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跟小孩談錢傷感情?父母不應是「人肉提款機」!本文將顛覆華人父母親的育兒觀念。(圖/格子外面 提供)

 「談錢傷感情。」這是華人社會常見的一句話。

 

許多人都明白「談情容易、談錢難」,對此道理彼此心照不宣,誰也不願戳破。更何況是,要跟自己的孩子談到「金錢」的話題呢?恐怕,孩子將父母的供應視為理所當然,把父母當成「人肉提款機」呢!?

 

這對被銀行正式「宣判破產」的夫妻,從負債累累到經歷神豐盛的賜福,並教出三個聰明理財、又懂得感恩的孩子,背後的核心秘訣正是--從不避諱跟孩子談到錢的話題。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 news-details
  • 冠冕真道理財協會理事長陳俊英博士受訪分享,他與太太用經營公司的理念,教導孩子金錢觀。(圖/shutterstock)

用經營公司的理念教育孩子

「冠冕真道理財協會」理事長陳俊英博士受訪分享,和太太共同育有兩個女兒的他,不認為父母向孩子談金錢的話題會產生反效果;反之,若孩子於成長階段時,無法得知家中金錢流向,反倒容易變成恃寵而驕的小霸王。

 

因此,他時常灌輸女兒們正確的理財觀念:

 

1.每一筆帳都要記清楚,並釐清有多少%想要,多少%需要

「記帳」是理財的最基本步驟,教導孩子定期審視其花費與金錢流向,有哪些是「想要」、哪些是「需要」,可引導孩子重視消費這個議題。

 

2.如經營公司一樣規劃預算表,並保持彈性。

每間公司一定都會規劃一份預算表,作為公司現今或未來決策的參考,同理,教導孩子也是一樣。父母能從旁引導孩子擬定預算表,例如,何時要校外教學、遠足等,讓孩子能提早預留金額,同時保持彈性,又像是,預算不一定要花完、沒有編列預算也不見得不能得到資助,這些都可以增加親子討論的機會。

 

3.徹底實行奉獻觀念「我們本來什麼都沒有,拿出十分之一給神很正常。」

歷代志上29:14清楚表明:「因為萬物都從你而來,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你。」得見,萬物都是上帝所賜,金錢也是。父母當教導孩子「奉獻」的重要性,當零用錢或打工薪水一入手,第一件事情就是編列「十分之一」作為奉獻預算。

 

4.教導孩子什麼是價值、什麼是價格,做工應得工價。

務必要教導孩子「價值」與「價格」的區別。陳俊英用一個經典的猶太故事舉例:

 

有一艘船在海上不慎拋錨,船主找了許多人維修都不見好轉,後來找到一個穿著破爛的老人來,只見老人在船上輕鬆地敲了兩下,船隻就修好了,並順利返回陸地。上岸後,老人向船主索取1萬美金維修費,船主驚訝地無法理解,便有些氣憤,但老人緩緩地說:「我敲兩下2塊錢,但你要知道『在哪裡敲』是要9998塊。」

 

此讓孩子明白「價格與價值的差別」,並理解術業有專攻、做工得工是很重要的。

 

5.提早做遺產規畫,愛孩子但不留下負擔。

陳俊英常教導孩子,「我跟你媽媽,希望有生之年把我們的錢全部花完。」他會誠實告知孩子,不用為父母的退休而擔心,但也不會有多餘的錢財留給他們。他早已為子女準備了終生型保險,有天若父母回天家,兩個女兒則每月可以固定領回一筆金額。

 

「提早讓孩子知道你(父母)的規畫,也是一份體貼的愛。」陳俊英說。

  • news-details
  • 冠冕真道理財協會理事長陳俊英博士(左);《錢的決定學-和孩子一起成為財務蒙福的好管家》。(圖/記者黃睿慈、格子外面 提供)

破產父母這樣教,孩子聰明理財又懂得感恩

《錢的決定學-和孩子一起成為財務蒙福的好管家》書中教導,美國理財專家戴夫.拉姆齊(Dave Ramsey)與妻子因錯誤理財,而被銀行宣判破產時,那年,妻子生下第二個孩子瑞秋.克魯茲(Rachel Cruze),此書正是記錄這對父女最真實的對話。

