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CoCo Lee 李玟 臉書)

「一個真誠的愛的行動,可以讓人感到,人生不再一樣。」臺灣教牧心理研究院教授陳宇嘉說明,一個人何以最後會走向「輕生」?其實轉捩點在於,對方有無感受到「希望

 

以下,他以其專業角度,說明出現輕生傾向的可能原因,以及當人面臨困境時,如何好好面對的4種策略;想飛越難處,無須孤軍奮戰,常存「有信,有望,有愛」,雖看似簡單,卻能帶來關鍵性的改變!

  • news-details
  • 左:陳宇嘉教授,任教於臺灣教牧心理研究院,並擔任國際生命線臺灣總會的名譽理事長,以其專業回應近日李玟(CoCo Lee)離世的事件。

     

    右:藝人李玟(CoCo)近日驟逝,享年48歲,消息曝光後震驚各界,日前傳出死因疑是輕生,讓眾人相當難過與不捨;今(7)日綜合媒體最新消息,李玟二姊表示妹妹的死因並非輕生,而是「非自然死亡」,實際情況則須待遺體解剖,約4至6週後才能認確。(圖/陳宇嘉 提供、CoCo Lee 李玟 臉書)

從「兩個角度」看已逝藝人李玟

陳宇嘉從「兩個角度」看已逝藝人李玟。

 

一是,對方具有樂觀的向度跟氣質,包括表現及言語,從既有資訊裡觀察,對方所發表的貼文或留言,都有其清晰的邏輯思考,即使最後香消玉損,但仍可以肯定對方積極的面向。

 

二則是,李玟內在深沉的憂鬱面向,可能因素有二,一為情感及家庭關係的挫敗而存在著沮喪,二是生理疾病容易成為壓力的來源。

 

陳宇嘉說:「一個人有輕生傾向,常見原因第一就是生理疾病,以至病患產生『不如歸去』的念頭,第二即人際衝突,無法克服下也易出現此念,多數人能處理得當,但部份的人會因過不去而出現抑鬱現象。」

 

面對挫折,出現短期憂鬱是可預期的,然長期憂鬱就會變成所謂的「疾病」,甚至遺留下傷害,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觀察李玟長期處於憂鬱、焦慮及受挫的人際及身體病痛,挑戰不易可想而知。

 

他對此深感可惜,因從信仰角度來說,人若能把握信仰的力量,依靠上帝及家人的關懷,仍可能從困境裡──疾病、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慢慢走出來。

 

不是自己解決,而是懂得「面對情況」

陳宇嘉說:「我們並不是要『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而是,如何去『看到問題而學習面對(confrontation)』,我如何去面對情況,這才最重要的。」

 

他解釋,人可能會有或大或小的壓力,然而,關鍵在於「怎麼去看待與面對。當中,有其寬廣面向,即:人可以懂得求助或作關係連結,並非要自以為剛強,或以為只能靠自己努力,卻其實處於耗損狀態。

  • news-details
  • 數年來,李玟飽受憂鬱之苦,日前因腿部手術出院,曾因病而身上掛著引流管、消瘦至42公斤,健康狀況不穩定,令許多人不捨。(CoCo Lee 李玟 臉書)

好好「面對困境」的4種策略

詩歌曾道,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所以,基督徒向上帝禱告,並不是求「沒有困境」,而是當面臨困境時有能力好好「面對」,陳宇嘉提出4種策略

 

第一,困擾不大時,就「解決」它

如果帶來困境的事件,干擾程度不大,當事人有足夠能力處理,那就可以用「解決」的方式,從困境中走出來然而,這只是其中一種策略。 

 

第二,接納困境,自我肯定

第二種面對困境的策略是:承認並接納其存在,之後,學習與其互動,並仍自我肯定,陳宇嘉以淺白的言語說明:「就是(接納)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自我肯定),雖然有失敗之處,卻仍能剛強站立。」

 

此為與困境共處,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方向。

 

第三,調整心態,天不轉「自轉」

第三種策略叫:天不轉自轉,調整心態後,從中將更有能力看見問題,並能作出某些改變,「發現另一個方向」也是一種調試能力,即使問題沒有被解決,但轉個彎、脫離情況的挾制,當事人往往能發現新出路

 

陳宇嘉表示,這個策略對許多憂鬱症或認知失調患者很有果效,心理諮商師也也使常「認知治療」幫助一個人改變想法,即:浪子回頭,只要「轉彎了、改變了,問題就將逐一解決」

 

第四,被迫適應,如破繭而出的蝴蝶

第四種策略是:被迫適應,即:人不得不去適應,以免無法生存,因而,願意完全接受環境、勇於改變自己,也在當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間。

 

