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傳記電影《奇蹟列車》(One Life)改編自真人真事—尼古拉斯·喬治·溫頓在二戰前,營救669名猶太兒童從捷克逃往英國的故事。(翻攝/IMDb)

當神向你揭示「一個需要」時,你會願意因此改變原有計畫嗎?又,若身處壓迫下,你會願意仍然行善嗎?在世界局勢越發混亂的同時,你的心,是否更加堅定於神呢?

 

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歷史,仍是借鏡,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不斷成為今日的電影。讓我們試著從當中「行善的人」,來看見生命功課,一項真理也將越發耀眼:人雖渺小,但「忠心」能使生命大不相同!

 

願你我都能得著馬太福音25:23,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 傳記電影《奇蹟列車》(One Life)去(2023)年於歐洲首映,內容改編自真人真事:尼古拉斯·喬治·溫頓爵士(Sir Nicholas George Winton)在1938-39年二戰前,營救669名猶太兒童從捷克逃往英國的故事。電影由安東尼·霍普金斯出演主角,2024年陸續於其他地區國家上映。(影片來源:Warner Bros. UK & Ireland)

  • 電影中重現一經典場景,為1988年播出的BBC節目《That's Life》現場。當時,不知情的溫頓受邀前往參加節目,被安排在觀眾席第一排;主持人埃絲特·蘭岑(Esther Rantzen)講述其救援故事後,邀請在場「因溫頓而活下來的孩子」起立起來,溫頓才發現,原來自己被曾經協助拯救的人們圍繞,感動不己。(影片來源:YB頻道aggy007)

善行起頭,只是一件很平凡的事

「選民事工差會」台灣分會總幹事詹奉霖傳道分享,自己最被溫頓感動的地方是:對方的善舉,是從「一件很平凡的事」開始。

 

當時29歲的溫頓,原計畫去瑞士滑雪度假,接到友人電話後,旋即改變行程,轉而展開一系列救援行動。過程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

 

「這給了我一個提醒,當聽到一個需要時,如果真的感受到是神的感動,那我願不願意就放下原本的計畫、踏出舒適圈,去回應神已揭示的需要?」

 

其實,人有機會回應行善,乃出於神的恩典,最終能完成善舉,更是蒙神保守。然同時,須審視「內心動機」:我的善行是出於愛神愛人嗎?

 

箴言4:23提醒,「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溫頓出生於猶太家庭,因父母歸主,所以他從小就在英國聖公會受洗、成了基督徒;令詹奉霖好奇的是:溫頓的善行,是否受基督信仰影響?

 

目前,就有限資料來看,溫頓很少在專訪中提及基督信仰對自己行動的影響,較直接的表達反而是:感到「宗教偽善」

 

今猶太人多對「宗教」反感

價值觀傾「高舉倫理道德」

長期從事「猶宣」工作的詹奉霖,對此並不意外。「其實,很多猶太人—尤其是歐美的猶太人—都已經放棄了信仰;猶太教只是他們的一個文化遺產而已,他們並不真正相信神、或跟神有個人關係。」

 

一次專訪中,記者曾問溫頓:「如果驅動你的不是信仰,那是什麼?」溫頓回答:「倫理道德。」

 

溫頓表示:「如果每個人都相信倫理道德,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接著又說:「忘記宗教吧。」

 

他也曾在2009年一次演說中提及,所有宗教都應有相同道德標準,比如:善良、仁慈、正派、同理心、愛與寬容,且補充:「為什麼我們不更加強調『倫理道德』呢?為什麼不能談論使我們團結的事,而要談論會分裂我們的事呢?」

 

詹奉霖說明,這番話的背後「高舉倫理道德」價值觀,其實正普遍存於猶太人心中,因他們已嘗盡「宗教」相互仇恨的苦果。

 

「今天大部分的世俗猶太人,都很『人本主義』,認為好好實踐道德倫理、實踐人性的善就好,不需要宗教。」詹奉霖指出。

 

但,每一個人都是陷在罪中的,「我們最終需要的是『與神恢復關係』,才能真正帶出合神心意的善。」詹奉霖直言:「With God 和 Without God 是截然不然的事情。」

 

提及這些,是因為想到了另一個人—柯麗(Corrie ten Boom)

  • 彭柯麗和其家人,二戰時冒險拯救了800名猶太人及其他難民;舞台劇電影《藏身處》(The Hiding Place)即在描述這段真人真事。而這一份愛,起源於祖父威廉「為猶太人的禱告」,信仰價值因而影響後代,決定在關鍵時刻,毅然對猶太人伸出援手。(影片來源:IGN Movie Trailers)

