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切斯特與琳恩‧宣教士夫婦,奉獻半世紀光陰,翻譯少澳洲數民族語言聖經。(圖/ 取自 Bible Society Australia FB)

談到福音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19)」已是多數人都能朗朗上口的重要經節。然而,神給我們的吩咐,不只是印在經上的文字,更希望所有人能用行動活出來,成為世界的祝福。

 

在澳洲,切斯特‧斯特里(Chester Street)與琳恩‧斯特里(Lyn Street)宣教士夫婦,正是用50年的歲月,投入澳洲少數民族語言「穆林帕塔語(Murrinh patha)語」聖經翻譯,要以此回應神,讓更多人有機會讀經、認識神。

送給小鎮的貴重禮物

8月27日,澳洲北方的韋德耶(Wadeye)小鎮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奉獻感恩禮拜,斯特里一家與澳洲聖經公會同心向神獻上感恩,終於能在疫情威脅過去後,透過禮拜來宣告,「穆林帕塔語聖經」正式出版。

 

韋德耶鎮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濟慈港(Port Keats),位處偏僻,但極早開始就有人居住,澳洲將住在此地的人民尊為「澳洲原住民」,以表彰他們比歐洲探險家在17世紀第一次達到這片土地前,就已經在這塊土地上生活。

 

鎮上常駐人口約2000人左右,卻有7種語言會交錯使用,主要是穆林帕塔語,其他還參雜Marri-Ngarr、Marri-Tjavin、Magata-ge、Djamindjung等方言。

 

縱然,從人的眼光來看,一個偏僻、人少的小鎮不值得投入過多的資源,但切斯特與琳恩夫妻倆卻不覺如此,倆人認為越是少人的民族,越需擁有族語聖經的必要。

 

「翻譯的工作,得要從半世紀前的一次旅程開始說起。」琳恩表示,當年她和先生都還在神學院受裝備,一日,身為神學生的他們,前往韋德耶鎮附近拜訪一位朋友,竟驚訝地發現,原來許多原住民慣用的日常語言其實是族語,而不是澳洲的官方語言「英語」。

 

在既有的認知中,琳恩與先生認為,在澳洲教育政策的推動下,理論上應該是每個人都會說英語,沒想到政策與實踐仍有落差,「有個感動就提醒了我們,讓原住民族語中,也有屬神話與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

 

也就是說,與其要少數民族使用英語來閱讀聖經、認識上帝,不如有人投入聖經翻譯工作,幫助這些未得之民,能用自身最熟悉的話語來接觸信仰。

  • news-details
  • 穆林帕塔語的使用地區,是偏遠的澳洲北方小鎮韋德耶。(圖/ 取自 aboriginal bibles 網站)

將感動化作行動

順應這份感動,琳恩和切斯特很快展開實際行動,先是用上3年時間,參加翻譯聖經必備的語言學習和相關工作的培訓,之後再花1年的時間,通過考核,也完成了當地社區的基本調查,一家人正式搬遷至韋德耶鎮,委身服事社區。

 

琳恩對這趟搬遷旅程印象猶新。她清楚地指出,1973年9月,切斯特開著卡車,帶她與剛出生9個月的大女兒潔禮琳(Jerilyn),從達爾文鎮(Darwin) 往韋德耶鎮(Wadeye)駛去,那是一趟400多公里的旅程,好在有澳洲原住民語言協會(AuSIL)的幫助,再加上當年夫婦倆都還年輕、充滿勇氣。

 

漫長的車程中,斯特里家駛過了多條小溪、年久失修的無數路面,花費2天時間才抵達韋德耶鎮。琳恩認為,要經過重重挑戰才能抵達服事工場,代表上帝也正在預備他們一家,先有足夠的智慧與韌性,以能應對過程中將會面臨的重重阻礙。

 

1973年到1991年,琳恩與切斯特除了埋首翻譯聖經,三個孩子也陸續出生,一家人都定居在韋德耶鎮。琳恩說,住在當地最大的好處,是日常生活完全沉浸在穆林帕塔語之中,甚至,孩子們從小就是說這種語言長大,用最自然的方式來融入社區。

  • news-details
  • 翻譯工作從50年前開始,直到2021年才有部分聖經章節完成翻譯。(圖/ 取自 aboriginal bibles 網站)

「還記得,初來乍到,在地社區給我們的稱呼是『那兩個人』。」這意味著琳恩與切斯特的表現並不完全像外來的白種人,卻也不夠像當地居民,再加上成年後,才搬到與過往生活完全不同的環境,大人多少會有顧忌,害怕犯錯或得罪對方;但,還好孩子不會,他們很勇於表達、外出找朋友玩,這讓一家人慢慢得著社區的接納。

 

對韋德耶鎮的成員來說,斯特里家特別從外地搬來、學習語言、試著融入當地的每項努力他們都看在眼裡,隨著一家人在鎮上定居的時間越長,大家對待他們的方式也越發親切友善...