像是蝴蝶,由於「被迫適應」而不斷地進行演化,最後成為能融合於花草樹木的形象表現;一般被認定「有耐力及韌性」的人,多半即在被迫適應的情境下,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 news-details
  • 「發現另一個方向」也是一種調試能力,轉個彎、脫離情況的挾制,當事人往往能發現新出路。(圖/CoCo Lee 李玟 臉書)

把握「3種支持力量」飛越困境

第一,照「自己所有的」解決問題

有些人面對事情時,能力較充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處理;神也賦予人恩賜,我們可以帶著願意的心,照自己所有的去解決問題。

 

神看重我們的心意,也樂意我們善用恩賜、發揮所能,如哥林多後書8:12所說,「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

 

第二,化「過去的經驗」為成功基石

陳宇嘉建議,人們也可以回顧過去的經驗:自己曾經用了哪些方式,來面對困境?又,哪些經驗讓你成功或意外成功?哪些例外的經驗,帶來出奇不意的效果?善用經驗,能從中找到方向。

 

有時,人們會忘記自己過去的經歷,但無論成敗,經驗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資產陳宇嘉說:「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也就是我們可以用過去的失敗,來找到未來成功的可能性。」

 

第三,尋求「他人或外在資源」支持

其舉例,若面對一件事情,自己感到很痛苦,進行一半就撐不下去,可以試著求助於同事、朋友、家人,甚至教會的牧者,他說:「尋求更多『他人或外在資源』,陪伴、支持自己,以更有力量。」

 

所尋求的對象,也可能會提供「方法跟策略」,進一步教導而使生命更長智慧與知識。「當然,小事或偶發事件可能會不好意思,但幾次發生後,自己真的感到壓力很大,就一定要懂得求助。」陳宇嘉說。

 

求助對象包括專業人員,如: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社工師或家醫科醫師等,並在信仰上學習禱告,懂得交託給上帝,因為當「人不能」時,就是「神顯現大能」的時候,轉個念,讓神的想法取代執念,接受恩膏的教訓。

 

也許生理疾病還存在,但仍可活出「肉體軟弱卻內心感謝」的喜樂;而神給每一個人的力量都不一樣,人人景況不同,所以不要比較,「只要有來自神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發展自己面對問題的模式,是最寶貴的。」

  • news-details
  • 從神而來的「信心,盼望,愛心」是助人的極大能量。(圖/CoCo Lee 李玟 臉書)

輕生多因感覺「沒希望」與「無人介意」

哥林多前書13: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教會從神所得的「信心,盼望,愛心」,是助人的極大能量。

 

陳宇嘉說:「一個人為什麼最後會走到輕生的地步?最大關鍵就在於,他有無『希望』的感受。

 

生命臨界邊緣時,有人選擇就此結束,有人卻能急流勇退,其中轉捩點就在於:能否有一絲「希望」可以把握?若自覺,再怎麼努力也沒有前景,就容易自我了結,但其實,「沒希望」常常只是「當下的感覺」

 

可能努力過但看不到成效,或因久病不見痊癒;但他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一個糖尿病患者,即使終身需注射胰島素,不方便卻仍可以過得活潑、快樂,因為視此狀況只是「人生其中一個限制」而已

 

他勉勵:「不要把一、兩個不足,膨脹成所有的情緒跟行動。」許多有輕生念頭的人,易將不足之處放大,以致被無望的感受填滿,但他人可以給予幫助,傳遞一絲希望,對方可能因此就得到活下去的理由。

 

其次,另一個讓人選擇輕生的原因是:覺得無人在(介)意自己

 

身處困境者,容易因處於「自我且極端」的內在世界,而感受「無人介意自己的存在」,但若,身邊的人能即時提供對方不同的看見、勉勵不要妄自菲薄,為其指出一個方向,「其實,希望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得到的。」

 

身為基督徒,我們也當傳遞對方受造於神的寶貴價值,看見對方是特別的人,幫助對方「發現」真理、重新看待自己。

 

如馬太福音10:29-31所言,「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麼?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

 

愛之真誠行動,能讓人轉瞬間不再一樣

陳宇嘉並勉勵,基督徒當善用愛之語,傳遞愛的感,包括:精心的時刻、服務的行動、肯定的言語、身體的接觸,以及真心的禮物。

 

例如:簡單真誠的問候或關心的代禱卡片,甚至實際為對方禱告提供支持,他說:「一個真誠的愛的行動,會讓人經過一個晚上,就覺得人生不再一樣。」

 

上述建議即綜合「有信,有望,有愛」,雖看似簡單,但有效地傳遞給每一個人,相信能挽回許多憾事,讓許多人有機會繼續走向明天。

 

相關閱讀》歌壇天后李玟驟逝!疑陷入憂鬱之苦,如何預防憾事引關注

 

★今日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