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023年傳記電影《奧本海默》,由克里斯多福.諾蘭編導,故事改編自傳記《美國普羅米修斯:J.羅伯特.奧本海默的成功與悲劇》。(圖/環球影片粉絲專頁)

「其實,對我們學科學的人來講,它(發明)總是正面的,因為都有助於讓人類科技向前推進。」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副工程師張瑞麒並說:「一切都在神的掌權中。」一切資源也都從神而來,祂不只創造了萬物,更賦予人類擁有智慧。

 

張瑞麒也以科學團隊的研發過程為喻,發明不只使一個人蒙福,成果更能貢獻於社會、國家及至全世界──而禱告亦然,不僅個人受益,更會影響全域。發明有其影響力,基督徒們,千萬不要小看「屬靈的爆發力」!

  • news-details
  • 左圖:張瑞麒自1999年至今投入國家實驗室「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曾擔任某一子系統的主管,現為其中一部門的副工程師。約六年前,他在單位成立了信望愛團契並擔任社長,召聚基督徒查經、彼此建造,深盼不只能提供物理性光源,也能提供屬靈光源。他以科學研究者的角度,回應熱門電影《奧本海默》。(圖/張瑞麒提供、IMP Awards)

  • news-details
  • 奧本海默被譽為「原子彈之父」,他在二戰期間參與美國主導的「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研發原子彈,計劃下的「三位一體核試驗」為核武器在世界上的首次爆發,後被用於轟炸日本廣島與長崎。(圖/IMP Awards)

張瑞麒在「同步輻射研究中心」與許多一流科學家共事,其單位研發同步加速器,可提供光源給機構如中研院等,進行實驗及進一步研究。

 

電影裡所談及的「曼哈頓計劃」是由美陸軍工程兵團少將萊斯利.理查德.格羅夫斯(Leslie Richard Groves Jr.)所領導,而他延攬核物理學家朱利葉斯.羅伯特.奧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主責設計製造原子彈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發明有大有小,都是從「發現」來的

「發明是從『發現』來的,」張瑞麒說:「而發明有大小,原子彈是一個很大的發明,源於科學家發現『原子核分裂』的現象;而發明也有從生活經驗來的,簡單的講如:迴紋針也是一個發明。」

 

研發過程會不斷累積突破成果,再經富「創新思想」的人物主導時,就會變成較大的發明,如張瑞麒所在的單位團隊會召聚專家腦力激盪、在討論中提出創見。

 

對科學家而言,總是以「正面態度」看待發明

張瑞麒說:「其實,對我們學科學的人來講,它(發明)總是正面的,因為都有助於讓人類科技向前推進。」

 

即使奧本海默所投入的是以製造「毀滅性武器」為目標的計畫,然初衷可能源於關懷同胞,或期待以嚇阻方式導向和平,若設身處地來看,張瑞麒說:「確實真的會有兩難的情景。」

 

因為一個人無法控制另一個人,採什麼態度、作什麼目的,如發明了刀子,有人拿來捕獵養家,有人卻用以傷害他人。

 

核分裂產生能量,曼哈頓計畫以此產出原子彈,但另一方面,人類生活便利所需的能源也因此生成。張瑞麒說:「所以基本上,發明還是被鼓勵的,這些也都是科學家能繼續前進的動力。」

  • news-details
  • 曼哈頓計劃在1939年時已開始小規模進行,後來擴大雇有13萬餘人,花費22億美金(折合2020年約254億美元),其中逾九成用於建造工廠、生產可分裂物質;戰爭期間研究出兩種不同設計的原子彈,一為簡單的槍式,另一是結構複雜的內爆式,後者使用核子反應爐增殖而來的「鈽」元素。(截圖/環球影片 官方頻道)
  • news-details
  • 核武試爆後,奧本海默曾對此感歎:「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戰後的他,擔任新成立的「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的總顧問及主席,並以此身分遊說國際社會管控核能,盼避免美蘇發生核軍備競賽及核擴散;其公開發言曾激怒了不少政治人士,安全許可也因此在1954年遭撤銷。(截圖/環球影片 官方頻道、IMP Awards)
  • news-details
  • 無法再直接影響政治的奧本海默,仍繼續演講、寫作及研究物理。九年後,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肯定其終身貢獻,授予「恩里科.費米獎(Enrico Fermi Award)」,由繼任總統林登.詹森(Lyndon Baines Johnson)頒發。圖說:奧本海默曾於1966年時訪問以色列並發表演講。(圖/維基百科)

科技來自於人性,應用端在「人心」

對於電影《奧本海默》所描繪的科技災難性後果,張瑞麒引述「科技來自於人性」來進一步說明。

 

人性有光明及黑暗面,而發明的影響是正面或負面?往往取決於人從哪一個角度進行使用,他以「網路」為例,有人可以蒐集資料、自我學習、充實生命,有人則可能虛度光陰、沉溺於情色或設阱詐騙。

 

即便奧本海默顧慮核彈的毀滅性,而沒有發明出來,但過一段時間後,也將會有人發明取代之,張瑞麒說:「科技都是這樣,若愛因斯坦沒有發現相對論,過二、三十年或50年後,也總會有人提出來的。」

