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023台北基督徒書展「山道上的上帝」時事論壇。(圖 / 台北基督徒書展 提供)

不同處境帶來不一樣的苦難,傳福音當下,基督徒能否跳脫語言文化,並給予「山道猴子」更多關心陪伴?

 

世代變化下,教會的關懷是否能更加訴諸同理心,儘管面臨文化處境差異性,也要成為人們在苦難時的幫助,並在實踐神學中,看見上帝如何說話,以及人如何回應神的奇妙作為!

10月28日,2023台北基督徒書展舉辦「山道上的上帝」時事論壇,邀請講者分享神在世界上的工作,包括以巴(以哈)衝突的苦難、山道猴子的世代問題,以及實踐神學的反思,希望基督徒能在時事生活中,激發更多信仰實踐。

 

論壇下半場,由「創略廣告公司」總經理黃志靖「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董家驊進行對談,針對山道猴子帶來的世代問題,以及基督徒對神學實踐的反思,提供時事的信仰觀點。

 

談及信仰時事論壇,黃志靖認為,基督徒在觀看世界變化時,應思考上帝作為所留下的痕跡,並要以先知性眼光看待,包括戰爭、衝突和疫情等,都是神在這世代的發聲。

 

因此,除理解事件來龍去脈,更是要重視信仰與個人的相關性,尤其在對上帝的認識與追求,以及明白祂所顯明的心意聆聽神在世上的工作。

 

拿出聖經前,先訴諸同理心

對於山道猴子的省思,黃志靖表示,現今時代面對許多相似問題,這部影片以簡單隱晦達到廣大共鳴,因在主流環境中,反映出年輕人內心掙扎:低薪、高工時,仍然有夢想。

 

他觀察,在工作壓力大的社會,不只讓年輕人感到痛苦,傳福音也更加困難,甚至教會也已慢慢遠離社會。

 

面對山道猴子的這群人,他們都需要耶穌,但當下渴望的會是被「同理」。黃志靖認為,基督徒要能先體貼他們的心境,而非直接訴諸聖經話語,因為他們不見得能從聖經有所領受,反而人的體貼可能更為迫切。

 

曾經,一位在科學園區工作的基督徒,由於生活快被工作壓力擊垮,便向教會牧者尋求幫助,卻被建議「離職」。然而,此答覆或許令其難以接受,甚至聽不進去牧者安慰。

 

黃志靖坦言,理解對方的受苦和壓力來源,會比給予一個結論式的打擊,來得更貼近他人處境。因此,透過聖靈的感動,不只為對方找到信仰與工作平衡,也能將對方帶到神面前,得著真正安慰。

  • news-details
  • 山道猴子需要耶穌,他們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同理」。(圖 / EricDuan Youtube 截圖)

面對苦難處境,是否自我麻痺了?

董家驊並提出省思:基督徒在傳福音上,是否過於單薄、虛偽?

 

事實上,基督徒會以神聖語言來否定現實,容易缺乏對處境的同理與認識,甚至以一套信仰解釋,直接帶到結論,如此易失去對生命的連結。

 

「深化對處境的理解,才能找到福音突破點。」為著福音緣故,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對象面前,要能更加敏銳、體貼,待對方願意聆聽,並產生信任感後,再從聖經話語分享,以便同得福音好處。

 

董家驊回憶,自己曾在新加坡分享伊朗的教會情況時,伊朗牧者曾表示,伊朗教會的門徒培育,是在監牢與逼迫中進行。然而,一位新加坡弟兄回應,儘管伊朗的故事很感人,但由於兩地處境相差大,對於逼迫的苦難有著不同見解和感觸。

 

在不同處境情況下,董家驊認為,許多時候我們不願意去面對苦難,並產生許多「麻痺自我」的看法,但長時間累積下來,產生的反作用力會愈大。

 

因此,儘管台灣和新加坡擁有豐富物資條件,但同時也會有對於苦難的焦慮,或許對上一代而言是輕省許多,但若是現今的苦難不被認可,或仍處於麻痺狀態下,年輕人依舊活在自己的處境中,也反映出「山道猴子」的無奈。

 

不同處境恐導致信仰弱化

對此,黃志靖給予認同,並提出不同處境間的相同原則。

 

曾有位大陸弟兄在美國教會聚會,當教會牧者詢問他,為何在敬拜中一直哭泣?弟兄回答:「這是我第一次可以大聲自由地唱詩歌讚美主。這是喜樂的眼淚。」

 

或許,美國基督徒會覺得,這實屬正常,但對於那名弟兄來說,在沒有宗教自由的國家,每次聚會可能都是「苦難」,對神的敬拜讚美必須壓抑情緒,直到來到美國,才體會到敬拜的自由與美好。

 

不同語言文化,可能會導致信仰弱化。」黃志靖強調,不同處境都會有信仰的苦難,但福音是神的大能,遍地要充滿祂的榮耀,若因文化不同,而一直切割神的大能,神的榮耀恐怕會變成小能。

 

由此可見,對於信仰弱化的基督徒,更要緊緊抓住耶穌,並向自己來傳福音。

 

黃志靖提醒,若是與神的關係沒被建立,便會循著世上方法而找尋出路,但這些,都不能取代耶穌在心中的地位,惟相信神一直都在身邊,才能在理解時事中,更加認識主、更加愛耶穌。

  • news-details
  • 「創略廣告公司」總經理黃志靖(左)和「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董家驊(右),進行信仰時事對話。(圖 / 台北基督徒書展 提供)

世代傳承,神學反思的重要性

面對處境的文化差異,董家驊分享,教會中的世代傳承,往往缺少自我察覺能力,當教會長輩不願放下手中權力,害怕自身尊嚴會被剝奪,便會令下一代年輕人透過個性的表達,而看見自己的尊嚴。

 

因此,唯有洞察神的心意,並誠實面對當下情況,以及世代的處境文化,才能真正重視信仰傳承,解決世代間的衝突、矛盾。

 

此外,對於神學反思的重要性,董家驊進一步解釋,其重點在於聆聽、詢問神在做什麼,並在不同世代中,看見上帝如何說話,以及人如何回應神。

 

最後提醒,每位從罪中被拯救出來的基督徒,應為主而活,也就是,管理萬物的大任務、關愛鄰舍的大誡命、傳揚福音的大使命上,理解不同文化差異性,並從時事中尋找神的心意。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