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面臨失業首當其衝要面對經濟壓力,然而失業對當事人的自我形象的傷害也不容小覷。(圖/shutterstock)

過年,是華人社會作為家族團聚的重要時間,也是年度的自我檢核時間點。然而面臨「年前」失業,相較其他時間,這個時期也特別造成許多壓力,等同於在家人重要的聚集中,被判定了「沒有價值」的誤解。

 

失業問題很直覺的讓人聯想到經濟問題與形象問題,然而,失業的衝擊也容易伴隨著當事人自我形象的破壞,產生自我懷疑?基督徒該如何面對失業?以同理心關懷失業者?失業者如何在經濟需要中仰望神?值得一再引思探討。

失業恐破壞自我形象需旁人協助

「伴。走。心理工作室」負責人諮商心理師王均裕指出,「失業」是一個很深的挫敗經驗,失業最大的衝擊不一定是來自迫切的經濟需要,不可否認的,沒有收入或只剩這個工作可以做,的確會造成當事人很大的壓力,特別因應年節,總會比平時多出更多的花費,如:送禮、包紅包、返鄉車資……等等。

 

然而,失業帶來最大的影響,可能是:當事人自我形象的破壞

 

失業可能讓當事人產生以下自我詮釋:專業能力被否定、不夠資格、不能滿足資方對這個職位期待……等等。特別過年作為家族團聚的重要時間、年度的自我檢核時間點,「年前失業」相較其他時間點,失業會更多出許多壓力,等同於在這個重要的時間,被判定為沒有價值,所帶出的失落與衝擊感,可能會讓當事人開始覺得自己是個很糟糕的人。

  • news-details
  • 諮商心理師王均裕提醒:失業會造成自我形象的破壞,使當事人陷入自我懷疑,旁人可以練習以同理心接納、關懷。(圖/王均裕 提供)

英文講師暨英語銷書作者鄭錫懋弟兄表示,以職場經驗分享,判別人生中挫敗的嚴重程度,關鍵在於有無傷筋動骨,損及自我形象,若沒有,當事人很容易能再站起來,相反的,若傷及自我形象,便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因為心靈已經破碎,漸漸地感到失去自我價值,出現如:我真的能夠再試一次嗎?我真的有被使用的價值嗎?等想法。

 

若挫折嚴重到傷及自我形象,就不是靠當事人自己能想通的,需要旁人伸出援手,而協助他人的人,需要很有助人技巧,不然關懷很容易就變成對方的壓力,關愛變成「關隘」。

  • news-details
  • 鄭錫懋提醒:關懷失業者需要有相當的助人技巧,別讓關愛成了「關隘」。(圖/鄭錫懋 提供)

以同理心陪伴失業者

談及如何陪伴失業者,王均裕說:「我們必須認清我們無法解決所有人的問題。」教會中探討神學的意義在於:如何幫助信徒用信仰原則,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現今有太多問題無法在聖經上找到標準答案,若我們標準答案、經文來套用、解釋和處理問題,便會落入「斷章取義」的陷阱。另一方面,對受苦的當事人而言,也顯得我們像沒有同理心的律法主義者。

 

第一步,面對失業的弟兄姊妹,我們不妨先問問自己:我在乎的是他這個人?還是在乎他有沒有效能?有沒有用?若我們只在乎他「有沒有用」,便會一直詢問他:「你現在該怎麼辦?你要不要積極的投履歷?」將個人的價值和成就、能力綁在一起,無法接納對方的狀況。用教條、律法式的問話來關心的弟兄姊妹,很大的原因也是來自於擔心、害怕、不知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回到前面,人在失業時, 需要的不一定是金錢,反而是歸屬和價值感,因此我們在關懷過程中,應該讓對方感受到:「無論你有任何情況,都是我的家人。我更在乎你過得好不好、快不快樂,而非你有無成就、工作。

  • news-details
  • 失業時,人對自我價值與歸屬感的需求,有時更勝於經濟需要,不妨試著讓對方說出自己的自己的需要。(圖/shutterstock)

第二步,可以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直接詢問:「某某弟兄/姊妹,我真的很在乎你,但我不知道怎麼關心你,我能夠為你做些什麼?」誠實的向對方坦承自己沒有經歷過類似狀況,請對方說明他的需求。這樣不僅能讓對方感受到同理心,更能讓對方感受到你與他站在一起,當對方能清楚說出自己的需求,也達到「自我賦能」的效果。(自我賦能:提升個人掌控力、改變生活的一種策略。)

