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ews-details
蕭彼得區牧分享,「道歉」是走入饒恕的關鍵鑰匙,在地上釋放的,在天上也得釋放。(圖/shutterstock)

陷入性騷風波的演藝圈知名黃姓主持人,經過1個月的沉寂,19日發出約2萬字貼文,剖析當時心境,及過去受傷、低潮的心路歷程,並向所有傷害過的人致歉。而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內容大意為「不用原諒我,都是我的錯」。

 

受傷者有權不接受道歉,而道歉者如何能擁有「不被原諒的勇氣」,為恢復關係採取行動

 

一位牧者以自身經歷,娓娓道出,與父母恢復關係、走入饒恕境界的30多年歷程…

道歉,是恢復關係的方式之一,人透過承認和面對錯誤、表達對他人的尊重與關心,能重建被傷害的關係。

 

然而,道歉並不保證能完全恢復所有關係,在預想對方可能會有的反應下,畏懼和擔心,可能使人失去「不被原諒的勇氣」,因此,有必要先了解「悔改」的真實意涵。

 

對此,本報專訪「台中台福基督教會中部牧區」區牧蕭彼得、「台中烈火教會」主任牧師朱冠群,希望有助大家勇敢跨越畏懼,以心思意念的改變和行動,修復關係。

 

我們有權「決定」真實悔改

悔改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個決定!」台中台福基督教會中部牧區區牧蕭彼得分享,很多人對於悔改有錯誤觀念,認為悔改是難過、流淚等情緒的流露。

 

然其實,一個人痛哭流淚,或進行很多「宗教行為」,卻不一定符合聖經中的悔改。怎麼說呢?

 

新約中「悔改」希臘文是metanoia,指「改變心意」;舊約裡,希伯來文shuwb則是指「回頭、回轉、轉變」,是種「外在行動

 

因此,結合聖經新舊約,「悔改」是指「心意的改變,加上外在的行動」。換句話說,只改變外在行為是不夠的,也需同時改變心思意念。

 

根據聖經教導,每個人都有罪(羅馬書3:23),人性本質上存在著罪性,都會犯錯和違背神的旨意。

 

然而,聖經也教導人,神愛世人,祂願意賜下恩典和救贖,使人擁有道歉、和好的能力,也因此,聖經中有許多關於悔改、寬恕及和好的教導。

  • news-details
  • 因著上帝的愛,人可以到神面前認罪悔改,也有能力饒恕冒犯者。(圖/shutterstock)

悔改之前,先分辨⋯⋯

不少聖經偉人都曾犯罪。如,亞伯拉罕撒謊、摩西殺人、大衛犯姦淫和謀殺、保羅殘害基督徒、彼得否認主⋯⋯,還有說不完例子;但,他們都蒙神赦免,且被神使用。

 

不過,也有如以掃、掃羅、猶大等人,最終滅亡。這三人的罪,或許比不上前面幾位,且以掃、掃羅和猶大也有懊悔,卻並非神所要的「悔改」。因此,基督徒有必要辨別「世俗或敬虔」的憂愁

 

1)世俗的憂愁(道歉、悔改)

歌林多後書7:10-11,「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你看,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訴、自恨、恐懼、想念、熱心、責罰。在這一切事上,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

 

神要人有敬虔的憂愁(保羅的話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而非世俗的憂愁,因後者是負面的,會帶來遺憾和對人有損的負面情緒,使身心靈受折磨,進而走向滅亡。

 

並且,世俗的憂愁,並不一定能使人改過自新。

 

世俗的憂愁,可能讓人會產生以下想法:「我被抓到真倒楣」、「我害怕面對結果」、「為什麼是我被抓到,還有別人也犯了更大更多的罪」等等。好像孩子因為頑皮、不聽話被抓到時一樣的反應,試著找藉口、狡辯,將罪合理化。

 

這是屬於肉體血氣的表現,因心中沒有神在其中,人還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並無破碎地來到神面前。

 

2)敬虔的憂愁(道歉、悔改)

依神的意思,憂愁是:「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詩篇51:4) 人感到憂傷難過,不是因為犯罪被發現,純粹是因這過犯,會傷害神的心,並破壞與神的關係

 

「敬虔的憂愁」是正面的,將帶來心靈的醒悟、悔改和自我反省。就如大衛的禱告:「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詩篇51:10、17)

 

蕭彼得鼓勵大家,因著上帝愛我們,經歷神的愛的你我,能到祂面前認罪悔改,也有愛的能力去饒恕他人,因為愛能遮掩一切過錯

  • news-details
  • 因著神的愛,朱冠群牧師與父母和好。(圖/shutterstock)
  • news-details
  • 朱冠群牧師說,關係修復的過程,不只自己,對方也會獲得一些醫治與釋放。(圖/shutterstock)

不被原諒的勇氣從神而來

「台中烈火教會」主任牧師朱冠群分享,「道歉」背後表達出想恢復關係的訊息,但是否要原諒,是對方的權利。在道歉前,須先以神的眼光看待自己,明白自己向神交帳,如此,較可知道如何應對對方的任何反應。

 

談到這裡,朱冠群分享與父母修復關係的見證。從小父母離異、之後擁有各自家庭,直到國中與18歲,他才再次見到父親和母親。

 

父母嘗試恢復親子關係,認識主的他卻不願意,因認為,自己最需要父母時,他們卻不在身邊;如今回想,朱冠群覺得,那是受傷後的反應,而,因著神慢慢在內心動工,逐漸願意與之互動。

 

隨互動累積,彼此間逐漸有了感情,朱冠群了解父母的處境,雖仍無法全然接受他們,但也慢慢離開「被害角度」看事情,接受與父母的關係,並在每年新年、母親節、父親節致電關心。

 

如今成為一位牧師,與父母走過約30年修復之旅的朱冠群自認,自己仍在學習這個功課,從中也想給予道歉者兩個建議:

 

1.帶著盼望,不要放棄修復關係

2.要相信對方是可能改變的,只要等候神的時間

 

關係修復的過程,不只自己,對方也會獲得一些醫治與釋放。

 

而「不饒恕」,彷彿冰箱有發霉食物,始終不處理,並不會因此真空,乃是會蔓延出去,使其他食物跟著發霉。因此,苦毒、不饒恕是需要處理的

 

朱冠群感恩表示,因著上帝動工,他願意與父母和好、愛他們,以致母親離世前,母子有美好相處時光,這對家庭關係有極大好處。

 

最後,回應黃姓主持人的長篇貼文,朱冠群提出,我們有時會想盡辦法活出新樣式,但當忽然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不堪的過往時,該怎麼辦?

我們要接納自己。

 

就像(聖經中)大兒子與小兒子,不只是小兒子,大兒子度日也滿『自我中心』的,因此越按自己真實狀態活著,旁人就會越接納自己不認識的面向。

 

有時,道歉不是『努力』就可以,但『改變』是可能的,所以不要放棄

 

道歉、等待對方接受的過程,彷彿傳福音一樣,絕大部分的人並非第一次聽到就決志、仍堅持活在自己的世界,

 

然而聽許多次後,當上帝的時間到了、就轉變了,因此對方改變、接受的盼望是存在的,所做的不會沒有價值。

相關新聞》

從「黃子佼兩萬字長文」省思 神期盼人用「愛」影響破碎世代

為何「道歉」能帶來醫治果效? 牧者談聖經認罪文化

 

基督教今日報提醒您,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有需要可撥打生命線:1995;衛福部諮詢安心專線:珍愛生命,請撥打 1925(24小時);張老師專線:1980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