相關閱讀》

家傳三代禱告,拯救800條猶太人性命! 電影《藏身處》重現二戰故事

 

荷蘭基督徒「彭柯麗一家人」

善行多植於對神的信心倚靠

二戰期間,彭柯麗和其家人透過打造的假牆以及小密室,將800多名猶太難民藏匿於家中。

 

「彭柯麗並非猶太人,」詹奉霖說:「她和家人是荷蘭基督徒,他們與溫頓有相似善舉,但背後更大的信念是『基督信仰』。全家人篤信聖經、相信以色列的神,以及是猶太人的『彌賽亞』帶給了他們救恩。」

 

這些信念,使全家人願義不容辭保護猶太人,其救援行為更多根植於「對神的信心與依靠」,而不僅僅出於「倫理道德」。

 

一個不同之處:捨了生命

人很渺小,「忠心」使生命大不同

溫頓曾坦承,從事救援行動時,其實自己並無遇過危險,因此,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個英雄,即使獲得許多榮譽嘉勉,他說:「有些人天生偉大,有的人做到偉大,有的人被賜予了偉大,而我是第三種人。」

 

彭柯麗一家,則與猶太人同受迫害,最終付出生命的代價,彭柯麗最終成為唯一活下來的人;他們沒有過多考慮個人性命,可謂活出路加福音9:23,「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詹奉霖表示,這家人能在大患難中顯出非凡善舉,實乃出於平凡時期就學習實踐神所教導的真理,因而環境動盪時,已有一個預備好的品格足以回應神的託付。

 

人其實都很渺小,但忠心能使生命大不相同!

  • news-details
  • 上圖:彭柯麗一家。下圖:《藏身處》劇照,他們因救援猶太人而付出代價。彭柯麗曾在《密室》一書中描述,父母從小就教導愛神、事奉神、敬畏神,也特別教導要愛猶太人。詹奉霖表示,他們能在大患難中顯出非凡善舉,乃出於平凡時期實踐真理養成的品格。(圖片來源:Ten Boom Museum 網站)

好好住在地上,倚靠神行善

以信實為糧,意指「要忠心」

詩篇37篇3節,「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實為糧。

 

詹奉霖表示:「聖經把行善依靠耶和華放在一起,而沒有把行善獨立出來。」說明了,聖經認同善行,然更看重源於人神關係的良善動機

 

住在地上,也是神給我們的一個觀念,就是:你不要害怕、不要過多憂慮,就是好好保守自己跟神的關係、踏實生活就對了。

 

當今世界的狀況,自疫情後彷彿已徹底改變,許多事情越發超出經驗與想像,然,神的話仍是可靠的。

 

馬可福音13:31,耶穌說:「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

 

這段經文也提醒著基督徒,「在每天小事上忠心」的重要性。

 

「以『他的信實』為糧,其實希伯來文裡沒有『他的』,那是中文翻譯後來加上去的。」因而原文即:以信實為糧

 

以信實為糧,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要忠心」忠誠地過好每一天、忠實地去做每一天該做的事,不去憂慮未來如何。

 

「我覺得,這就是面對末世的一個生活態度──認真完成神所託付的事情,在動盪時期的非凡之舉,都是出於平凡時期在小事上忠心,所養成出來的。」

 

如同路加福音16:10,耶穌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 news-details
  • 溫頓於1948年結婚,他從未對外說出自身救援善舉,包括家人都不知情。直到1988年,妻子整理閣樓時,發現溫頓當年的行動筆記本,內容詳細記載各項行動細節及完整救援名單,此後才開始在媒體上曝光。右下圖:2003年,溫頓獲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爵位。(翻攝/IMDb)
  • news-details
  • 受溫頓拯救的兒童們,被暱稱為「溫頓的孩子」(Winton Children);這些孩子的父母多死於大屠殺。溫頓的妻子將其救援文件交給納粹大屠殺的研究者伊莉莎白·麥斯威爾(Elisabeth Maxwell),對方便據名單以信件連絡當年的小孩、說明救援行動過程,並將此過程製作成紀錄片,於BBC頻道播放。(翻攝/imdb)

669名兒童中一位加入猶宣差會

250位猶客一定會有更多人信主

詹奉霖從事猶宣事工,看到以哈戰爭爆發後,生命稍縱即逝,面對神所託付的「福音對象」,不免承受更多敏感與壓力。

 

「很多時候,我的心裡都很痛,」他坦承,世俗媒體與聖經觀念有別,當輿論也造成部分基督徒對猶太人生厭,而非更多看見他們迫切需要福音時,著實成為團隊的另一重打擊。

 

「但就像剛剛經文所講的,我們仍要繼續做『神要我們做的事』。」他很感謝神,並沒有因戰爭而關閉了猶宣接待事工,猶太朋友仍持續不斷聯絡台灣喜樂之家(Beit Simcha Taiwan),而每一個到來的猶客,都是可能聽聞「彌賽亞福音」而重生的靈魂。

 

在溫頓所拯救的669名孩童中,其中一位後來信了耶穌,並加入英國的猶宣差會

 

「這可能是溫頓始料未及的事!」此事讓詹奉霖深受激勵,因若溫頓的救援,能渾然不覺帶出一個「彌賽亞信徒」,那身負福音使命的團隊,就更有盼望了!