 

也許,我們常常在關心人時,預設對方需要什麼,所以會問:「你工作找的怎麼樣?」而透過以上的問話方式,可以帶我們聚焦於對方的需要,而不以我們的認定為需求。

 

哥林多前書9:19-22,「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做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向猶太人,我就做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做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做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做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做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讓我們學習保羅,像什麼人就做什麼人,試著由對方的處境感同身受,而非定罪。

 

提供實質幫助練習感恩

鄭錫懋建議,可以從提供實質的幫助下手,透過小小的舉動,可以是便利商店咖啡買一送一時,將其中一杯贈與對方,以分享而不是施捨的角度,讓對方感受到還有人在乎我。這些關懷也是在為上帝送出訊號,讓對方知道說:「上帝在乎我的需要。」當對方感受到溫暖,就比較不容易自我放棄。

  • news-details
  • 即便只是一杯買一送一的咖啡,也能藉此分享,讓對方感受到天父的看顧。(圖/shutterstock)

另外,也可以使用BLESS關懷技巧,提供合適的幫助。

 

關懷對方的身體健康(Body)、工作情況(Labor)、情緒狀況(Emotion)、人際關係(Social relationship)、屬靈狀況(Spirit situation)五個層面。

 

除了在工作上明確是失業之外,幫助對方在其他四個領域,回想上帝的恩典,練習為所擁有的感恩,便不會只聚焦在在失業上,看到的全是問題,反而能聚焦在盼望。

 

不在乎供應而在乎掌權

面對經濟的需要,很重要的是反思個人與神的關係,王均裕說:「這是試探與試驗的差別,試探使我們離開上帝,試驗使我們靠近上帝。我們需要反思與上帝的關係是否真實。」

 

我們若相信神是掌權者、祂立意良善、創造一切都是美好,允許一切發生都有祂的旨意,因經濟困境而軟弱時,我們就能悔改,向神坦承軟弱,並且重新定睛上帝的掌權。

 

傳道書3:10-14,「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我知道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再來,我們也需要為經濟負責,去尋找機會和統整過去的資源,接納自己可能暫時要在不如以往薪資待遇,或高勞動力的崗位上工作,相信神並不會讓我們面對無法承受的試煉,無論最後的結果如何,都相信神掌權且持續跟隨。

  • news-details
  • 除了禱告、倚靠神,失業者也要積極盤點資源,接納自己暫時需要從事不如預期薪資待遇或勞力密集的工作。(圖/shutterstock)

學習給予操練信心

鄭錫懋分享,上帝在經濟上給我們兩條線,代表低標跟高標,分別是:詩篇23:1,「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若我們真的跟隨神,就會相信神所給的應許,無論如何都不會使我們缺乏,總有一口飯吃。

 

而高標則是路加福音6:38,「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相對於前面經文的不缺乏,這一節經文則展現恩典滿溢,而能夠如此蒙福的秘訣,在於學習給予

 

鄭錫懋分享,自己在創業開補習班時,是他感受到人生最缺乏的一段時間,繳完所有的支出,全身可以動用的錢就只剩8000元,他便想起了詩篇23:1,「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為了不讓自己繼續缺乏下去,他採取積極的作法,將8000元的十分之一拿去奉獻,因耶穌紀念寡婦的兩個小錢,並向神禱告說:「主啊,幫助我下個月可以奉獻更多。」漸漸的他經歷到「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的恩典,收入慢慢增多,最後不再需要為經濟擔憂。

 

鄭錫懋勉勵失業者,面對經濟壓力時,正是上帝操練我們信心的時刻,是檢驗在缺乏的時候,我們能不能持續的倚靠神?這一關如果過了,我們的一生就不太會再有金錢的試煉,因為功課已經學會了。

 

最後,鄭錫懋提醒:上帝應許「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若我們仍然感到非常缺乏,要知道是魔鬼的攻擊,而非上帝的心意。若感受到被攻擊,就必須在禱告中為自己守望。

 

失業就彷彿遇見魔鬼偷竊、殺害、毀壞,然而不要忘記耶穌已經來了!失業只是暫時的,我們若有不被替代的本領和可以失業的本錢,倚靠著船上的耶穌,就能渡過失業的風浪。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約翰福音10:10

相關閱讀:

年關將近、AI當道...擔心突然失業?平時應預備正確觀念、本領及本錢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