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陳伯杰牧師與師母周曉蕾牧師以自學教育,成功養育4名傑出的女兒。(圖/陳伯杰提供)

在大環境變動下,學校教課書紛紛出現了「多元」內容,海外校園更是出現「多元」公廁、「多元」繪本,「多元」教學老師。

 

相信許多家長心中必定開始疑問,難道我的孩子只能「被動接受」學校所給予的一切嗎?

 

其實家長是有選擇的,就是拿回「家長教育孩子的權利」自學決定對孩子的教育,並讓孩子有學習基督教價值觀的機會。

 

一個被神建立的家庭,也可以以「家庭」去「影響生命」,即「家庭宣教士」何嘗不是宣教的一種選項呢?

自學風氣正在悄悄興起

據《christianpost》報導,美國人口普查數據(U.S. Census Bureau)顯示,德克薩斯州(下稱德州)在家自學生於2020年春季至秋季(Covid-19盛行時)間,自學瞬間增長兩倍,從4.5%上升到12.3%,相當於約75萬名在家自學生;疫情結束後,這樣的成長也沒有大幅減緩。

 

自德州教育局(Texas Education Agency)向德州家庭學校聯盟(Texas Home School Coalition)提交的數據顯示,自2021年至2022年,7-12年級的學生,在covid-19盛行前,每年約20,000至25,000名學生在家自學,但最近數字已來到將近30,000人

 

如此檔不住的趨勢與以下問題有關:

1.出生率下降。

2.孩子安全考量。

3.校園環境諸多問題。

  • news-details
  • 在家自學風氣正在興起。(圖 / Shutterstock)

而觀察台灣,根據教育部資料顯示,2022年高中以下參與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一共有10,609人(內含三種型態:在家自學、自學家庭組織的共學團體、以組織或協會為基礎的共學團體),比2021年度9,680人,多出929人;更是比2014年,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統計人數2,823人,多出7,786人

 

根據《親子天下》的民調,有超過五成(52%)家長給臺灣國民教育打了不及格,平均只給了63分,有超過三成(33%)家長,則選擇為理想中的學校而遷戶籍。

 

調查也發現,有高達84%的家長擔心「政策多變,難以因應」,第二則是有73%的家長擔心「社會價值觀複雜,品格培養不易」。

 

可見,自學是一個正在上升的趨勢,而這樣的趨勢,與少子化、急速變動的大環境息息相關,尤其在毒品進入校園等影響下,許多家長體會到孩子在家學習的好處,也是自學比例增加主因。

  • news-details
  • 在家自學風氣正在興起。(圖 / Shutterstock)

台灣孩子已有「學習結合信仰」的機會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陳伯杰牧師(曾任台北市高中實驗教育審議委員會,103-104年)、周曉蕾牧師(曾任台灣高中實驗教育審議委員會,103-106年)帶來自學分享,夫妻二人育有4名女兒,共有16年栽培女兒們自學資歷。

 

其表示,當初會涉入教育領域,初衷為2000年時夫妻倆於宜蘭縣五結長老教會服事,當時教會會友只有零星幾人,而所在社區充斥隔代教養、外籍配偶、低收入戶、家暴家庭等現象,因宜蘭工作機會較少,家庭問題相對較多。

 

教會對面剛好有個家庭,主要由爺爺撫養三個孫子女,孩子的父母因為吸毒關係,都進了監獄,這些孩子平日都會來教會玩耍,但言行舉止缺乏教養,時常滿口髒話。

 

當時,陳伯杰與周曉蕾便思想,若現在不管這些孩子,未來鐵定管教不了。鑒於教會非主日時段均有閒置空間、設備,於是,他們毅然在教會內籌辦陪讀班,以「因材施教」為教育目的,持續至今。

  • news-details
  • 陳伯杰認為,教會「主日前」及「週間時間」閒置空間都可以很好利用,陪讀班就是一個可以傳福音的機會。(圖 / Shutterstock)

後來,不少參與陪讀班的孩子,紛紛結出亮麗成果,當中甚至有學生得到世界青少年廚藝比賽,拿到今年十大傑出大專青年。

 

