬的漁產,最後只賣出100萬。

 

箴言9: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他即順服引導、更換人選,很快就達到獲利目標;之後,生產、通路、買賣到參與公共事務,他無不「禱告」,生命也不斷臻至豐盛。

 

事業穩定後,在七股購地作倉儲,沒想到員工餐廳簡單鮮美的試菜獲得好評,「黑琵食堂」於焉誕生,楊惠欽也「以餐帶遊」規劃漁事體驗。並把養殖池的水位降低,作為黑面琵鷺的友善棲地,吸引賞鳥的遊客,以「食魚文化、友善養殖、生態服務、環境永續」為標竿

 

自2017年起,楊惠欽進而與在地人一同面對「光電產業」的議題,幾年來成長頗多。過去的他,一天可能說不到10句話,如今能口若懸河。黃淑雅見證:「他『會講話』不會超過10年,應該才8年而已。」

  • news-details
  • 比鄰七股水產的養殖池,降低水位以顧生態,具友善棲地認證。(圖/記者辛毓珊)

這(人)是基督徒哪!生命突破關鍵在於「利他」

生命突破的關鍵,在於「(捨己)利他」!

 

因結識到一位基金會執行長,楊惠欽開始參與公共服務,長期默然行善。「碰到對的人,就告訴你做對的事情。」

 

黃淑雅說:「(過去)神允許這些挫折不斷重複發生;等到他覺醒時,神就是大大的祝福。」2015年,七股水產搬至現址,產業整體發展及個人生命的耐挫力,都越趨穩定。

 

約2019年時,楊惠欽與在地廟方主委吃飯,對方對其讚譽有佳,同席的里長說:「這(人)是基督徒哪!楊惠欽才發現:原來,自己正面的基督徒形象已在人前扎根,那麼,就應該更多做一些事、向上結果。

 

2020年,他啟動「方舟創生平台」,致力扶持從小夢想從事養殖業的青年,成為對方的投資者,並擔任業師角色。即使起步時就碰上疫情,生產、通路及實體店皆面臨挑戰,但,更有「加倍的祝福」臨到!

 

楊惠欽見證:「很奇妙,人家都說會虧,但我們餐廳疫情期間三年沒有虧,還賺錢呢,我說:怎麼會這麼神奇?」

  • news-details
  • 園內設有「串蚵綁線及文蛤分級」體驗區。左上:楊惠欽使用養殖後保留下來有20年之久的水車塑膠管進行鑿洞、設計,並在裡頭置燈,加上串蚵而成為具有裝飾感的圍欄。(圖/記者辛毓珊)
  • news-details
  • 園內養殖池有原生種及國外進口的水產,也是體驗教育的一環。(圖/記者辛毓珊)

一切的努力是要讓人「看見光」

多年來,楊惠欽在不同領域默然行善,期待步步深耕,從影響個人到擴及區域,並希望,一切的努力到最後,就是讓人看見光

 

「亮到有什麼需要,就會來尋求幫忙,」楊惠欽自勉:「希望是活到那種程度。」


七股區光電開發約從2017年開始,2022年10月時,經濟部能源局公佈「台南市七股區養殖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設施專案計畫」,推動「漁電共生」;光電業者找地種電,七股地貌因而大幅改變。

 

生活面對變化,愁眉不展並非辦法,楊惠欽於是耐心協助居民釐清訴求、作議題辨識、溝通核心價值,無論是廟方理事、幹事或主委,他都真誠來往,同甘共苦;多年努力下,也一起守住了一道底線。

 

種下良善,土地自成美麗

「做養殖真的很辛苦,颱風天人家是往裡面跑,我們是往外面跑。」楊惠欽很深體會養殖業者的辛勞,同時有感於七股之美來自其獨特環境。

 

土地孕育著百種人,而人們種下「良善」,土地才能長成自己美麗的樣子。楊惠欽並有感於「宣教」,應與當地生活連結,紮根土地以永續經營

 

按著神所賦予的恩賜、活出獨特光采,人人都當善用才幹,盡力守護所託;「上帝賞賜不一樣的舞台(禾場),一起散發基督的光!」楊惠欽勉勵。

  • news-details
  • 楊惠欽夫婦將產業定位在「透過商業行為,展現屬神的光芒」。楊惠欽說:「從本業的技術或形象,正面影響其他人,是我目前能做到的。」(圖/記者辛毓珊)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