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家長與孩童談論性騷擾,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為重要基礎。(圖/shutterstock)

台灣性騷事件頻傳,許多家長開始擔心,自己的孩童對性的知識不足,而如何給予正確的觀念指導,以及如何適當地關心和陪伴,也成為親子在性教育上的重要課題。

 

「親子關係的建立是重要基礎」,莫茲晶指出,父母要提供孩童穩定的信任和安全,並且重視孩童對身體的感受,才能將「性」的談論帶入教導之中。

  • news-details
  • 父母要提供孩童穩定的信任和安全,並且重視孩童對身體的感受,才能將「性」的談論帶入教導之中。(圖/shutterstock)

近期,性騷事件成為台灣新聞報導的焦點,對於家長和孩童而言,這些負面資訊有可能造成情緒上的影響,尤其對孩童來說,若是沒有正確的性觀念,便容易在遭遇性騷擾時不知如何應對。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諮商師莫茲晶表示,針對性騷事件的資訊報導,父母可以教導孩童勿以過度正義的心態去批判,而是回歸到這項運動的本意,也就是尊重身體的自主權。

 

她說,若是要與孩童談論對身體自主權的尊重,除了教導性教育的知識,還要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為基礎,才能讓孩童有正確的心態看待性騷擾。

 

親子關係,談「感受」很重要

莫茲晶指出,與孩童談論性騷擾,需要先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尤其要給予孩童足夠的信任和安全,讓他們在談論「性」的時候能夠受到尊重,也可以被聆聽,而不是受到嚴厲的譴責。

 

根據心理的發展階段,孩童約在3歲左右就會有「你/我」的個體區別,也會開始探索個體之間的不同,像是小孩子會因為好奇心而到處亂摸,透過觸碰去認識別人的不同之處,這是很自然的事。

 

孩童對身體界線的感受是不同的,家長除了要教導正確觀念,也要引導孩童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將感受說出來,像是「這個部位我會不舒服」、「你這樣做我會覺得噁心」,明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含糊帶過而讓人誤會。

 

談感受是要讓孩子有被尊重,」她強調,感受的溝通不只能夠認識自己的身體,也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重要基礎,尤其對「性」這件事不要太害羞,盡可能在家公開地談論,適時帶入更深層的好奇和慾望。

 

在教育方式的輔助上,她認為除引導孩童表達感受,也能透過實際演練的過程,模擬性騷事件發生時要如何因應,以及如何保護自己不被侵害。

 

身為基督徒的莫茲晶也引用聖經分享,「性」在上帝眼中是很自然的,也是祂創造的一部份,因此在與孩童的談論中,要避免使用隱晦的話而引發遐想,反而要以正確的名稱教導性知識,不以開玩笑的態度來面對。

  • news-details
  • 莫茲晶表示,從表達對自己身體的感受出發,教導孩童保護自己,以及尊重他人的身體界線。(圖/莫茲晶提供)

青春期,孩童的性探索

當孩童進入青春期,開始會對「性」有更多的好奇心,若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孩童也會因對父母的信任而願意分享,在適當探索性的過程中,家長也能給予從旁的支持與協助。

 

莫茲晶分享,父母的關心可以從人際應對、情緒感受和尋求資源等三個面向進行,一方面熟悉孩童的交友情形,包括同儕和感情上的互動交際,一方面觀察孩童的情緒起伏,給予適時必要的關心和扶持。

 

若是孩童真的遭遇性騷擾,家長要先安頓好自己的情緒,並且不要錯誤解讀給予二次傷害,並在穩定的關係中引導孩童走出傷痕,以關心取代指責,建立親子之間的信任。

 

性騷擾屬於「急性壓力事件」,若孩童遭遇性騷擾可能會出現一些明顯症狀,像是怕黑、做惡夢、焦慮不安和容易發怒,甚至對性有更多好奇,家長應給予更多的輔導和陪伴,必要時也可以諮詢相關支援和法律,為孩童爭取更好的權益。

 

此外,她也提到,在現今的社會框架下,許多人對性騷擾的直接認知,就是受害者皆為女性,但實際上男性也同樣可能面對這個問題。因此,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不論性別都需要教導如何表達對「性」的感受,並提醒孩童不要將不舒服壓抑在心中,唯有勇敢溝通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 news-details
  • 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不論性別都需要教導如何表達對「性」的感受,並提醒孩童不要將不舒服壓抑在心中,唯有勇敢溝通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圖/shutterstock)

性騷擾的恐懼中,有神公義的扶持

面對性騷擾,孩童容易陷入痛苦焦慮中,尤其當下沒有立即制止加害者,便會認為是自己沒有做好自我保護,甚至開始自責。

 

莫茲晶引用以賽亞書41:10中,神帶給人的安慰:「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

 

她相信,遭遇性騷擾的孩童也會有憤怒的情緒,但如何將憤怒轉化為從神而來的力量,並相信上帝是信實公義的,儘管在恐懼當中會有軟弱,但總有神的陪伴,一同治癒心中的傷痕。

 

「在恐懼中不會是一個人。」莫茲晶提到,只要堅信神的應許,並在心中向祂宣告,神公義的右手必能扶持人、帶來安慰。這位看顧兒女的神會引導我們轉換情緒,藉此得著面對創傷的力量,找回生命的價值。

  • news-details
  • 父母可以在人際應對、情緒感受和尋求資源等三個面向,在面對性相關的困擾時,給予孩童適當的扶持和陪伴。(圖/shutterstock)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