開辦陪讀班過程,陳伯杰夫妻在一次與女兒互動中,發現女兒在學校培養的價值觀,逐漸與父母的價值觀產生歧異,不免思想,在國外曾見宣教士可透過自學,培養孩子,認為夫妻二人齊心協力,應該也可以,遂啟動自學教育之路。

 

夫妻倆十六年的栽培,女兒紛紛表現出眾,並按著上帝造她們的才華,在不同領域有傑出的表現,更有紮實的信仰深植在女兒心中,陳伯杰於受訪時表示,這些自學經驗更是堅定他想在台灣推廣自學,幫助更多家庭找回父母權柄,與重建孩子對學習的熱愛、尊重信仰及品格養成與成為光鹽的領導力

  • news-details
  • 周曉蕾牧師為Carrier Direct職業生涯分析顧問、Prepare Enrich 婚姻戀愛輔導諮詢師、家庭教育課程講師、「增能父母」親子教育課程講師、感覺統合訓練諮詢、兒童品格教育講師。(圖/陳伯杰提供)

陳伯杰表示,其實上帝已把台灣自學教育之門敞開,108年課綱其實很強調身心靈健全的全人教育,正是基督徒為神建造「約瑟」,「但以理」的下一代。自學在台灣又稱「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詳見台灣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第8、12條條文。

實驗教育之理念,應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之多元文化、信仰及多元智能,課程、教學、教材、教法或評量之規劃,應以引導學生適性學習為目標。

—台灣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第 8 條第1項

審議會審議實驗教育計畫時,應考量下列因素:

一、保障學生學習權及落實家長教育選擇權。

二、計畫內容之合理性及可行性,並應符合第八條第一項規定。

三、預期成效。

—台灣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第 12 條第1項

台灣現在的自學環境是尊重、友善原生家庭信仰,基督徒父母可以思想,現在孩子在學校要面對的,是課本上屬世的文化、隱藏在校園內的毒品問題、無神論教育等思維,你我必須贏回這世代的孩子。而自學正是其中一個可行的管道。

  • news-details
  • 陳伯杰牧師曾為高雄85樓建築設計師。宣教士8.5年。全職牧會17.5年。在宜蘭縣基督徒聯禱會主6年。埔里聯禱會主席1年。2001至2018辦理社區兒童,國中課後陪讀班的經驗。自2002年開始,辦理戶外冒險體驗營會超過400場,同時為攀岩、溯溪、垂降、浮潛、單車教練、亞洲體驗教育學會助理引導員。美國獨木舟協會海洋平臺舟領隊。親職、婚姻、兒童品格、青少年信仰、體驗教育課程規劃與執行講師。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親子、婚姻、寧法神學院課程講師。(圖/陳伯杰提供)

從今天開始,認識自學

首先,認識何謂在家自學?在家自學或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是指不進入學校系統,靠家庭與社會資源的學習方式進行價值觀,解決問題能力與利他作為,其教育理念和背景和家長生命哲學有相當大的關係。

 

在家自學特色乃自學的過程中,家庭可發揮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在家自學的學習者由於彈性較大,通常較具個人特色、創造力,用於個人興趣的時間超過在學者,而能取得較高的成就,但對主流體制教育的學科考試較不擅長。

 

目前台灣自學的類型有三種:

一、 各個家庭自行教育孩子的在家自學。

二、 在家自學家庭的共學:由數個在家自學的家庭組合在一起,家長分工合作進行教學的工作。

三、 團體共學(30人以下):以組織或協會為基礎的團體共學,例如:華山書院、中華基督教慕真在家教育協會。

  • news-details
  • 陳伯杰牧師與周曉蕾牧師以自學教育,成功養育4名傑出女兒。(圖/陳伯杰提供)

自學,可以有什麼樣的優點呢?