 

如今,戴夫成為全美在理財和商業領域上,深受信賴的影響力人士,並著有多本探討理財議題的個人著作。其最著名的戴夫.拉姆齊秀(Dave Ramsey Show),每周收聽數超過千萬人次。

 

許多父母太過關注孩子想要什麼,反而看不清楚孩子『真正需要什麼』。戴夫分享,從人生長遠來看,父母必須讓孩子學會工作及負責任,並透過工作,獲得尊嚴和未來成功所必備的工具和品格。

 

箴言22:6提到,「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孩子年幼時學會辛勤工作,這個好習慣會跟著他一輩子。

 

女兒瑞秋也是從五歲起,就明白「工作,領錢;不工作,沒錢」的這個道理,而孩子一旦理解金錢從工作而來,明白每一塊錢都得來不易,就不會在花錢買玩具時,不去慎重思考自己到底花多少力氣才賺得這些錢。

 

戴夫強調,孩子當然有權利使用自己的金錢來購物,但每一項為「個人物慾的消費」而努力工作的經驗,會讓人產生成就感,而非理所當然的感覺。父母要鼓勵孩子,親自發掘工作和賺錢的尊嚴,千萬不可變成孩子的「人肉提款機」

  • news-details
  • 戴夫.拉姆齊分享,父母要鼓勵孩子親自發掘工作和賺錢的尊嚴。(圖/shutterstock)

戴夫.拉姆齊的家規》每個孩子都有三個信封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可能無法一下子理解父母所說的專業理財觀念,因此戴夫建議,父母可為每個孩子準備「三個信封」,分別寫上奉獻、儲蓄和支出

 

「奉獻」即「把十分之一獻上給神」,此無庸置疑;「支出」則是一般花費;特別的是「儲蓄」,不是真的讓孩子存入未來備用金(這可能讓孩子認為是父母暗自花掉這筆費用),而是「長期支出」的概念,意思是,若孩子有較高的物慾,則能用儲蓄的方式存錢,等到金額滿足,父母再拿個信封帶著孩子購物。此舉能讓孩子逐漸養成儲蓄習慣,並延宕自身物慾,避免養成「衝動購物」的習慣。

 

瑞秋以「孩子的角度」分享,當父母教導自己養成儲蓄的習慣,意即「存錢買下自己想要、價格合理且安全的東西」時,她開始學習如何設定目標、需要花費的時間和方式。她會開始留意每項玩具的價格,評估自己仍需要存錢多久,也會留意身旁親朋好友需要「幫忙」的機會,好賺取一點點的零用錢。

 

最終,當她的「儲蓄」信封存夠了錢,父母親會帶著她前往購物賣場,引導她用自己存下來的錢安心購物,並給予孩子大大鼓勵。如此一來,孩子會很珍惜這個玩具,因它得來不易,也能訓練自己養成延宕享受、不衝動購物的好習慣。

 

「教導孩子聰明消費並儲蓄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為了讓孩子擁有生活技能。重點不在於交易,而在於練習本身以及孩子從中學會什麼功課。」戴夫分享,父母要在帶孩子購物的過程中,展現寬容、幫忙解圍的態度,教導他們關於玩具品質、議價及蒐集相關知識,避免讓孩子認為「這是我的錢,想買什麼都可以」;每個父母都能制定屬於你們的育兒界線,父母不應為了創造金錢機會教育,而退出親職教養的職責

 

本書作者戴夫於著作中提到,當他與妻子面臨破產困境時,除了想盡辦法開源節流,彼此更認知到--孩子的金錢教育需要從小做起。而他們的三個孩子,大女兒與二女兒瑞秋在年少時學習創業,小兒子在18歲那年,決定將從小到大儲蓄已久的金額奉獻一半、捐給有需要的人,這讓戴夫夫妻十分引以為傲。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言22:6

《錢的決定學-和孩子一起成為財務蒙福的好管家》

購書連結:https://www.osb.com.tw/products/sl002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