 

「特別是他們很熱切的和我們講述『耶穌』的愛與福音,希望我們能認識這個神、進入名為『天堂』的國度。」原住民說著。

 

翻譯聖經的工作從未停下來,人不在、心在

琳恩說,考量孩子們就學與成年後的需要,顧及孩子能得到足夠教育資源,1991年末,他們搬離韋德耶鎮,選擇下一站落腳雪梨。

 

「可是,翻譯聖經的工作從未停下來。」琳恩表示,除了與澳洲原住民語言協會持續合作,切斯特的一位朋友戴夫‧威克(Dave Wake)是在威克理夫翻譯會服事,並曾在韋德耶鎮開展宣教事工。

 

透過朋友與威克理夫翻譯會的幫助,琳恩雖然身在雪梨,還是能繼續和韋德耶鎮保持通暢的聯繫,也曾在威會的年度宣教之旅中,一同重返這個委身近20年的第二故鄉。

  • news-details
  • 斯特里一家在韋德耶鎮住了近20年後搬離,但琳恩仍持續與當地社區互有聯絡,也未停止聖經翻譯工作。(圖/ 取自 aboriginal bibles 網站)

  • news-details
  • 除了聖經文本的翻譯,在當地眾機構的合作下,也出版了許多穆林帕塔語信仰刊物。(圖/ 取自 aboriginal bibles 網站)

一行人在抵達韋德耶鎮時,琳恩感動地發現,居民們很高興,朋友們離開後願意再回來探望,還為他們製作了偌大的歡迎標語,而這份看見,更是大大提升了宣教士與社區居民的關係。

 

另外,琳恩也提到,服事的路上總是有甜有苦;切斯特一直是自己的最佳夥伴,但,有些遺憾是,他早在2015年就因癌症逝世。

 

琳恩緬懷,切斯特不只是聖經翻譯工作者,他更是藝術家、音樂家和語言學家。切斯特生前與同為少數民族語言聖經翻譯的好友安‧埃克特(Ann Eckert),曾一起嘗試用傳統語言創作詩歌,讓聖經內容也有機會加入韋德耶鎮的地方音樂。

 

「切斯特經過與白血病的漫長纏鬥後安息主懷,享年70歲。」琳恩說,切斯特離世前幾天,就算是住院,他也還在修訂「穆林帕塔語語」聖經;實際上,他將一生都獻給了穆林帕塔人。

 

「沒想到,在哀傷的情境中,卻也能得著上帝出人意表的安慰。」琳恩說,切斯特離開後,幾年前,她曾獨自回到韋德耶鎮參加一場喪禮,這次她更驚訝的發現,有些從1991年起就未曾見面的朋友卻還記得自己。

 

「這場葬禮中,我們一群人一起從教會走向墓地,沿途有許多人走到我的身邊,打招呼,也握了握我的手。」

  • news-details
  • 切斯特(左)2015年因血癌過世,但他奉獻一生的成果卻會長遠流傳。(圖/ 取自 aboriginal bibles 網站)

持續委身譯經

從過去再看到現在,琳恩與切斯特開始翻譯的「穆林帕塔語」聖經,實於2021年完成初期計畫,先行翻譯完舊約、新約的部分章節(創世記、詩篇、約拿書;四福音書、帖撒羅尼加前/後書、雅各書、約翰一書、啟示錄),並在澳洲聖經公會的協助下,推出「穆林帕塔語語」迷你聖經,惟因新冠疫情的攔阻,直至今(2023)年才能舉辦奉獻感恩禮拜。

 

對於印製少數民族語言聖經,澳洲聖經公會主席露絲(Ruth Limkin)表示,聖經公會知道,聖經翻譯需要用上非常多的時間,因為譯者在翻譯時必須確保,翻譯內容是能被該民族瞭解的,同時又能準確傳達聖經真理。

 

也因此,只要有部分章節完成翻譯,就具備出版的價值,而聖經公會的使命,就是確保這些珍貴的譯本得以出版。

 

琳恩則說,她不是在基督化家庭中長大的,但上帝卻在一直都在!10歲那年,神親自開路,讓她有機會在週日到住家附近的教會參與兒童主日學;也就是在持續參與教會禮拜中,信仰得堅固與深化,讓她在15歲就立志,要讓醫生為主所用。

 

「最神奇的是,後來我也是在教會中認識切斯特,不只是相愛後結婚,也對神國有同樣負擔,一起開展神國事工。」

 

為此,琳恩滿懷感恩地將事工成果獻給上帝,願神的話語沒有隔閡,更能因此傳向未得之民,成為韋德耶鎮不滅的愛與盼望。

 

參考資料:Eternity NewsRIMSWestdaly

  • news-details
  • 藉由奉獻感恩禮拜的舉行,宣告「穆林帕塔語語」迷你聖經已正式出版。(圖/ 取自 koorong 網站)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