學校體系比較是教授「知識點」,而每一個知識點要串聯,是需要理解與實作,但目前學校體系是透過考試,想得到驗收成果。

 

可以反思,假若我們想下廚,可以透過食譜,知道一道菜怎麼煮,但能否真煮出一手好菜?還是要實;如果透過考試,測驗孩子知不知道煮菜過程,其實仍跟實際下廚有落差,學習抑是這樣道理。

 

自學不僅可以設計大量行動專案、戶外課程,父母也可以設計如同大學思辨的過程,引導孩子學習

 

陳伯杰表示,通常在學校體系問孩子,1+1=?孩子都會回答標準答案:「2」,但他在接觸自學生的過程,都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自學生通常會詢問:「你的定義是什麼?」,並給出印象深刻的答案,例如:1位媽媽+1位爸爸,會得出超過2個以上的孩子。

 

他分享,陳家自學首重信仰讓孩子知道有兩種價值觀:世界與敬虔),再者重視思考、問問題,而所有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且致力培養孩子即知即行(行動能力),父母成為引導孩子背後的教練,並開發孩子的興趣、學習熱忱(理解孩子的才藝與學習方向)。

  • news-details
  • 陳伯杰牧師與周曉蕾牧師全家福。(圖/陳伯杰提供)

自學中父母的陪伴,則透過一個禮拜的家庭祭壇(一起看信仰電影)、學習中一起討論、一起玩桌遊(建造關係與腦力激盪)、一起談論這禮拜最快樂的事情、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需要代禱?父母也可以提出家庭難處一起禱告交託 ,經歷天父的信實;以上,都能建造父母與孩子堅不可摧的親密關係

 

而美國也有透過自學生與在校生的教育成果比較,做出數據,如下:

1.對生活很快樂:自學生58.9%、在校生27.6%

2.生活是令人興奮的:自學生73.2%、在校生47.3%

3.很滿足現在的工作:自學生61.4%、在校生39.7%

4.一個禮拜至少去一次教堂:自學生76.5%、在校生16%

5.參與社區服務:自學生71.1%、在校生37%

6.是社區組織的一員:自學生88.3%、在校生50%

 

陳伯杰指出,通常很多人對於自學生的缺點,會認為有「社交圈、同儕不夠」的問題,但其實這個部分「教會」是可以解決的,教會通常存在不同年齡層的人、職業的人(當然也有同儕),其實跟現實生活遇到的人是一樣的,可以學習不同世代的人際溝通技巧,也可以激發孩子有不同思維。

  • news-details
  • 陳伯杰牧師與周曉蕾牧師4名傑出女兒中曾有孩子出書、上清華大學(左)、有孩子成為朝陽科大休閒管理中英文領隊導遊(右)。(圖/陳伯杰提供)

陳家自學教育參考  

陳伯杰一家教育法:

 

一、每天靈修,與神建立親密關係:

最有智慧的所羅門王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到目前為止,女兒慧潔只上過小學一年級,其餘時間都是在家自學,因為不用趕著到校,所以每天可以花時間讀聖經與禱告,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她做上帝喜悅的抉擇,自然會有源源不絕的智慧與創意。

 

陳伯杰建議,可每天讓孩子讀箴言, 因為箴言就是生活智慧,箴言共有31章(剛好一天一章),箴言智慧比如,當以後孩子大了,會知道不可替人作保,也會知道父母有權柄管教,因為這是上帝的命令。

 

二、在家自學,建立能力:

陳伯杰曾在中美洲貝里斯國立技術學院任教兩年,所以,他用同樣的方法來教導四個女兒。他說:「我會請她們先花20分鐘閱讀課本單元,再向我報告,針對敘述內容去瞭解孩子理解的程度,做補充說明或設定加深、加廣的報告題目;女兒再花時間上網、搜尋相關資料整理成PPT。」

 

以上過程,都是透過驗證操練成為能力,而不是單靠背誦

  • news-details
  • 陳家孩子成年禮,單車環島為弱勢家庭募款。(圖/陳伯杰提供)

  • news-details
  • 女兒都致力於公共服務等公益演講與募款行動。(圖/陳伯杰提供)

三、沒有電視,大量閱讀:

陳伯杰家沒有電視,但有近三千本的圖書,由於周曉蕾非常喜歡閱讀,所以學習向度非常寬廣。

 

陳伯杰說:「因著工作與教會開設的弱勢課後陪讀班,我們需要不斷的進修,所以家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書,只要沒事,孩子們就會閱讀。因此,他們累積了比同年齡的人更多解決問題的想法,透過平日實作的練習,轉換成帶著走的能力。」

 

四、父母教練,學習榜樣:

陳家四女兒每個都有領袖特質,個性卻大不相同,有人急,有人穩,有人散漫,有人急公好義,所以教養方式必須不同。陳伯杰與周曉蕾學習到,快樂的父母需要成為教練按著孩子的特質去幫助她發揮強項是強逼她改善弱項

 

「熟識女兒慧潔的人都知道,她常忘東忘西,她自己也說她是金魚腦,只有3分鐘的記憶,她10歲前,一天到晚被所有人念。」

 

陳伯杰分享道:「後來,我與周曉蕾經過上課開始瞭解『自信』是父母可以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我們決定幫助她發展強項,減少關注在弱項上,她開始變得更有自信與能力,反而成為全家最有名氣的人。」

 

陳家還有一個教育心法,就是孩子大了,會鼓勵她們出國參加青年使命團門徒訓練學校YWAM DTS,讓孩子能出國到落後國家短宣

 

「我的孩子都是透過青年使命團環境,學習國際化,用英文學習,孩子們回來都是用英文交談,她們也清楚經歷,凡事尋求聖靈啟示;她們的生命與天父真實連結、被天父帶領,我們地上父母就不需要為孩子的將來擔心。」陳伯杰說。

  • news-details
  • 108課綱的3面9項自主行動的身心素質,也可以解釋成信仰或價值觀。(圖/陳伯杰提供)

  • news-details
  • 108課綱的3面9項自主行動的身心素質,也可以解釋成信仰或價值觀。(圖/陳伯杰提供)
  • news-details
  • 108課綱的3面9項自主行動的身心素質,也可以解釋成信仰或價值觀。(圖/陳伯杰提供)
  • news-details
  • 108課綱的3面9項自主行動的身心素質,也可以解釋成信仰或價值觀。(圖/陳伯杰提供)
  • news-details
  • 以信仰教育帶入108年課綱的3面9項實踐。(圖/陳伯杰提供)

來張「屬靈成績單」吧!

陳伯杰表示,陳家不看屬世的成績單,所重視的是屬靈成績單,基督徒要結出聖靈九果,只要孩子結出聖靈的果子,就是父母最欣慰的事。而屬靈成績單取決於基督徒的《家庭生命樹》養成系統,與學校的《學校知識樹》養成系統不同。

 

《家庭生命樹》對比《學校知識樹》發展系統:

  • news-details
  • 《家庭生命樹》對比《學校知識樹》發展系統。(圖/陳伯杰提供)

可見《家庭生命樹》與《學校知識樹》注重方向不同,整理如下:

一、《家庭生命樹》注重:

1.價值觀

2.待人處事

3.品格

4.身教榜樣

5.良好生活習慣

6.生活技能(食衣住行)

7.服務改變世界

8.金錢理財觀念

9.情商

 

二、《學校知識樹》注重:

1.知識

2.人際技巧

3.專業技能

4.語言運用

5.才藝興趣

6.運動

  • news-details
  • 《家庭生命樹》注重屬靈成績單,而當中,『自信』是父母可以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圖 / Shutterstock)

《家庭生命樹》養育兒女最終的目的,應是培養人生屬靈成績單,成績標準即是:

 

一、效法耶穌

仁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約翰一書4:7)

喜樂: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腓立比書4:4)

和平:藉著他的血成就了和平(歌羅西書書1:20)

 

二、寬以待人

忍耐: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24:13)

恩慈:以恩慈相待,彼此饒恕(以弗所書4:32)

良善: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路加福音6:35)

 

三、嚴以律己

信實: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馬太福音5:37)

溫柔:存溫柔的心,領受那道(雅各書1:21)

節制: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彼得後書1:6)

 

當孩子能結出聖靈的果子,就必改變整個家庭,有沒有可能日後台灣訓練一批家庭教育宣教士?陳伯杰表示:「我們訓練他們,可以去新興國家開課服事中產階級、辦培訓,讓家庭改變家庭,生命影響生命,帶人信主,相信這是指日可待的美事!」

 

「所以,傳福音面向可以很廣,但首先你自己的家庭要先改變!

 

更多自學問題請參:

HS4 Jesus 為耶穌做自學

 

(參考資料:HS4 Jesus 為耶穌做自學FBchristianpost教育部親子天下

 

相關報導》

「窮養、富養」哪個好? 從聖經觀點怎麼看?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