 

從基督徒的立場來看,他說:「就是神在當中掌權,人類的歷史科技都一直在往前進行,即使世界還臥在惡者的手下──然一切都在神的掌權中。」

 

而一切的資源也都是從神而來,祂不只創造了萬物,更賦予人類擁有智慧,如同雅各書1:17所說:「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信仰並不限制發明,卡關的是「人」的思維

對張瑞麒而言,任何的發明或發現,都是由神所賜予的,包括:科學家在校或於研究機構所受的裝備資源、日積月累的知識,最後蒙恩加上聖靈的感動、想出了點子,並能與人合作,最終完成了科技上的成就。

 

如同撒加利亞書4:6,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

 

所以每天早上,他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讀經、禱告,並在日記表規劃當日工作後,交託於神、請求智慧,日日倚靠聖靈,一步步地去進行工作。

 

張瑞麒說:「發明不是一蹴可及的,而是逐步進展的。」漫長過程裡,無論是有效率地回顧文獻、進行分析、看見突破點、理論模擬、實驗等,每一步都需要聖靈帶領,「所以,對我來講(經歷聖靈)是很生活化的。」

 

有人可能以為從事科學,信仰是阻力、創意思維會被聖經限制,但張瑞麒說:「神是無限的,所以當中若有帶來限制的,其實是『人』自己的思維。」

  • news-details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與奧本海默合影,約攝於1950年前後。電影《奧本海默》也以兩人的互動場景及對話,道出科學家的內心世界。(圖/維基百科)

「鈽」元素成為地質斷代的關鍵?

日前,據外媒報導,人類的地質斷代可能已進入全新的階段;其中評估斷代的關鍵全球特徵,研究團隊即提出「鈽」元素作為主要標記,並建議將1945年7月16日首次進行「原子彈測試」的時間定為新世紀(人類世)的開始。

 

因為鈽元素於自然界罕見,是一個突如其來且有力的瞬間紀錄。該研究團隊且認為,地球約於70年前已因人類活動從「全新世(Holocene)」進入了「人類世(Anthropocene)」。(編按:「全新世」始於1萬1700年前,為上一個冰河時期結束時所開始的時期)。

 

但目前此論,尚未經國際地層學委員會(ICS)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確認。

 

末世警訊頻繁,當首重與神建立親密關係

近年,地質斷代言論四起,世界各地極端氣候現象鮮明,且不只在氣候或環境變化,政局也出現前所未有的紛亂腳步;面對末世警訊越來越頻繁,張瑞麒勉勵:「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

 

人類面對大環境變化,其實無法隻身掌控,但他進一步說:「我們要禱告,而且要帶著能力去禱告,它(禱告)不是消極的事。」因聖靈會教導神兒女如何禱告,並賜下屬天智慧、當有的態度及眼光,引領面對一切。

 

張瑞麒以氣候變遷為例,基督徒可以從「自身環保行動」做起,即使並非認定能就此改變世界或國家,但「心」卻能因此對準於神而平安喜樂張瑞麒說:「我們順服神,聖靈感動我們該做的事情,我們就去作。」

  • news-details
  • 左圖:1945年9月,計畫領導人奧本海默(左)和美陸軍中將格羅夫斯(右),視察位於新墨西哥州的三位一體核試驗場地,兩人為了防止放射性落塵沾黏而穿上白色帆布鞋套。右圖:奧本海默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身份證。(圖/維基百科)
  • news-details
  • 核武器在世界上首次爆發的「三位一體核試驗」的景象。(圖/維基百科)

個人力量看似微小,但對準的卻是「神的心」

提摩太前書2:1-3,使徒保羅說:「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

 

張瑞麒以此段經文進一步指出:禱告目的是「使人得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我們得以因此查驗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敬虔生活並持守信德。

 

「發揮我們個人的力量,雖然看似微小,不管眼前挑戰是兩岸局勢、選舉或環境變遷,對基督徒來講,就是要在當中『做鹽做光』調和,並為此禱告。」

 

他更勉勵,不當以為禱告「人微言輕」,因得主的喜悅是極大的事「做當做的事情神會賜福,神也會因著我們個人所擺上的,來賜福我們周圍的人。」

 

如同原子彈,是一群科學家因著團隊共事,所累積出來的成就,張瑞麒說:「我覺得屬靈的氛圍也是一樣,臺灣一群愛主的基督徒一起禱告,其中屬靈空氣與光景就會改變、帶來影響、也會逐步累積起來。」

 

基督徒不當小看「屬靈的影響力」

一個科學家的發現,不只個人蒙福,成果更貢獻於團隊、國家及至世界,而禱告亦是如此,不僅個人受益,更會影響全域。以此提醒,基督徒不當小看屬靈的影響力,因為我們都是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

 

基督徒聽命順服時,所感動的是父神的心,舉起聖潔的手代求時,所搖動的是萬軍之耶和華的手,面對世界的變化或力量,我們更當求聖靈照明心中的眼睛,明白自己所蒙的恩召有何等指望、能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

 

基督徒的力量並非毀滅性的力量,而是愛的創造性力量,而在相信的人所能顯的能力,將是何等浩大!如同以弗所書1:21所說:「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