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在愛沙尼亞境內的「波羅的海衛理神學院」,俄烏人民不分彼此,以行動活出愛與合一的見證。(圖 / 取自 Tallinna Metodisti kirik FB)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戰事開啟,成了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地區最大規模的軍事對抗。

 

外媒報導指稱,就算專家估計,兩軍實際傷亡已逾35萬人,遠超莫斯科或基輔公佈數字的10倍以上,但因俄烏兩國都不願服輸,估計2023年內停火的機會甚微,兩國對立、人民流離失所的景況仍將持續。

 

然而,有別於一年多戰場上的劍拔弩張,位於愛沙尼亞國境內的「波羅的海衛理神學院」,不論外界有多少紛擾,在屬靈的大家庭中,俄烏兩國人民依然能友善相處,以行動活出愛與合一的見證!

用愛與合一來勝過對立

愛沙尼亞位於歐洲北部,與拉脫維亞、立陶宛比鄰,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這三國的國土亦與俄羅斯接壤,能充分見證俄烏戰爭帶來的改變,亦接納了數萬民因戰事爆發而失去家園的難民。

 

報導指出,因該國曾於18世紀遭俄國沙皇併吞,於俄國十月革命後重獲獨立;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於1941年又遭蘇聯併吞,直至1991年二次獨立。國家的歷史背景,讓愛沙尼亞在面臨戰爭議題時,堅定選擇支持和平的立場。

 

話雖如此,但對位於愛沙尼亞的「波羅的海衛理公會神學院(Baltic Methodist Theological Seminary, BMTS)」來說,在譴責戰爭造成大量傷亡之餘,更重要的是「堅持在基督裡合一」

  • news-details
  • 神學院同時也是當地衛理公會,牧者與師生間彼此和睦,不若現實世界中的那般對立。(圖 / 取自 Eesti Metodisti Kirik 官網)


從輿論的趨勢來看,在2022年開始的這場俄烏戰爭中,烏克蘭是被侵略的受害方,然而,BMTS的回應方式並非單方面聲援烏克蘭,或是在校園內設立與烏克蘭相關的佈置。

 

BMTS校長庫里‧托尼斯特(Külli Tõniste)表示:「我們舉辦了一場為俄烏人民的禱告會,一同為在戰爭中不幸喪生的人致哀,讓大家聚在一起同心禱告,比表現出愛國主義更加重要。」

 

在這家於1994年成立的神學院中,有來自拉脫維亞、芬蘭、美國、以色列、奈及利亞與迦納的學生,上述成員約占校內一半的人數,而另一半,正是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

 

起初,對於校內有一半學生,他們的國家正處於對立狀態,讓許多人感到緊張不安,對此,托尼斯特則再三表示:神學院大門應該向所有人敞開,我們也應該學著去聽每個人的故事,例如來自馬里烏波爾的烏克蘭難民逃難經過、祖父在蘇聯統治時期遭害的愛沙尼亞人見證、以及對於開戰原因霧裡看花的俄羅斯人心聲。

  • news-details
  • BMTS校長托尼斯特表示,在校內大家會學習彼此相愛,校方也盡力保障所有人的安全。(圖 / 取自 EMK Teoloogiline Seminar FB)

「我想說的是,只要是被BMTS錄取的學生,不論外在如何,在校內,大家在一起時就是安全的。」托尼斯特說。

 

靠著神,成為一家人

來自白俄羅斯,神學院一年級生菲利普‧卡爾琴科(Philip Kharchenko)表示,對於戰爭的爆發,當然是感到十分震驚,對於戰事的不斷綿延,家鄉的人確實是團結的表達了特定的立場,但他卻是越來越不平安。

 

卡爾琴科表示,長期以來,他都有到神學院受裝備的負擔,本來以為就俄烏現況,BMTS不會收他,沒想到有機會入學,更多研讀聖經,「從中對上帝有了全新、更多的認識。」

 

在校內,卡爾琴科很快與俄羅斯人、烏克蘭人成為朋友,而在2022年的聖誕聚會中,還與這兩國的同學一同獻詩,並在曲目中刻意安排了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內的獨有詩歌。

 

「在屬世的層面,俄烏兩國正站在鴻溝的兩端;但在神學院,我們是一家人,那道既深且長的界線徹底消失。」卡爾琴科分享。

 

還有一位不願具名的BMTS二年級俄羅斯學生表示,他在2019年來到愛沙尼亞,起初情況尚可,直到去年開戰後一切有了全然不同的經歷。

 

包括在求職時只要對方知道他是俄羅斯人,就直接粗暴地拒絕他,再加上各國對於俄羅斯多所制裁,在俄國的家人也無法透過匯款援助。

 

「幸運的是,後來我到了神學院就讀,這裡就像是一個友善的基督教社區。一切都夠用,我知道上帝總是供應。

  • news-details
  • 在去年的聖誕聚會中,神學生們展現了彼此接納、合一服事的典範。(圖 / 取自 EMK Teoloogiline Seminar FB)

當然,BMTS內還是會有俄烏衝突的時刻,例如當兩國學生在交談互動時,除了討論聖經,不免會交換對於政治與和平的理念。此時,俄羅斯學生主張,雖然政府立場是以保護自己國家而出戰,但他認為,基督徒最好的做法,可能是遠走家鄉、離開風暴,頂多採取非暴力對抗。相對另一方的烏克蘭學生則認為,俄國所做的明顯就是錯的。

 

即使在激烈的交換意見後,兩人在分道揚鑣前仍是握手言和,表示能理解對方的說法,也知道,「在主裡我們是一家人!」

 

神只有一位,尊主為大

對於俄烏學生之間的互動,烏克蘭籍學院同工普里西亞‧日紐克(Prysia zhniuk)則說:

從開戰首日,我就不斷地為和平到來、彼此寬恕禱告。我知道和平、寬恕很重要,但在內心深處,還是花了很長時間處理痛苦與憤怒的情緒。

 

畢竟,我不是機器人,讓人痛苦的事件、痛苦的畫面就活生生擺在眼前。

 

禱告還是大有益處的!最終神回應了我的禱告、改變我的心!我也開始為俄羅斯學生禱告,不論是舊生或新生,願他們在前來神學院的旅程中一路平安。

 

日紐克提醒,「神只有一位,再沒有別的神!」神的位份遠高於一切地上的君王,所以尊主為大、彼此合一是重要的,國籍分別不該凌駕於神之上。

(參考資料:christianity todayemkts

  • news-details
  • 雖然偶有口角,但因著有共同信仰,再加上學院的風氣,不同族群間還是可以互相理解,不讓國籍分別凌駕於神之上。(圖 / 取自 EMK Teoloogiline Seminar FB)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