 

目前,台灣喜樂之家已接待過250位猶太朋友,「我們絕對相信,當中一定會有更多人信主、並被神大大使用,滿有能力向同胞傳福音。即便這輩子可能沒有機會知道,但這就是我們所存的盼望!」

  • news-details
  • 台灣喜樂之家(Beit Simcha Taiwan)為選民事工差會台灣分會所建立的猶宣網絡接待事工,目前已接待過250位猶太朋友;詹奉霖深信:「當中一定會有更多人信主、並被神大大使用,滿有能力向同胞傳福音!」(圖/選民事工差會台灣分會 粉專)

猶太人在外邦基督徒的愛中敞開

「這就是猶太人得救的盼望!」

以哈戰爭爆發後,神引領了許多心靈有需要的猶太人來到台灣,包括從加薩戰場退下來的士兵、住在南地農場的青年們。

 

詹奉霖分享一對來自南地的情侶見證;他們來到喜樂之家後,心扉意外地敞開。

 

當時,詹奉霖接待他們到樓上客房,對方看見牆上掛滿曾來過的猶太朋友照片時,內心十分感動。詹奉霖於是順口問道:「你們的家人朋友在10月7號那天都還好嗎?都平安嗎?」女方一聽,就哽咽了。

 

她坦承,那天自己的爸爸被殺害離世。詹奉霖回憶:「他們是非常資深的以色列軍官,服了5年兵役、當到中尉,在10月7號前一個禮拜才剛退伍,但正要休息時就遇到這場戰爭,失去了家人和家園。」

 

雖是初次見面,但他們相當敞開與詹奉霖分享遭遇細節,因為聯絡過程中,即深刻感受到喜樂之家的接納、愛與關懷,詹奉霖夫婦也與他們一同哀哭、為其家庭禱告,並分享耶穌基督的福音,以及基督徒如何看待這場戰爭等。

 

令詹奉霖很感恩的是,在旅程最後一天,當他把希伯來文新約聖經送給對方時,對方不僅收下,更非常認真地說:「我一定會好好來看!」

 

「這就是猶太人得救的盼望!」已有非常多彌賽亞信徒見證,一旦猶太人經歷過外邦基督徒真誠的愛與接納後,又得知「耶穌基督的福音」,有機會讀新約聖經時—聖靈就會直接光照啟示!

 

只有持守大使命傳福音

才能在末時忠心、看見出路

團隊蒙召向猶太人傳福音,也有其他團隊蒙召向穆斯林傳福音,詹奉霖深感,基督徒不當受世俗媒體影響而產生對立,乃是應對齊「大使命」,彼此合一、相互鼓勵。

 

「只有福音能讓這兩群人和好,」並且,「只有『信主的穆斯林』跟『信主的猶太人』,雙方才能真正享有和平。」

 

持守大使命傳福音,其實就是在末世時,保守自己在主面前「忠心」,這即是神在末世對每一個基督徒的託付。

 

委身這條道路中,也就不易被「世俗言論」所攪動,且能走進極大盼望中,如馬可福音16:20說:「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蹟隨着,證實所傳的道。

 

「耶穌還要再來的!」詹奉霖共勉:「所以要把我們的精力、資源,好好放在真正重要的事上面。」如今,神已經把猶太人、穆斯林都帶到了台灣,基督徒們當去看見:這一群「有血有肉的人」就在你我中間!

 

相關閱讀》

接待「猶子」回天父懷抱,就在「我家」把福音傳回耶路撒冷!

真人真事改編電影》二戰期間的「平安夜奇蹟」!  放下武器,德美兩軍在餐桌前流淚唱詩歌

追認表彰|葡版辛德勒名單》二戰冒險拯救上萬猶太人,基督徒外交官遭拔官、無悔變難民

  • news-details
  • 曾來台的猶太朋友照片掛滿牆壁。詹奉霖勉勵,你我當去看見一群需要福音「有血有肉的人」,而基督徒持守大使命,其實就是在末世時,保守自己對神的「忠心」,因為這即是神在末世對每一個基督徒的重要託付。(圖/選民事工差會台灣分會 粉專)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