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昨(14)日112學年「大學申請入學統一分發」結果放榜,「招生缺額」創5年來新高,共1萬6121個缺額,台大、清大、陽明交大、師大、成大和政大等頂尖大學缺額皆逾百;但同時,以「第一志願」獲分發比率為94.61%,較去年高

 

目前台灣升學制度多元,從「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到「分發入學」(分科測驗)及「特殊選才」等4大管道;另,選擇「出國留學」者,亦不在少數。

 

2019年108年課綱上路後,在國家教育轉型摸索的階段,身為學生、家長甚至教會,可如何評估選擇、從何施力?

在高中階段,清楚未來志向了嗎?

20多年資歷的補教名師「張翔老師」(本名廖崇智),其女兒今年也準備升大學,故對此頗有感觸。

 

張翔分享,女兒已透過「申請入學」錄取南藝大的藝術史學系,因她從高一、高二就已立定志向,想從事古物修復工作,所以高中就進行了許多相關課外活動,例如:藝術類營隊、預備作品集、參訪博物館…等,平時上傳各項成果,準備較充分,容易脫穎而出

 

可見「個人申請入學」特別適合高中即很清楚志向的人,能夠開始多投入相關領域,例如,若想讀電機系,從高中就積極報名科展、多關注產業界參與機會…等,安排相關課外活動,而不僅專注於拚學業。

 

開啟翻轉人生的機會!教會亦有施力點

但,半數以上的高一、高二學生,其實還不確定志向,且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和支持頗為重要,畢竟,平時從事課外活動往往會產生「額外負擔」,申請學校的過程也需印作品集、和前往面試地點的交通費…等,對弱勢家庭而言又加高了門檻

 

不過,只要認真讀書,之後的「分發入學」(僅看考試成績)仍有機會,因此這條管道有其必要性,讓人人都有機會透過「教育」達成階級流動

 

針對這方面的需要,若教會行有餘力,或許可考慮組「互助團體」,集結教會內各領域人才,來幫助高中生探索未來職涯可能性—特別是較弱勢的孩子。

 

例如,若孩子想走電機專業,安排專才來幫助其課外活動,增加「個人申請入學」的優勢。藉此事工,是開啟社區服務的一種機會,能幫助慕道家庭接觸福音。

  • news-details
  • 張翔鼓勵,上帝給每個人都有獨特恩賜,莫因一時的考試成績喪志。(圖/張翔 提供)

探索自身恩賜

張翔透露,一位北部知名大學的商科系主任表示,最近許多大學教授在談論,從繁星、個人申請等管道中,學生的差異性其實不大,較不易脫穎而出。

 

主因是,目前高中以下的教育體制,讓大多學生仍選擇專注於課業,以致最終差異仍在「學業成績」好壞;相較之下,歐美教育制度,較能讓孩子發展個人特色、恩賜

 

縱然如此,張翔仍認為目前台灣的升學發展,已跳脫「一試定終身」的方向,仍是利大於弊,能慢慢引導學生不只念書,也可花時間自我探索,展現出特性。

 

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取得基本學識(如:基本認字),同時,「探索恩賜」也是教育重要的過程。畢竟,上帝給每個人的恩賜才幹不同,

 

人生是個「過程」,毋須太快做定論

若是早早確定志向,就可走「個人申請」的方向,平日增加目標校系的相關課外活動,有利於申請時,讓該大學校系教授看出「你是真的想來讀」

 

例如台大的某些科系,有些人會將之視作「轉系跳板」,故該系教授也會希望能藉申請入學的方式,招收到已清楚目標志向、認真想念此科系的學生

 

不過,若高中尚不清楚大學想念什麼,也毋須太擔心,先認真顧好學業,走「分發入學」管道即可;當然,大學盡量選自己有興趣的系,但過程中再持續摸索,後續還有轉系、考別的科系研究所…等方式

 

張翔已遇過太多原本讀理工科或文科的學生,為考商學院研究所,而來到補習班。「人生,本來就不是非得『念什麼系,未來就怎樣』。

 

張翔本身的求學歷程也很「跳躍」,大學讀生物科學,研究所念經濟,並取得國際企業學博士。他回憶,在大學時發現對該科系沒興趣,不過因四年的學習和潛移默化,讀研究所時雖專業領域不同,大學所學仍產生許多幫助,包括展現差異性,因此,先前的路都不會白走

 

人生本來就是個『過程』,大學(讀什麼校系)不是絕對的成敗,並非錯了就沒救了。

 

張翔提醒,「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都是耶穌的寶貝,只是有些孩子不知道。」雖目前教育制度難免使學生趨向統一,但未來職場的路還很長,仍能在職場各個位份上,倚靠主作光作鹽。

  • news-details
  • 認真在當下的每件事,毋須過度憂慮未來。(圖/shutterstock)

業界人士:近期留學者明顯增加

除了繼續在台灣升學,有些人則會考慮出國,已從事澳洲留學代辦6年的楊惟幀,本身也在高中畢業即赴澳留學。

 

她觀察,近期選擇赴澳留學者明顯增加,原因包括:新冠疫情之前,出國留學的意願較低,因台灣本身選擇豐富,反觀出國未知性較多;然疫情之後,大環境發生許多變動,以及兩岸國際情勢,讓許多人決定往海外發展,且許多為攜家帶眷,父母帶著三個國小孩子一起出國,有別於以往讓孩子單獨出去為主。

 

要留學嗎?該考量哪些事?

「高中升大學」的族群,通常會先考完台灣的學測,等成績出爐後再納入出國與否的評估,做兩手準備。

 

然,有些高中出國的留學生,因尚不了解自己的目標,讀了之後發現不符興趣,導致成績不及格、轉系甚至休學

 

在台灣先念完大學,再「出國進修碩士」的成功率較高,因已清楚自己的志向所在。

 

故建議,決定出國之前,多聽、多看、多了解各科系的專業和發展方向

 

楊惟幀分享,自己讀國外大學時,也曾遇過課程內容不符興趣的問題,所幸畢業後,其所讀科系對找工作的影響不大。

 

另一方面,同一門課在澳洲的大學,內容往往更為靈活有趣,像是團體合作、實習...等內容,能讓學生接觸和嘗試的面向較廣,較可燃起學習的樂趣,是選擇留學的一大優點

 

不論出國與否,都鼓勵孩子們多看多聽,以及家長的引導,有助於找出未來專業發展方向。

 

楊惟幀分享,其所屬教會的暑期活動中,曾安排邀請各行業的家長來分享專業,包括:急診室醫師、某基金會管理者、IT專業人士…等,藉此幫助學生們多方瞭解各領域現況及未來發展,對孩子很有幫助,她自己的孩子就很喜歡。

 

畢竟,多數父母工作忙碌,給孩子的資訊其實很有限,故非常肯定教會的作法。

 

最後,一家都是基督徒的她也勉勵,不因「課業」捨棄信仰生活但二者仍需要平衡,不能偏廢人生的路上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故不論是父母或孩子,凡事禱告、向神尋求未來的發展,這也是她不斷傳遞給孩子的觀念。

 

相關報導》

學測放榜、落點分析怎解? 「選科秘訣」看這裡!

名師廖崇智的「補教人生」 幫助學子找到自己的價值與熱情所在

要讀書還是工作?「少年就業樣態」4象限建議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