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已經在地底沉睡1700多年的古老聖詩,因學者考古於1918年被發現,並依發現地命名為「Oxyrhynchus讚美詩」,現於英國牛津大學收藏。
珍稀文物引起相關學者與團隊的興趣,推動《第一首讚美詩》計畫,要讓這首古詩不只更為人所認識,更能實際在聚會時頌唱!
三世紀讚美詩考古出土
「Oxyrhynchus讚美詩(又稱P. Oxy. XV 1786)」是目前已知歷史最悠久的希臘語讚美詩手稿,包含歌詞與樂譜,寫在一張估計是西元3世紀的紙莎草上。
這份手稿直到1918年才重見天日,由兩位英國學者伯納德‧格倫費爾(Bernard Grenfell)和阿瑟·亨特(Arthur Hunt)在埃及奧克西林庫斯城的廢墟中發現、1922年公開,經過編目後,現保存於牛津薩克勒圖書館的紙莎草室。
在當時,兩位學者對手稿內容一無所知,而後,經過許多人的考證和解讀,目前認定Oxyrhynchus讚美詩的歌詞,直譯後的內容為:
...上帝所有的傑出人士都聚集在一起...
...夜晚或白天(?)讓它保持沉默
讓閃亮的星星不發光,
讓風(?)和所有喧鬧的河流平息;
當我們讚美聖父、聖子和聖靈時,
讓所有的力量回答「阿們、阿們」
帝國,永遠讚美,榮耀歸於上帝,
美好事物的唯一給予者,阿們、阿們!
縱然只是部分內容,也有些仍未能解讀的部分,美國加勒特福音神學院(Garrett-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eminary)教師查爾斯‧科斯格羅夫(Charles H. Cosgrove)指出,詩歌歌詞大抵遵循《詩篇》的寫作模式,作詞者頌讚上帝在自然界中的作為、讚嘆祂是造物的主,而後多次提及「阿們」、「阿們」,這是從古至今信徒都會對神發出的讚嘆。
同時,詩歌中也明確提到了「聖父、聖子和聖靈」,這是神「三位一體」的獨一屬性,也讓後世在解讀後,多數認同這是讚美詩的原因之一;而「永遠讚美,榮耀歸於上帝!」則會讓人想到啟示錄7:12「阿們!頌讚、榮耀、智慧、感謝、尊貴、權柄、大力都歸於我們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古今交融,出土詩歌再現
「Oxyrhynchus讚美詩」的出現,吸引了美國伊利諾伊州惠頓學院的聖經與歷史研究學者約翰‧迪克森(John Dickson)教授的注意。
約翰除了是一名學者,同時也是一位牧師,曾在澳洲雪梨牧會10年,另於2007年創立了澳洲公共基督教中心(Australia’s Centre for Public Christianity),有系統地收錄出版品、圖片與影片,為眾人更多展現出基督信仰能與21世紀生活的相關性,從而促進公眾對信仰的理解。
約翰表示,除了致力於神學和歷史研究,他也是一位兼職創作歌手,「Oxyrhynchus讚美詩」全然是自己學術與業餘興趣的黃金交叉,讓他很快就發起計畫,除了要為古詩出土的歷程拍攝紀錄片,並邀請兩位澳洲知名的福音歌手本·菲爾丁(Ben Fielding)、克里斯·湯姆林(Chris Tomlin)依照古詩曲調重新編排,希望有幸,讓這首從3世紀存留至今的聖詩能成為當代所傳唱。
「第一首讚美詩計畫」是約翰為這項專案訂定的名稱,他認為當千百年前的人就知道神是一切美好恩賜的唯一賜予者,並因此向天父、子、聖靈唱聖詩讚美,在各種科技與技術十分發達的現在,古詩該有機會再次復活,回到各教會與信徒當中。
2025向主歌唱
目前,拍攝團隊前往埃及奧克西林庫斯城,重現古詩出土的歷程,同時,考量到最早期的音樂並無和聲伴奏,會是以人聲歌唱,再加單音旋律的樂器、或是透過敲打的響聲來做配樂,因應當前敬拜的的需要,樂手正在嘗試用吉他、鼓、貝斯與電子琴加入伴奏,「同時,也會在旋律中保留一些古老曲調的元素,以表示對原著的敬意。」
「影片大概已拍攝完一半,因着所有人都是志願加入,估計會付出數萬美元的金額,但我們非常願意,想到可以讓眾教會再次傳唱已失傳千餘年的詩歌,就覺得這是沒人能抗拒的絕妙主意!」約翰說。
影片製作的同時,樂手與混音工程師也將在4月對詩歌再做編排,完成後將邀請埃及女歌手配唱、並再加入更多的背景音樂,希望能在2025年初發行影片《The First Hymn》(第一首讚美詩)。
「若主願意,我們都可以在2025年復活節之前唱這首歌。」約翰期盼。
參考資料:Eternity News、undeceptions、A thing worth doing、Aleteia